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研读:唐朝官员的仕途-夺情起复的原因

#历史开讲#

古代史研读:唐朝官员的仕途——夺情起复的原因,随着丁忧制度的发展,夺情起复作为对丁忧制度的变通,在唐代也取得了大的发展。夺情之事贯穿整个唐代,不仅没有禁止,反而愈演愈烈,文臣武将多以起复为荣。

皇帝宠信

有的官员深受皇帝崇信和依赖,在他们丁忧去职后,皇帝会下诏将这类官员夺情起复。皇帝宠信的官员身份有内侍宦官、大臣亲属、能够满足皇帝需求者。开元十七年(729),云麾大将军、左监门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高力士生母麦氏亡故,高力士丁忧去职,不久后,玄宗便将其起复,“恩制起夺,先夫人有越国之赠”。

高力士是玄宗时期的大宦官,深受玄宗宠信,玄宗甚至将日常一些政事交给他处理,因为高力士的重要性,玄宗将其夺情起复。对于一般的宦官,皇帝也会予以起复。天宝时,内坊典内李思艺(677-755)丁家艰,玄宗将其起复,“有制起,复授正议大夫、内侍省内侍,仍知内坊事,兼云韶习艺使”。

在唐后期,宦官由于皇帝信任,手握军政权力,在其丁忧后,皇帝亦会将其起复。宪宗时,内常侍梁守谦担任枢密使,枢密使有内相之称,权力颇重。元和十一年(816),梁守谦“丁内艰”去职,宪宗“以其内相权重,夺情起复,授忠武将军知省事”。

僖宗之世,爆发黄巢之乱,僖宗派遣杨复光为忠武军监军使,讨伐起义军。中和元年(881),杨复光“至蓝桥,丁母忧还”,僖宗不久后将其起复为“天下兵马都监,押诸军入定关辅”。皇帝对于信任大臣的亲属,在其因为丁忧去任后,为了以示恩宠,会将其夺情起复。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长孙皇后舅舅高士廉(576-647)病逝,因太宗对其十分倚重,太宗想要前去祭拜。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大臣极力阻拦,太宗对阻挡的大臣说道:“朕之此行,岂独为君臣之礼,兼以故旧情深,姻戚义重,卿勿复言也”,尽管太宗最终未能成行,但对高士廉的信任可见一斑。高士廉长子户部侍郎高履行丁忧期间,太宗将其起复为卫尉卿,让高士廉其他诸子居丧守制。前文提到的玄宗在起复张九龄时,为了显示皇恩浩荡,欲将正在服丧的张九龄二弟张九章与张九皋起复,遭到张九龄的拒绝。

可见,皇帝为了笼络人心或大臣,会给受到重用的大臣以特别的优待,在其有家属丁忧时予以起复,保证大臣能够忠于王事。贞元二年(786),横海军使程日华卒,程日华忠于朝廷,德宗“嘉父之忠”,于是起复正在丁忧的程日华子横海军留后程怀直为原职,并“升横海军为节度”。

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其统治或享乐需要,也会起复一些特殊的官员。武则天革唐建周后,任用酷吏,严密监视朝廷官员,左台监察御史来子珣就是其中一位。来子珣办事深得武则天喜欢,武后赐其以武姓。天授中,来子珣丁父忧去职,武则天将其起复为侍御史,用以继续维护武周统治。

中宗懦弱,韦后强势当权。时“散骑常侍马秦客颇闲医药,光禄少卿杨均以调膳侍奉,皆出入宫掖。均与秦客皆得幸于后,相次丁母忧,旬日悉起复旧职。”杨、马二人因受宠于韦后,丁忧后不久便被起复旧职。

玄宗在位日久,生活渐渐变得奢侈,支用无度,史称“帝在位久,妃御服玩脂泽之费日侈,而横与别赐不绝于时,重取于左右藏”。也正是因此,玄宗宠用了一批聚敛之臣。王鉷便是其一,“玄宗以为鉷有富国之术,利于王用,益厚待之。”约天宝五六载,王鉷丁嫡母忧去职,玄宗将其起复旧职,使如故。

政务需要

唐政府为了日常公务的运转,会将一些比较重要的大臣予以起复,或者遇到临时差遣时,会起复适合的大臣前往。贞观十七年(643)七月,一代名相房玄龄因继母忧去职。房玄龄是太宗朝最为重要的宰相之一,深得太宗信任,军国大事多委房玄龄主持,在其丁忧后,太宗给其继母赐以昭陵葬地。同年十月,太宗将房玄龄起复本官,主持日常朝政。

