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洛温王朝的宫相政治是如何兴起的?有哪些特征 ?

文|拉宾德的独白

编辑|拉宾德的独白

墨洛温王朝的宫相一职最初是一种管理墨洛温王室田产的职务,后来渐渐职权扩展变得愈加位高权重,最终发展成执掌法兰克王国命脉的最高实权性职务

宫相一职的兴起

根据都尔主教格雷戈里的记载,这一职务最早出现于 6 世纪上半叶的奥斯达拉西亚王国,文献记载中最早担任这一职务的是帕尔特尼乌斯(Parthemius),他曾利用职权向人民强征捐税,遭到人们的忌恨,在提乌德贝尔特一世崩逝后,帕尔特尼乌斯遭到仇恨他的人们的追捕,一度避难于特里夫斯的教堂中,最后仍旧被仇恨他的人们活活打死

宫相一职的政治崛起是多重原因导致的结果。首先,墨洛温王朝国家行政机构存在原始性、简陋性的特征,与国王个人家庭服务机构在职事人员、职掌方面高度重叠,这为原为国王家庭“内臣”的宫相在国家行政军事领域扩张权势奠定了制度基础。

其次,宫相的崛起还有赖于墨洛温王朝王后平衡制约势力的无力,相较于后世加洛林王朝,墨洛温王朝基督教化的程度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大为不及,墨洛温国王较少受基督教会所倡导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理念的束缚,可以仅凭兴致将卑贱的婢女、女奴、妾室扶立为王后

如巴黎国王查理·伯特迎娶了牧人之女,勃艮第国王贡特拉姆遗弃了出身高贵的王后马尔科特鲁德 (Marcatrud),迎娶了他的女奴奥斯特拉希尔德(Austrechild)为王后,纽斯特里亚国王希尔佩里克一世迎娶了侍女出身的弗蕾德伽德为王后,提乌德贝尔特二世(Theudebert II)的王后比利切尔德(Bilichild)、达戈伯特一世的两位王后提乌德希尔德(Theudechild)、南特希尔德(Nanthild),克洛维二世的王后巴尔希尔德(Balthild)均为女奴出身

墨洛温王后出身卑贱,使她们欠缺一定程度的管理王室及经济事务,如王室田产、国库的理财能力,王室经济事务的管理事务不得不假手于宫相一类的家臣,而宫相在管理王产的过程中玩弄手段,假公济私,使王室财产,也使国库财产出现了由王室的“钱袋子”流向了宫相私人腰包的趋向。

墨洛温王朝国王与宫相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是二者政治地位转变易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那些出身微贱的墨洛温王后,她们在出任幼王摄政的时候,通常缺乏强势娘家的有力支持,她们能否抑制宫相对于墨洛温王权的侵蚀和欺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们个人的政治能力,而不是娘家的强大后盾。

如希尔佩里克一世的王后弗蕾德伽德在充任幼王摄政时,压制了兰德里克宫相等大贵族,延迟了由宫相摄政的“懒王”时期的到来。

而更多的王后无力压制宫相势力的不断崛起,如达戈伯特一世的王后南特希尔德,在丈夫逝后,出任摄政与宫相埃加一道以公正的方式统治着宫廷及整个王国。

一应国事,无论大小,甚至连南特希尔德王夫遗产的处置办法也要经过宫相克洛维二世的王后巴尔希尔德,在克洛维崩逝后出任儿子克洛塔尔三世的摄政,她在嫁入克洛维之前原为宫相埃尔西诺阿尔德的女奴,升任摄政后仍旧无法压制宫相埃尔西诺阿尔德及继任宫相埃布罗因的专横。

最后,宫相政治的延续和崛起还受益于墨洛温国王治理地方和贵族的策略需要,宫相与墨洛温国王之间的关系极为微妙,尽管宫相势力的抬头是以不断侵蚀墨洛温国王所固有的权力根基并架空王权作为代价的,但宫相职务的设置和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墨洛温国王与贵 族之间的缓冲,减缓了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使国王和宫相并存的政治格局在墨洛温王朝的中后期长期延续。

