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之战:鸦片战争中最悲壮的一幕,1500清军血战1.2万英军

1840年,鉴于鸦片贸易严重加剧了大清帝国的财政危机,道光皇帝最终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并授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主持禁烟运动,林则徐到广州后大力搜缴鸦片,并集中销毁,是为虎门销烟。

当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议会以4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主战派的要求,组织了一支4000人(后来增至20000人)规模的远征军跨过大半个地区进攻大清帝国。彼时的大英帝国刚刚完成了工业革命,无论是军队的战斗力还是组织能力、武器装备都领先清军一个时代,因此在英军“船坚利炮”的打击下,清军纷纷溃败,从珠江口到塘沽口,英军在中国东部沿海1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如入无人之境。骄横的英军满眼都是对中国人的蔑视,原来“亚洲一哥”也不过如此,直到镇江的清军勇士为大清帝国挽回了些许脸面。

1842年,鸦片战争已经进行了2年的时间,英军虽然在各大战场上都取得了胜利,但始终陷于沿海地区,拥有辽阔腹地的大清帝国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影响,而英军劳师远征作战2年有余,最要不得的就是持久战,英军迫切希望一场大胜来迫使大清帝国签订城下之盟。于是,英国人把目标对准了大清帝国最重要的经济重心,江南的命门南京。当年6月,英军攻破长江上的吴淞口要塞,英军舰队沿长江西进,兵临南京最后的屏障镇江。

当时英军总兵力12000人,蒸汽战舰76艘,火炮726门。而镇江守军只有1583人,他们属驻防八旗系统,守将为八旗将领海龄,曾在平定天理教的战争中屡立战功,算是一员有战斗经验名将。清军的装备主要为台枪、鸟铳和老式火炮,无论是火力和射程都远不如英军,人数又处于绝对劣势,英军以为镇江也会像之前的城市一样,可以轻易拿下。

1842年7月21日,英军开始对镇江发起进攻,英军战舰上的火炮向着镇江城墙发起猛轰击,城墙迅速被炸开几道口子,随即英军陆战队在火炮的掩护下,抵进城墙,并循着炸开的口子顺利突入城内。按照以往的剧本,战斗也就结束了,英军正准备开香槟庆祝。突然城内的城内传出来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原来海龄在城破后并没有溃逃,而是组织守军与英军进行巷战,在巷战中英军的火力优势被大大削弱,而擅长白刃战的八旗兵充分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在城内大量杀伤英军。第一批攻入城内的英军陆战队损失惨重。

之后,英军出动7000人再次攻入城内,在英军绝对兵力优势和绝对火力优势的碾压下,城内的清军再也支撑不住了,最终全军覆没,海龄也自杀殉国,镇江之战结束,此战清军1500余人全部阵亡,无一人投降,可谓壮怀激烈。英军阵亡185人(实际数字远不止于此),是整个鸦片战争中单次战役伤亡最大一次。恩格斯评价镇江之战道:“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到不了南京。”

虽然镇江的清军用鲜血证明了中国人的勇气,但在英军降维式打击下依旧是无济于事,最终英军如期兵临南京,切断了京杭大运河,江南的财赋无法向北方输送到京师,京师人心惶惶。道光明白这仗打不下去了,于是被迫接受和谈,与英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大清帝国正式步入风雨飘摇的晚清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镇江   鸦片   虎门   帝国   火炮   英国   南京   血战   城内   悲壮   英军   优势   万英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