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是守法者,还是乱法者?

之所以拿唐太宗李世民宗来讨论,是因为在古代君主这个范围内,他的政治操守无疑属于第一序列,否则,“法”这个话题无从谈起。

1,

历史上记述了很多唐太宗严于律己,尊重法律的故事,譬如这一个——

冒认功臣子弟,而诈领国家封荫,这个现象一度很严重。

唐太宗发了火,下令限期自首,否则不饶性命。

结果到了截止日期,还是查出一大堆。

依太宗这个气,就该统统剁了——我给过你们机会了!

兵部郎中戴胄讲话了:依照法律,应该判流放。

太宗很恼火:几个意思?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戴胄说,皇帝一句话,不过出于一时情绪,兑现不兑现,实在属于个人小信;而法律是国家大信。陛下不如忍了一时恼怒,为天下守卫大信。

太宗转怒为喜,说,都像你这样坚持法律,我还担心什么呢?

2,

这件事记录在《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里。

唐太宗宁肯自己打脸,丧失个人小信,而选择尊重法律,维护国家大信。

看上去这就是一个守法的典型明君。

然而,很可能是出于史书著者的故意,《通鉴》里紧接着记述了另外一件事。

和上面那件事连着看,叫人哭笑不得。

3,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贿事发,唐太宗说:你缺钱跟我说啊,何必受贿呢?只要你好好工作,我愿意和你共享财富。

于是赏赐他几十匹绢。

大理少卿胡演不服——当然不服,提意见:受贿罪在不赦,怎么不法办,反而赏赐呢?

太宗说,如果他还有人性,接受赏赐的耻辱,比被法办还难受;如果他一点不知羞愧,那么就如同禽兽,杀了他也没用。

听上去好像有那么点道理:与其法办他,不如羞辱他,以激发他的羞耻心,帮助他进步。

那么,“国家大信”呢?

4,

两件事,都与“法”有关。

前一桩,唐太宗选择守法,承认国家法律比自己的情绪更重要;

后一桩,他又不把法律当回事,就按个人的想法来。

他到底是怎样理解自己与法律的关系的?

到底哪个大?

其实还不是看心情,看需要。

需要法大就是法大,需要我大就是我大,总之都能讲出一番堂而皇之的道理。

愿意费心去编出一番“道理”的,就已经算有道明君了。

“法”,于君主而言,就是这么个玩意,哪怕是最优秀的君主。

类似的还有“制度”“原则”等等,捏在他们手里,需要硬就硬,需要软就软;于谁发挥功用,于谁关闭功能,全凭他一句话。

不知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贞观   通鉴   大理   羞耻心   赏赐   君主   道理   情绪   法律   国家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