宫相身份的转变

《弗莱德加编年史》、《弗莱德加编年史续编》和《法兰克人史纪》等史册描绘了多位宫相,他们不仅是欺君罔上的权臣,也是贪墨、欺凌属下贵族的权相,因此有时相较于墨洛温王室,地方上的教俗贵族更为忌恨宫相,甚至不希望这一职位存在,以便他们能够直接与墨洛温国王打交道。

而墨洛温王室则因为直接治理地方贵族存在物理距离偏远的困难而鞭长莫及,同时也不愿意直接处理纷乱繁杂的地方事务和直接介入错综复杂、利益关系纠葛交错的地方贵族关系网而偏爱于设置宫相职位,这样他们只要处理好与宫相的关系便能维持自己在该地方的治理

墨洛温王室治理地方和贵族的这一策略又恰好与墨洛温王朝时分时合的分国治理体制以及纽斯特里亚、奥斯达拉西亚、勃艮第等地区教俗贵族地方本位主义以及自为一体的地方自治思想强烈的历史现实紧密相关。

如克洛塔尔二世重新统一法兰克王国后,627年勃艮第宫相瓦纳卡尔去世后,克洛塔尔把勃艮第贵族及廷臣召集到特鲁瓦,问他们是否愿意再任命一个人来接替已经去世的瓦纳卡尔的职位。不过,他们都说再也不想要宫相了。他们恳请国王慈悲为怀,由他和他们直接打交道才好。

及至克洛维二世继位后,宫相埃加和摄政王后南特希尔德一同统治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埃加同时兼任勃艮第宫相。

埃加去世后,王后南特希尔德又携幼王驾临勃艮第的奥尔良,召集勃艮第众位主教、公爵和其他头面人物,任命法兰克人弗拉奥卡德为勃艮第宫相,鉴于勃艮第贵族拒绝设立宫相职位,对于宫相职务反感、厌恶的立场,弗拉奥卡德致信勃艮第王国的所有公爵和主教,向他们作出如下誓言:

他将保持他们所有人的地位和尊严,与此同时,他将与他们保持坚定不移的友好关系。但他上位后,与勃艮第豪强大贵族维莱巴德的关系非常糟糕,为了独霸勃艮第,甚至谋杀了同样专横贪墨的维莱巴赫。

从《弗莱德加编年史》《弗莱德加编年史续编》《法兰克人史纪》等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墨洛温王朝宫相职位的任职程序特征应为国王或摄政王后召集教俗大贵族等王国头面人物集会,由教俗大贵族集体抉择,其抉择结果由国王或摄政王后宣布任命,新宫相即可产生。

这一任职程序既遵循了法兰克人原始军事民主制选举领袖的民主遗风,在程序上存在一定的民意基础,同时由国王裁可的最终程序步骤也体现了君主制下的王权意志

但这种宫相产生过程中程序上的民主和王权意志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尊重传统和现实政治惯例的形式,背后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国王或各大贵族之间博弈较量的结果,这种结果的产生是以国王或某个大贵族的政治军事实力为依托的,最初可能墨洛温国王在宫相选任方面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但在687年特里崔战役之后,纽斯特里亚宫相贝尔卡尔和提乌德里克三世国王被奥斯达拉西亚宫相丕平二世(赫斯塔尔丕平)击败,法兰克王国三地的宫相之位合一并由丕平-阿努尔夫家族世袭垄断,墨洛温国王和其他大贵族已经无力置喙了。

从墨洛温王朝宫相人选的来源特征来看,似乎并无严格的族属之分别、 地域之偏见,法兰克人可以担任宫相职位,在法兰克人到来之前就已在高卢生活的本地人,即罗马高卢人也可以担任宫相职位,如提乌德里克二世时的宫相普罗塔迪乌斯、克劳迪乌斯都是罗马高卢人

这一现象表明墨洛温王朝早期法兰克王国政权是建立在法兰克军事贵族与罗马高卢本地大地主联基础之上的,出任宫相的普罗塔迪乌斯在提乌德里克二世的宫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拥有勋贵的职衔,掌管汝拉山以东以及斯科廷吉人居住的那片土地。

