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将星陈汤:他立下不世之功为何籍籍无名?

他是华夏金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版权所有者;他也是霍去病之外历次抗击匈奴战役中战损比记录的保持者;他更是为了立千载之功,敢于假造圣旨的硬核狠人!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西汉名将——陈汤!

起于微末,不坠青云志

陈汤,字子公,今山东人,他在年轻时家境十分贫寒。

《汉书》中记载陈汤“家贫丐贷无节”,大概意思是陈汤平日里只能靠乞讨、借贷过日子,也没什么节操,经常有借无还,所以老乡们对他自然是没什么好脸色的。

但就是在这种物质条件下,陈汤却非常喜欢看书,他脑子很灵光写得一手好文章。但由于在家乡的名声不佳,成年后的他只能只身一人前往长安寻求发展。

在长安他谋到了一份官职——太官献食丞。主要负责管理各地进献的食物。

这份差事说不上多高大上,但至少解决了陈汤的吃饭问题,他在这里一干就是好几年,直到结识了富平侯张勃。

陈汤这个人很会立人设,他每次路过城墙、山川时就会登高远望,表现出一副志在青云,心在战场的样子。

且他“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张勃很欣赏他,举荐他为茂才。

汉朝实行察举制,主要科目是孝廉,其次是茂才,当一个人被推荐为茂才后,在仕途上也就迈出了第一步。

陈汤本以为这是自己时来运转,飞黄腾达的开始,却没曾想到反而为自己招来了第一次牢狱之灾。

他的父亲死了,按照汉朝官场的规矩,父母去世后本人要辞官回到家乡守丧,且需要守满三年。

陈汤为了升迁秘不发丧,可事情很快败露,他被人以“无循行”(也就品德有问题)的理由检举,这在当时可是大过,陈汤不仅丢了官还入了狱。

好在陈汤这辈子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贵人,出狱后他又被人举荐为郎官。

汉代的郎官,干的活儿是“守卫门户,出充车骑”,也就是个带编制的门卫和领导专车司机,但是一般历练几年后,可以到升迁或者调任地方,可以说是一条稳妥的体制路。

但是陈汤的性格不容许他再虚耗光阴了,他多次主动请愿出使边疆。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被任命为西域副校尉。

西域副校尉是西域都护的副手,可以大致理解为西域二把手。而在这个职位上,陈汤也终于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硬核狠人,立下千载之功

汉朝中期,匈奴内部因争夺王位而矛盾激化,分化成为五支力量。

其中,有两支力量和汉朝走得最近,分别是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其中呼韩邪单于和汉宣帝尤为亲近,他曾亲自到长安朝拜汉宣帝。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呼韩邪单于舔的太过用力,另一支力量——郅支单于内心逐渐产生了不满,并和汉朝逐渐疏远。

初元四年,郅支单于找了个理由,向汉元帝提出要将作为人质的儿子带回西域。

于是,汉元帝命令由卫司马谷吉护送他的儿子回去。但关于护送到哪儿,朝中大臣们有了不同意见。

有大臣提出,他郅支单于这么不讲究,咱们意思意思得了,送到边境地区就够了。

可司马谷吉这个人比较有风度,他觉得大汉王朝不能和匈奴一般见识,得有气量,要一直送到郅支王庭。在他的坚持下,汉元帝同意了。

可是司马谷吉等人历经千山万水,终于抵达郅支王庭后,迎接他们的郅支单于突然撕下了伪装已久的面具,暴起杀害了谷吉等人,接着他大手一挥,正式宣布跟汉朝决裂。

而后几年内,他不断扩张,对周围的乌孙、大宛等国不断实施侵略,成为了西域地区安定的最大威胁。

陈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西域边疆的。来到此地后,陈汤一眼就看出了郅支这家伙狼子野心。

他对上司甘延寿说,郅支生性好战且连连取胜,如不除之,必然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并且此人的弱点很明显,那就是防守能力不足。

郅支驻地既没有坚固的城墙,也没有强大的弩箭。

如果能够将附近屯田的官兵和乌孙的部队全部发动起来,集合成一支力量,趁其不备直奔他们城下来个总攻,势必可以一举拿下。

甘延寿也认可陈汤的计划,但是他个性比较稳重,认为兹事体大,准备先行上报朝廷。

陈汤自己就是公务员出身,他清楚那群公卿的议事风格,自己这么大胆的计划被通过的可能性很低。

而且战机稍纵即逝,郅支现在是被连续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一旦他沉下心来修筑城墙,积蓄实力,那往后的进攻只会更加艰难。

