收复燕云十六州从此成泡影:解析北宋雍熙北伐之败

一直以来宋朝给人的印象就是软弱无能,一直以来被北方的强大政权所欺压,以至于每年都要给北方敌国送去岁币以及金银绸缎作为维持和平的手段。

尽管北方不断有新兴的强大政权崛起,例如金灭辽,蒙古灭金,但宋朝貌似一直直以来就是扮演着一个附和者的角色,

对宋朝而言每一次北方政权的更替仅仅意味着是换了一个宗主国而已,仍旧不能改变对他们卑躬屈膝的境况,

但其实在北宋初期,宋朝重文抑武的气息并不严重,而且还罕见的对北方主动发动了数次北伐战争。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大宋之后,采纳了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争策略之后,先后灭亡了南唐、后蜀、南汉等南方割据政权,除北方大部分地区外几乎完成了大一统。

后来随着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的继位,新上位的宋太宗继续迈上大哥的步伐,向北灭了北汉,结束了唐灭以来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此时的宋太宗也是野心勃勃,想要继续向北收复辽人所占有的燕云十六州,以此来完成千古之功业。

在此背景之下,影响宋朝后世百年的雍熙北伐正式拉开了序幕。

御驾亲征,鏖战太原,负伤而逃

自从唐朝灭亡之后,天下局势风云变化。

天下就此出现了军阀割据一方的局面,也就是五代十国乱世。

但随着北宋的建立,经过宋太祖和宋太宗两位皇帝的奋战,天下除北方以外趋于一统。

宋太宗继位之后,一心想着重新一统天下完成这千古的功业,而且他认为晋阳自古以来就是帝王龙兴之地,亦被称为龙脉所在之地,

因此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率军猛攻太原,一举灭掉了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

然而灭掉北汉之后,为辽人所占据的燕云十六州也让宋太宗如梗在喉,因为燕云十六州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倘若没能收复,必定会成为北宋新兴政权潜在的巨大威胁。

另一方面他也渴望收复故土建立功业。

恰逢此时刚刚灭掉北汉,宋太宗就想趁此机会乘胜追击,想要从辽人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

但宋太宗乘胜追击的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众臣的反对,这是因为尽管灭掉了北汉,但是北汉守军的顽抗也让宋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更何况辽国的铁骑天下闻名,若在此时主动进攻辽国,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有。

但此时宋太宗求胜心切,在众臣的反对之下,仍旧做出了出兵的决策。

宋太宗的设想十分完美,他制定的战略方针就是以幽州为此次出兵的主要方向,然后命令刚刚灭亡北汉在太原休整的军队直接向东进发,

作为一支奇兵穿过太行山,此时的辽国定然没有防备,然后趁其不备攻占幽州,此计若成其余诸州定然会望风而降,如此一来便可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

宋太宗的设想非常完美,但现实却是骨感的。

宋太祖命令曹彬为战略总指挥,让潘美负责后勤粮草保障,郭进帅兵监视雁门关以北的辽军动向,以防其偷袭。

此次幽州之战初期,宋军还算顺利,攻下了许多城池,但此战的重点乃是千里之外的幽州,倘若幽州没有攻破,一切都是徒劳。

宋太宗原以为可以趁其不备,一举攻夺幽州,但幽州作为辽国的军事重镇,怎能不派重兵把守?

就这样千里奔袭而来的宋军本就疲惫,又遇上了强悍的守城部队。

等到宋太宗督战攻城的时候,辽国的援军已经杀入了宋军大营,无奈之下,宋太宗只能率军撤退。

由于辽军援军众多,而且四面八方均有其冲杀号令,宋军军心大溃纷纷落荒而逃。

就连御驾亲征的宋太宗也在逃亡途中大腿身负两箭逃回了北宋境内。

此次幽州之宋军大败而归,这一战停止了北宋自灭亡五代十国以来的胜利道路,可以说宋太宗就是被灭亡北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太宗孤注一掷,发动雍熙北伐

尽管宋辽第一次幽州之战宋太宗大败而归,但他并没有丧失对辽作战的欲望,他仍旧整军待发,伺机而动时刻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不将其收回,偌大的华北平原就仿佛砧板上的鱼肉,辽军铁骑可以任意的一马平川,肆意的威胁北宋。

宋太宗由于自己本就得位不正而受到朝臣们的猜忌,为缓解这样的内部矛盾,发动对外战争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

