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汉朝-大神高手名人辈出弄出惊天动地的那些事!(141)

卷第十七 汉纪九 世宗孝武皇帝建元元年(前140)~元光元年(前134)


建元六年(前135)秋,武帝刘彻升了一个人的官,谁呢?——东海太守汲黯。这位有着奇特姓氏的官员,性子十分得直。他还在当谒者时,有次闽越国的两王又打来打去,汲黯被派去查看情况;然而他走到吴郡就返回来了,并对武帝回报:“越人内讧乃寻常事,不足以辱天子之使。”又有一次,河内郡失火,汲黯又被派去视察,回来后说:“河内失火是百姓不慎所致,所幸没伤到什么人;但臣路经河南郡,发现此地闹饥荒,就擅自做主开仓放粮,请陛下治臣矫制之罪。”武帝嘉赏他的所为,赦免其罪。


《汉武大帝》中的汲黯


不过,汲黯虽然性子直,但为政却是当年平阳侯曹参的风格——务大体而不求小节,走的是清静无为的路子。他当东海太守时,由于多病常年不出家门,但岁余后东海反而大治,于是武帝就把他调回朝中,升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有人说了,武帝不是要改革吗?怎么反而重用一个“无为派”的人呢?其实武帝还算一个对权力有清醒认识的政治家,他明白,自己搞改革,也需要存在一个刹车,免得步子迈得太大;而汲黯,就是他找到的刹车。

汲黯性子直,表现出来,就是说话直。当时武帝广招四方文学儒者,有次在臣子们面前说,我招这些人想要如何如何。汲黯这无为派早就看着不爽,抓住武帝话头说道:“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这讽刺得太狠了,武帝当时脸就拉下来了,拂袖而去。回到后宫,武帝对近侍们抱怨:“这老汲,也太轴了!真是气死我了!”臣子们也埋怨汲黯太不给皇帝面子,汲黯不以为然——面折庭争,乃臣子之本分;若事事希迎上意,要吾辈何用!

武帝也就发发牢骚,并没把汲黯如何,反而对其颇为看重。汲黯老生病,严重时连续三月请病假,武帝就屡屡派御医为其看病。最后汲黯病重,武帝派庄助探问,回来后武帝问他,觉得汲黯其人如何?庄助就说,若论一般任职居官,汲黯也不过尔尔;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武帝点头叹道,古有社稷之臣,汲黯近之矣!

最后,咱们再说说匈奴。当时匈奴又来求和亲,武帝心里有点不想答应,于是先探探臣子们的口风。大行王恢是燕人,熟习边事,劝武帝,匈奴反复无常,不如勿许,兴兵揍他丫的!韩安国持异议——因为匈奴根基远在千里之外,太难打了!大臣们多附议韩安国,武帝见时机未到,这次就先同意了和亲。

武帝认识到,要彻底解决匈奴,那就必须提高汉军的作战能力。当时汉军中以揍匈奴人著称的有两位将军——驻守云中郡的卫尉李广,与驻守雁门郡的中尉程不识。李广咱们是耳熟能详,其人带兵极其随便——行军随便、扎营随便、文书工作也随便。但李广极其重视侦察,每次斥候都放得远远的,所以从未被匈奴抓到破绽。而程不识则是截然相反的风格,部曲、行伍、营陈、军簿,样样严谨,一丝不苟,也从未被匈奴抓到过破绽。在匈奴人中,其实李广威名更盛;而汉军士兵,也多愿编入李将军麾下,不愿跟随程将军。


《汉武大帝》中的程不识


对此,其实程不识也是心知肚明的,不过他也有自己的理论:李广极易与士兵们打成一片,士卒也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程不识很清楚,李广这种带兵模式,只有拥有李广这样天赋的人才能驾驭,所以很难复制,不可以为常法;自己不是李广这样的军事天才,那就只好以勤补拙,这样至少可立于不败之地。这两种模式也说不上孰优孰劣,实际上在大兵团作战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这两种人都有——只有以大量的程不识们组成坚实的后盾,少数的李广们才能放心的在前方疯狂输出。


卷第十七 汉纪九 大事记

世宗孝武皇帝建元元年(前140)

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得董仲舒。

夏,六月,丞相卫绾免。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蚡为太尉。重用赵绾、王臧,实行改革。

建元二年(前139)

冬,十月,淮南王刘安来朝,田蚡贪其财物,与其结交。

太皇太后窦氏中止改革,赵绾、王臧自杀,窦婴、田蚡免职。

窦太后重用石奋一家。

春,三月,乙未,以太常、柏至侯许昌为丞相。

平阳长公主刘氏家歌女卫子夫入宫,皇后陈氏逐渐失宠。

武帝刘彻拔擢卫子夫同母弟卫青。

大臣们苛察诸侯王。

建元三年(前138)

冬,十月,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中山王刘胜、济川王刘明来朝。刘胜借机诉苦,武帝稍微放宽对诸侯王的限制。

黄河于平原泛滥。

大饥,人相食。

刘明杀其中傅,被废迁房陵。

闽越国攻东瓯国,东瓯求援,武帝派庄助发会稽郡兵救东瓯,闽越听闻后退兵。东瓯举国内附。

武帝微行出猎,建上林苑,东方朔、司马相如劝谏,武帝仍我行我素。

建元四年(前137)

夏,六月,旱灾。

南越武王赵佗薨,其孙赵眜继位。

建元五年(前136)

春,置五经博士。

夏,五月,大蝗灾。

秋,八月,广川惠王刘越、清河哀王刘乘皆薨,无后,国除。

建元六年(前135)

夏,五月,丁亥,窦太后崩。

六月,癸巳,丞相许昌免职;田蚡为丞相。田蚡骄侈。

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国,赵眜求援,武帝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击闽越。

刘安上书谏阻出兵闽越,武帝不纳。

郢之弟馀善与闽越大臣刺杀郢,献其首于王恢,汉军撤兵。武帝立繇君丑为越繇王,又立馀善为东越王,两王共处。

为答谢汉朝,赵眜派其南越王太子赵婴齐入宿卫。

以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以东海太守汲黯为主爵都尉。

匈奴请和亲,武帝用韩安国议,同意和亲。

元光元年(前134)

冬,十一月,从董仲舒之言,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以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夏,六月,皆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董仲舒   南越   河内   东海   汉军   臣子   汉朝   丞相   大神   匈奴   元年   惊天动地   将军   名人   高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