但在墨洛温王朝中后期,再未出现过罗马高卢人出任宫相职位的现象,笔者以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宫相职位愈加权重尊贵的缘故,宫相已成为操控法兰克王国军政实权,驾驭国王的“无冕之王”,为各派贵族势力所瞩目和争夺,法兰克军事大贵族不可能再将宫相这一职位拱手让与罗马高卢人。

而在提乌德里克二世统治时期,实权掌握在摄政王后布隆希尔德手中,宫相一职更多是一个为王室理财、事务性的职务,布隆希尔德选任罗马高卢人普罗塔迪乌斯、克劳迪乌斯出任宫相一职更大程度上看重的是他们的办事能力

据记载普罗塔迪乌斯聪明绝顶、能力盖世,而克劳迪乌斯则充满智慧,办事利索、坚定果敢、点子很多、博览群书。普罗塔迪乌斯为了充实国库,会把人们身上的最后一文钱榨干。

从墨洛温王朝宫相的身份特征来看,历任宫相皆为世俗贵族出身,并无教会或修道院神职人员担任宫相的记载。

笔者以为这一现象或许是因为在墨洛温王朝时期,尽管自国王克洛维以来,法兰克王国皈依了罗马教会,法兰克人的王室、贵族与教会实现了某种形式的政治联合,在墨洛温王朝的宫廷中也有神职主教任职的记载,但他们在王室宫廷中更大程度上是充当一种咨询建议者的角色,为国王、摄政王后或宫相出谋划策,这也符合《旧约圣经》中古代犹太圣王听取先知祭司建议的基督教会理想的治政模式

如达戈伯特一世国王统治奥斯达拉西亚时,一直听取两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一位是担任梅斯主教职务的神圣的阿努尔夫,另一位则是宫相丕平。阿努尔夫退隐之后, 继续为他出谋划策的是宫相丕平,此外,还有科隆主教库尼贝尔特。

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前后两位宫相埃布罗安与柳德西乌斯之争的时候,他们都得到了教会神职人员的辅助或建议,柳德西乌斯到得了远在勃艮第的奥顿主教神圣的柳德加尔的帮助,而埃布罗安则向鲁昂主教奥杜安请教,奥杜安建议埃布罗安效仿之前纽斯特里亚的摄政王后弗雷德贡德夜间突袭的军事计谋,埃布罗安依此计行事打败了宫相柳德西乌斯和提乌德里克三世,处死了柳德西乌斯并再次担任宫相

神职人员任职墨洛温宫廷却并未直接出任宫相或许是因为教职人士追求教会利益,依照罗马教廷或拉丁教父所倡导的纯洁教会的理念改造教会与社会的理想与墨洛温国王、大贵族的政治诉求、政治利益并不完全契合,甚至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相左。

所以,墨洛温王室或大贵族势力并未将这一首要的军政实职交于神职人员的手中,只是把他们作为咨询建议的谋臣策士,寻求他们的智力支持。

关于墨洛温王朝出任宫相的人选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特征值得关注,就是政治上的裙带之风与世袭的现象颇为盛行,出任宫相之人或者与墨洛温王室沾亲带故,有着相互联结攀援的姻亲关系,或者是前任宫相子嗣的子承父业。

纽斯特里亚宫相埃尔西诺阿尔德分属外戚,是国王达戈伯特一世母亲的亲戚,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国王克洛维二世的母亲摄政王后南特希尔德将自己的侄女拉涅奥贝尔塔嫁给了勃艮第宫相弗拉奥卡德。

奥斯达拉西亚地区的宫相职位在墨洛温王朝晚期已基本上由丕平-阿努尔夫家族世袭垄断, 纽斯特里亚地区的宫相职位虽然并未像奥斯达拉西亚地区那样由某一个大贵族家族长期垄断,但父子相承的宫相继任方式也不时出现,如埃尔西诺阿尔德和柳德西乌斯父子都曾担任过宫相,宫相瓦拉托的继任者是他的儿子吉斯勒马尔和女婿贝尔卡尔。

不过,纽斯特里亚地区宫相的父子承袭并未形成一种稳定的、为纽斯特里亚教俗贵族所普遍接受的,且约定俗成的父子相继的继承惯例,父子继任宫相一般都伴随着惨烈的宫相争夺战和政局的动荡不安。