恰逢此时辽朝新帝初立,而且十分年幼,辽国的国政都被萧太后一人总览。

就这样在朝臣们的汇报之下,宋太宗准备趁北方局势不稳而且妇人执政再次发动北伐。

但是他并不知道,辽国的萧太后文韬武略堪比汉朝吕后以及大唐武帝,辽国上下都非常信服她。

就这样在雍熙三年,宋太宗认为时机已到再一次发动了北伐,史称“雍熙北伐”。

这一次北伐宋太宗极其重视,不仅从全国各地都抽调了精兵强将,而且还征调了多年来休养生息储存的物资,颇有决战之意。

此次北伐,太宗再次任命曹斌为三军总指挥,兵分三路向幽州进发,另外让杨业以及潘美率领西路军配合东路军对幽州进行军事行动。

而北方的辽国对此也十分重视,幽州作为军事重镇也被重兵把守。

但没想到东路军一路高歌攻到涿州之后,竟然遇到了后勤供给不足的局面,这让曹彬不得不放缓了进军的脚步。

尽管东路军这边被粮草绊住脚步无法进军,但是中路军以及西路军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他们不仅一路得胜,还攻下了许多军事重镇,这让东路军的将领们十分眼红,就这样在群情激奋下,曹彬在没有粮草保障之下不得不再次率军前进攻下涿州。

尽管攻下涿州,但没有粮草供应他们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面对声势浩大的辽军曹彬再一次溃逃,东路军作为北伐的主力军被辽军消灭殆尽。

东路军溃败的消息传来之后,中西路两军不得不停下进攻的步伐,只能撤退以观其变。

率领西路军的杨业本就深入敌后,没有其他两路军接应之后只能独自面对强大的辽军铁骑,结果自然可以设想,

杨业在朔州与辽军决战由于敌我人数悬殊导致杨家军全线溃败,

就连主将杨业也自杀殉国,北宋收复故土的理想彻底被辽军破灭,宋太宗这一场浩浩荡荡的雍熙北伐也就此敲响了失败的丧钟。

攻守易型完备,北宋再无战心

雍熙北伐的全线溃败,导致北宋失去了夺取幽云十六州最好的一次机会。

此战浇灭了宋太宗收复故土、一统山河的野心,频繁进行北伐的北宋彻底再无战心,从此以后宋辽两国攻守易型,

宋朝对辽原本制定的对外战争策略也随着此战的失败而破产,从战略进攻完全转变为战略防御,并在宋辽边境修筑了防御工事,

种种迹象都表明北宋彻底丧失了北伐的野心,接受了雍熙北伐失败带来的惨痛后果。

宋太宗也于淳化四表示雍熙北伐是自己的一个错误决断,只因当时年少气盛。

这句话也标志着原先势必要收复河山的宋太宗对辽国的态度转变为防御主和,这一项政策也成为了北宋后来对辽的基本国策

宋太宗也下令宋辽边境的将军们不能再主动侵犯辽境,并且还支持恢复边境贸易,积极的去谋求两国之和平,不希望再起争端。

对于辽国而言,他们对宋朝的国策也从原来的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在雍熙北伐后的宋辽几次战争中,宋军很明显士气低沉,再也没有了往日北伐的雄心壮志,这导致辽军越战越勇,

直到公元1004年宋军无力抵抗辽军的进攻,只能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从此宋辽结为兄弟国,

但宋朝每年还必须要给辽国奉交岁币以及绸缎,以此来维持两国邦交和平。

雍熙北伐对于北宋最大的损失不仅仅是在战争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更为严重的是这次战争彻底挫败了北宋的斗志,

让燕云十六州在有宋一朝再也没能被收复,一直到后来明朝朱元璋率兵北伐才彻底恢复了汉人统治。

此战过后,宋太宗也改变了原来积极整顿军备的态度,而是专心于文官的培养,甚至还刻意的压制武将的权力,宋朝重文抑武的基调也从雍熙北伐的失败开始显现。

雍熙北伐可以说是北宋乃至整个宋朝的一次悲剧,不仅造就了宋朝重文抑武的风气,导致有宋一朝军事实力逐渐下降,

再也没有了与北方政权抗拒的资本,而且使原先军事实力并不算弱的北宋彻底走上了一条卑躬屈膝的道路,彻底改变了宋朝后续政策的基调,

可以说后来的靖康之耻的发生以及北宋的灭亡,与雍熙北伐的失败也有不可推脱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北宋   涿州   太原   幽州   功业   东路   粮草   泡影   宋朝   政权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