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十景比较

本文较长,请大家收藏起来慢慢品味,共同讨论诸葛亮躬耕地。

一、诸葛草庐与草庐亭

南阳诸葛草庐:位于祠院后部正中,是后人在诸葛亮故宅基址上修建的一座砖木结构八角尖顶茅亭。在唐代时已经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草庐正门悬挂着郭沫若手书的“诸葛草庐”匾额,内额“诸葛庐”是1940年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所书,后额“南阳诸葛庐”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南阳知府傅凤飓所书。内有立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汉诸葛孔明旧庐”的石碑。坐庐之中可近观四周景致,正如古人所谓的“身居一庐八面景”。武侯祠十景中之八景的古柏亭、野云庵、半月台、躬耕亭、小虹桥、抱膝石、老龙洞等绕庐而建,如众星捧月。


襄阳草庐亭:建于清康熙年间,傍依明襄简王墓。初建时是草亭,民国年间改为瓦亭。明襄简王朱见淑仰慕“古隆中”山水,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毁“云居寺”为爱妃建造坟墓。清康熙五十九年(1794年),郧襄观察使赵宏恩为了纪念诸葛亮于“草庐”故址修建了此亭。草庐亭现为双层六角亭,有木梯通二层,门额题“草庐遗址”四字,门两边的石柱上刻有“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对联,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作了高度评价。

比较:南阳诸葛庐在唐代已经蜚声中外,而襄阳草亭始建于明代,从体量上看,南阳诸葛庐大于襄阳草庐,文化内涵也丰富于襄阳草庐。另外从平面看,襄阳的为六角,南阳的为八角,八角与诸葛亮的八卦有一定关系。

二、三顾祠(堂)

南阳三顾祠:位于武侯祠院北侧。该院建成于清康熙年间,是刘备三顾茅庐时与诸葛亮对话的纪念性建筑。门额“三顾祠”为今人卢嘉锡所书,门柱悬挂“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祠内有三顾堂、关张殿、三顾茅庐碑亭、垂花门及两侧的厢房组成。三顾堂、关张殿皆为单檐硬山式建筑,垂花门为单檐悬山式建筑。三顾祠内翠柏森然,碧草如茵,整座庭院宏敞幽深。

襄阳三顾堂:三顾堂位于诸葛草庐前,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草庐对策的纪念堂。三顾堂前厅三间,后堂五间,均是硬山起脊建筑。两侧回廊镶嵌历代石刻和维修记事碑文。中堂挂有三顾茅庐的古画,前门有古柏三棵,象征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的拴马树。

比较:南阳三顾祠与襄阳三顾堂皆由几进院落组成,都是纪念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君臣晤对的纪念性建筑。从规模上看,襄阳三顾堂没有南阳三顾祠规模大;从古建筑的数量及气势上看,南阳三顾祠的古建筑远远超过襄阳三顾堂,南阳三顾祠比襄阳三顾堂建筑气势更恢弘。祠堂里面的雕塑,襄阳注重将诸葛亮及其子孙倾向于神化,而南阳武侯祠的塑像偏重于生活化。

三、诸葛井与六角井

南阳诸葛井:入口右侧卧龙潭旁有井一眼,名曰诸葛井。井口为青石凿成,传为诸葛亮“躬耕”时汲水之处。

襄阳六角井: 六角井在三顾堂和草庐亭之间偏左的位置,现在六角井的井体是砖砌六边形,上有雕花古朴的六角石栏板。井底为六棱锥形。

比较:从命名看,南阳诸葛井更突出主题。为了保护诸葛井,南阳武侯祠为了保护诸葛井加盖亭子加以保护,而襄阳无亭保护。南阳武侯祠的井由于使用时间长久,留下了数道很多使用痕迹,而襄阳井口没有留下使用痕迹,南阳诸葛井文化内涵丰富一些。

四、古柏亭

南阳古柏亭: 位于茅庐左侧,此处原为一株参天古柏,传为诸葛亮亲手所植,柏树死后人们就此建亭,借古柏风格纪念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单檐歇山顶,四角挑梁各系一风铎。门楣横额“古柏亭”为清咸丰四年(1854年)秋南阳知县钮雷所书。