如埃尔西诺阿尔德宫相去世后,纽斯特里亚贵族推举埃布罗安为宫相,但他不得人心,被贵族推翻并被削发遣送至勃艮第的吕克瑟伊隐修院。纽斯特里亚贵族也推翻了提乌德里克三世国王的统治,随后邀请奥斯达拉西亚的国王希尔德里克二世国王和宫相伍尔夫阿尔德入主纽斯特里亚,担任国王和宫相

纽斯特里亚贵族转而拥戴原宫相埃尔西诺阿尔德之子柳德西乌斯为宫相,但潜伏在吕克瑟伊隐修院中的埃布罗安又纠集旧部起事杀死了柳德西乌斯,复任宫相。埃布罗安去世后,瓦拉托被选立为宫相,但他被自己的儿子吉斯勒马尔推翻并取代,吉斯勒马尔在与丕平二世的战斗中身亡,他的父亲瓦拉托得以复位,瓦拉托去世后,他的女婿贝尔卡尔继任宫相

墨洛温王朝晚期宫相继任人选存在裙带之风与父子世袭的政治现象表明这一时期法兰克王国 的最高统治权已被最高统治阶层所高度垄断,由于宫相职位的日益位高权重,国王和贵族竞相攀附和追逐这一职位,在此过程中,墨洛温王室与宫相之间除了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外,也在某种情况下存在互相倚重的情形。

宫相一职的发展分期

根据宫相与墨洛温王权的关系,宫相政治发展的诸种特征作为衡量标准,墨洛温王朝的宫相政治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可以称之为“君之辅弼”或“三相并存”时期,大致时间为克洛塔尔一世辞世后分 国至 613 年克洛塔尔二世再次统一法兰克王国止,期间法兰克王国的三个分王国奥斯达拉西亚、纽斯特里亚、勃艮第都有宫相的设置,不过,此时的宫相政治尚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宫相尚无后世权臣的无上权威,墨洛温国王也并未彻底沦为王权虚无的“懒王”。

第二个历史时期可以称之为“二相逐鹿” 时期,大致时间为克洛塔尔二世统一法兰克王国至687年特里崔战役后丕平二世统一法兰克世界为止,期间墨洛温王权逐渐走向了虚无,宫相的政治势力不断抬升,同时法兰克王国两个分王国纽斯特里亚-勃艮第和奥斯达拉西亚两方的宫相不断角逐,几经较量,互有胜负,最后奥斯达拉西亚的加洛林宫相丕平二世胜出。

第三个历史时期可以称之为“奥相独尊”时期,大致时间为687年丕平二世统一至751年矮子丕平“加洛林政变”为止,这一时期原奥斯达拉西亚地区的加洛林宫相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是法兰克王国的唯一宫相,期间虽有纽斯特里亚宫相拉冈弗莱德、国王希尔佩里克二世、弗里西亚公爵拉德 鲍德等墨洛温故王遗臣的抗争,但很快失败,并非这一时期历史的主流。

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主要围绕加洛林家族成员的内部矛盾展开,如查理·马特与其继母普莱特克鲁德和侄子提奥多尔德的斗争,矮子丕平与其兄弟卡洛曼、 格里芬的斗争,最后矮子丕平胜出,加洛林家族和法兰克王国都归于一统

参考文献

【1】 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著,O.M.道尔顿英译,寿纪瑜、戚国淦译:《法兰克人史》,第143页。

【2】 关于墨洛温王朝国王与宫相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的状况,参见朱君杙:《“墨洛温懒王”历史叙述的政治意图》、《经济 社会史评论》2018年第1期。

【3】朱君杙:《墨洛温王后弗蕾德伽德的摄政统治》,《古代文明》2018年第2期。

【4】佚名者著,伯纳德·巴奇拉奇英译,陈文海译:《法兰克人史纪》,第161页。

【5】“弗莱德加”及续编者著,J.M.瓦勒斯·哈德里尔英译,陈文海译:《弗莱德加编年史》,第165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王朝   南特   王权   法兰克   王国   王后   王室   西亚   国王   贵族   特征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