宰相作为朝廷要员,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地位极其重要,故绝大多数宰相在丁忧后都能被皇帝起复。开元二十一年(733),中书侍郎张九龄母忧去职。张九龄博学而有吏才,被张说举荐给玄宗,受到玄宗重视,玄宗称赞其“比以卿为儒学之士,不知有王佐之才,今日得卿,当以经术济朕。”

玄宗欲对其委以重任时,张九龄遭逢母忧,为了治国需要,玄宗起复其为宰相。同样的,地方官员熟悉地方事务,为了更好地治理地方,朝廷亦会将其起复,尤其是在唐后期地方权势有所增加的情况下。玄宗开元初,肃州刺史李眘交“以内忧去职”,玄宗起复其为“瓜州刺史、都督诸军州事、兼河西支度营田长行转运等使”。

肃州与瓜州均与吐蕃接壤,战略位置重要。且二地相离甚近,境内风俗情况基本一致,唐政府为了御边需要,将熟悉边境事务的李眘交从肃州刺史起复为瓜州刺史。

大历四年(769),凤州刺史、山南西道节度副使严震母忧去职,严震在职期间,勤恳治民,将饱受战火摧残的山南西道治理有道,“先是兵火未戢,州壤萧然,庸亡毙踣,数闾无几。公乃翦其荆棘,吊其伤痍,毁家以佐军,约已以裕人,精力不懈,视之如子。未周月而四郊襁负”。

代宗念其功绩,将其夺情起复,“诏复厥职,充兴凤两州都团练使”。文臣治国,武将守土,这是官员应尽的职责。为了国家太平,武将在丁忧后一般都会被起复,也属于政务需要。中央禁军负责保护皇帝及京师的安全,地位重要。高宗永徽中,右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丁母忧去职,高宗为了宫禁安全,起复其为左卫大将军。

开元九年,左金吾大将军兼驽营使程伯献丁母忧去职,既练之后,玄宗特命起复,为左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大将军。镇守地方的武将亦会被夺情起复。天宝元年(742)五月,朔方节度副使李楷洛去世,其子夏州都督府长史李光弼罢职丁忧。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少从戎,严毅有大略”,在其父亲下葬后,朝廷于天宝二年(743)将其起复为宁朔郡太守,继续为国家镇守疆土。

承平时期朝廷为了国土安全起复武将,战争时期,更不可能让武将丁忧终制。代宗宝应二年(763),右领军卫大将军、凤翔节度副使、马军兵马使论惟贤丁艰去职,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唐政府以“金革从权,由斯夺礼”,起复论惟贤为剑南节度副使。

当朝廷遇到突发性的事务,会把适合的官员起复,派遣官员前去处理。武德八年(625),鸿胪卿郑元璹母忧去职时,突厥率兵大举入寇,师屯并州,给刚建立的唐王朝造成很大威胁,鸿胪寺负责外交事务,高祖遂起复郑元璹,令其“墨绖充使招慰”。郑元璹对突厥颉利可汗晓以利弊,颉利可汗纳其言,引军北还。

在郑元璹的努力下,为新生的唐王朝解决了一次危机。建中三年(782),湖南观察使嗣曹王李皋丁母忧去职,在其护送母亲灵柩到达江陵之际,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谋反,为了镇压梁崇义,德宗起复李皋旧职,出兵平叛。

官员才干

若官员颇有才干,唐政府也会酌情起复。永徽五年(654),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薛元超母忧去职。薛元超因为自身才能,高宗对其很是器重,薛元超职掌中书舍人五年,高宗对其给予高度评价,薛元超丁忧后,高宗起复其为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

开元十一年(723),给事中杜暹丁继母忧去职。杜暹在开元四年(716)任监察御史时,曾前往安西覆屯,在处理唐和突厥的矛盾上秉公执法,没有偏私,受到蕃人敬重。

开元十二年(724),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安西都护府长官出现空缺,因杜暹之前的举动,“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有大臣于是举荐杜暹出任安西都护,玄宗起复杜暹为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相对于中央官员而言,地方官员的才能难以闻达于朝廷,但地方官员也是有机会因能政被起复。

总的来说,唐后期,中央权威下降,地方藩镇势力坐大,有些不服中央管制的藩镇,为了维护其权力世袭,常常与中央抗争,唐政府为了地方安定,不得已会将藩镇节度使起复。可以说,起复藩镇长官,是唐政府为了地方安定的不得已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安西   开元   官员   节度   古代史   武将   仕途   大将军   朝廷   大臣   唐朝   皇帝   原因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