可是甘延寿却坚持上报,正当陈汤着急的时候,他的机会就来了。

甘延寿突然生病,他将工作全都交由陈汤主持。于是陈汤当机立断,瞒着甘延寿伪造了一份朝廷命书,调集附近各国的军队,并将所有屯田的官吏也集合起来。

甘延寿得知此事,吓得赶紧从病床上爬起来,但陈汤当着他的面拔出利剑,大喊道:

“大军已经集结完毕,我看看谁敢动摇军心!”

甘延寿无奈之下只能放权,任由其出兵。陈汤将集结起来的四万人马兵分为六部,从两个方向,直取郅支所在的康居边界。

这是一次大胆的军事冒险,但事实证明陈汤的分析是正确的,郅支单于并不善于防守,几番恶战之后,陈汤大军最终攻克郅支藏身的土城,俘虏千余人,斩首一千五百余人。

在递交给朝廷的战报中,陈汤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毁誉参半,不正身以先下

郅支死后,呼韩邪单于在汉朝帮助下,重新统一了匈奴,并向汉朝表示永远效忠。

汉元帝又将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从而正式宣告这场持续了100多年的汉匈之战终结。而作为这一切开端,陈汤此役所花的代价可以说是极低的。

他并没有像卫青霍去病那样举全国之力,而只是利用代理西域都护的职权集结统筹了西域诸国的军队,并有效地将其调度起来,说是“千载奇功”一点儿都不过分。

然而,立下如此奇功的陈汤,却并没有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在后人心中获得一个一流将领的位置,甚至不了解西汉历史的人,可能根本都不知道此人。

原来陈汤虽战功赫赫,但他矫诏的行为却是犯了大忌。当时的丞相、中书令、御史等重臣都认为不能奖赏陈汤。

他们认为陈汤胆大包天,竟敢假传圣旨,没有赐其死罪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如果给他加官进爵,倘若以后的西域都护有样学样,岂不是国家之难?

不过好在朝中也是有人替陈汤说话的。原宗正刘向上疏觉得,陈汤在西域这仗打得极为漂亮,既没有动用汉朝的军队,也没消耗自己的粮草就将敌人几乎全歼,这样的大功,要是没有赏赐,岂不是令天下将士寒心?

汉元帝最终接受了刘向等人的建议,他为陈汤甘延寿二人封侯,赐食邑三百户,黄金百斤。还在宗庙祭祀时向先祖祭告此事,大赦天下,可以说是极尽风光了。

陈汤最终惨淡收场,原因还是出在自己身上。

也许是年幼时穷苦的生活给陈汤带来了过于深刻的心理阴影,他一到西域战场就展现出了极为贪财的一面。

陈汤征战郅支时,军部队缴获了很多财物,按规矩这些都是要上缴的。

可是陈汤却不愿上缴,反而将其全部据为己有。甚至还反咬一口,污蔑前来督查自己的司隶校尉“通敌”。

如此一来,陈汤彻底坏了自己的名声,好在汉元帝念在他有功,并没有惩罚他。可是等到汉成帝即位后,丞相等人再次提及此事,他还是被免了官职。

数年之后,大将军王凤再度启用了他,希望他能借着自己在西域攒下的名声东山再起,可是手上有了点权利的陈汤立刻故态复萌,有人举报他常收人金钱作章奏。

此时再也没有人能保他了,最后便被发配到了敦煌。

可谁曾想,敦煌的官员又上书说他在西域名声太大,是个危险因素。于是,已至暮年的陈汤又几经辗转迁居到了安定。

几年后,汉哀帝念在陈汤劳苦功高便让他回到了长安。可没过多久,他就在一片孤寂落寞中老死在了长安城。

纵观陈汤的一生,可以说得上是跌宕起伏。

出生微末的他为汉朝立下过不世的功勋。而这颗本该无比闪耀的将星,最终却没能逃过人性的驱使,他只能向下,不断地向下,最终沦落成长安城墙上一片孤寂雪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单于   延寿   不世之功   西域   司马   校尉   长安   奇功   汉朝   匈奴   西汉   城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