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逝后,为啥司马懿终生没再伐蜀?4个原因让他不敢进蜀地

《三国演义》中,若论才智当属蜀汉的诸葛孔明,东吴的周瑜以及曹魏的司马懿,只是周瑜英年早逝,而司马懿与诸葛亮则是相争许久,且每每落于下风。直至公元前,蜀汉的军师兼顶梁柱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这才结束了这场争斗。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对于蜀汉意味着什么,没了诸葛亮,蜀汉的命运岌岌可危,而司马懿若是趁着此时出手,必能打下蜀汉,无人阻拦,可是令人非常不解的是,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却再也没有讨伐过蜀国。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是司马懿不想打吗?其实并非如此,虽然和司马懿自身也有关系,但是与曹魏的两位君主脱不了干系

被明令禁止,不得再用兵

首先是曹叡当政的时候,其实司马懿早就看准了诸葛亮去世之后的这段空隙,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内部群臣无首,后主刘禅又难堪大任,正是拿下蜀汉的绝佳时机,但是曹叡却不肯让司马懿出征,甚至还亲自下了诏令禁止。

曹叡

可见这件事情上,说到底还是君臣之间意见不一,原因其实也挺好琢磨,司马懿在朝野之中占据的势力过大,君王对他已有嫌隙之心,虽然司马懿曾经帮助曹叡的父亲曹丕上位,但是曹叡与司马懿之间却没那么多的恩情可言,所以曹叡质疑司马懿,确实无可挑剔。

况且司马懿手握重权,早已到了权重盖主的阶段,在曹魏之间声名更隐隐有超过君王的势头,所以曹叡势必是要掐灭司马懿的这股威风的,倘若司马懿真的借此机会剿灭蜀汉,必定会风头无两,再加上他在曹魏朝野之间的倾天权势,会让他在曹魏更加肆无忌惮。而曹叡作为曹魏的君主,又怎么会容忍别人比自己更胜一筹呢,所以只要曹叡还在位上,就不会允许司马懿有建功立业的可能。

司马懿

军困马乏,需休养生息;边境冲突,牵制精力

而且曹魏与蜀汉征战多年,趁着蜀汉势微,也有些养精蓄锐的意图在,所以更不会让司马懿出兵挑起事端了,这样河蚌相争,只会让一旁的东吴钻了空子。所以曹叡在诸葛亮病逝之后,还将司马懿召回都城镇守。

东吴 孙权

三年之后,曹魏这边休养的差不多了,觉得是时候向外扩张一些,奈何公孙渊在辽东起兵谋反,司马懿只得先将兵力集中在辽东地区对付公孙渊,待到司马懿镇压住公孙渊之后,没想到曹叡却突发旧疾,不治身亡。

最大的对手在朝堂,不在川蜀

随之曹叡的儿子曹芳即位,但是曹芳尚且幼年,年仅八岁,自然是无力整理朝政的,曹叡临终托孤将曹芳交给司马懿照看,并任命他做辅政大臣,辅佐朝政。但是曹叡毕竟是个君王,他生前就忌惮司马懿的权势,死后自然也不愿将权势都交给司马懿,于是他留了个心眼,让曹爽与司马懿对峙,互相制约。曹叡的方法果然奏效,司马懿一直都有把握朝政的野心,现在多了一个人来与自己分权,司马懿自然不愿意,所以两人开始了无休无止的争斗。

曹爽

而曹爽作为皇室宗亲,手中的权势却没有一个外人大,心里自然也十分不爽,于是曹爽暗中挑唆小皇帝分司马懿的权,司马懿假意要避其锋芒,回家休养,实际上是想捉住曹爽的错处,将皇室的绊脚石都一举拿下。

曹爽

果不其然,曹爽因司马懿离开朝廷,变得自大狂妄,而一个人一旦手中紧握权势便变得无比嚣张起来,曹爽正是如此,他的行事逐渐引得朝廷上下十分不满,而司马懿暗待时机成熟之后,率兵返回朝廷,将曹爽一众党羽拿下,并以太后之名,罢免官职,软禁了他们。自此,司马懿做事才可以大展拳脚,这一阶段的司马懿自然是无心攻打蜀汉的,因他自己都被曹魏朝廷中的琐事缠身,无从下手,又哪里分得出精力去对付蜀汉呢?

曹爽

巩固政权,无心伐蜀;年事已高,有心无力

待到司马懿终于找准时机,拿下蜀汉之后,此时他已经年逾古稀了,而这时他最重要的任务是巩固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政权,哪里有时间去攻打蜀汉呢?

司马懿

自从司马懿夺权以后,曹魏人心惶惶,司马懿年岁已高,更加有心无力,再加上曹爽的前车之鉴,司马懿更加不敢前去尝试,只因为曹爽当时正值壮年,倾尽全部的兵力都未能将蜀汉攻下,所以司马懿也深知,自己对上蜀汉也没有赢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蜀汉   辽东   公孙   东吴   有心无力   朝政   君王   权势   朝廷   终生   原因   自然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