襄阳古柏亭:是明代成化初年吴绶在维修隆中诸葛故宅时修建的。明朝弘治二年古柏亭遭到破坏,并随诸葛故居东迁到东山洼里。 清初赵宏恩维修隆中古迹时,将三顾堂从东山洼迁到原来的位置,在原古柏亭处修建了草庐亭。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年)李敏学、永升先后对诸葛故居进行了维修,他们将赵宏恩建在躬耕田旁的躬耕亭改为古柏亭。清朝光绪九年,程文炳又将古柏亭修建到三顾堂后数十步的半山腰上。近百年来,由于没有对其维修,古柏亭早被摧毁。1985年,隆中风景区管理处在程文炳修建古柏亭的地方重建了现在的古柏亭。

比较:南阳古柏亭在历史价值上高于襄阳古柏亭。南阳古柏亭历史悠久,其地理位置一直没有移动过,并受到胡书记的特别关注。而襄阳古柏亭地理位置来回变动,现在的襄阳古柏亭是在清代基础上于1985年重建的。

五、抱膝石与抱膝亭

南阳抱膝石:位于梁父岩之西,位于宁远楼前左侧,依古柏置石凳,为“抱膝石”。其造型自成椅状,座面光滑引人入胜。传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常依此石,抱膝长吟。

襄阳抱膝亭:抱膝亭位于湖北省襄樊市隆中三顾堂前面约一百米处。诸葛亮在未逢刘备时,空怀报复而不得施展,常在此抱膝长吟,若有所思。后将其常坐之石称为“抱膝石”。现在的抱膝亭为光绪十四至十九年(1888-1893年)重修。

比较:南阳抱膝石是石,与抱膝石名称相符,而襄阳建亭加以保护,并命名为抱膝亭。

六、梁父岩

南阳梁父岩:小虹桥西,宁远楼之前,叠石成峰,谓之“梁父岩”。

襄阳梁父岩: 梁父岩和原位于乐山咀东边,1963年因扩建公路被炸毁,为不忘此景,现在公路西面山咀上重刻“梁父岩”以志之。

比较:襄阳梁父岩于1963年被毁,现在的梁父岩是在公路边重新刻写的。南阳梁父岩是康熙年间用前明唐王花园的太湖石,其历史价值高于襄阳。

七、老龙洞

南阳老龙洞: 老龙洞和伴月台为一联体建筑。伴月台下有一砖券小门,内有一道弯曲的长洞,洞呈S形,内壁上嵌三个相对石雕龙头,造形生动浑厚,寓意诸葛亮为“千古人龙”。传说此洞常有巨龙出现而得名。

襄阳老龙洞:老龙洞位于隆中山脚下,是一口历史悠久的泉水古洞,当年诸葛亮躬耕隆中时就是利用此洞泉水灌溉农田。这里修竹苞茂,林木葱郁,奇石林立,花香鸟语,真是别有天地。

比较:襄阳老龙洞的结构是纯石结构,并且现代斧凿痕迹明显,里面有一龙为水泥所作,但由于其前水面广阔,游人可以留影存照,但不能进洞观看。南阳武侯祠老龙洞与半月台联为一体,据祠内道人相传,今老龙洞下有一秘密通道,直通南阳城内的王府山,后因游人安全问题而封闭。

八、小虹桥

南阳小虹桥: 草庐之前,有一青砖独券小桥,精巧玲珑,酷似彩虹,故名。是诸葛亮来往必经之地。

襄阳小虹桥:小虹桥小巧玲珑,如虹跨溪,初建时为拱形。 明弘治二年后,而东移。明朝时广德寺住持大云和尚曾募捐修此桥。小拱桥朽坏以后,改为青石板桥。1984年隆中风景区管理处新建石质小虹桥,恢复了拱形,两旁安装了雕花石栏扳,桥体隽秀,并立石碑以记其事。

比较:两者区别不大。

九、伴月台与半月溪

南阳伴月台: 在草庐右廊西部。为一砖砌正方形平台,上置石几石登,旁有台阶22道,四周围以砖墙。传为诸葛亮夜观星象之处。两旁各饰有半月图案,两侧刻联为“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襄阳半月溪 :半月溪是小虹桥附近的一泓碧潭,清澈明净,能倒映天空中的云彩。

比较:半月台为诸葛亮夜观天象的地方,而半月溪只是一泓碧潭。

十、野云庵

南阳野云庵:位于茅庐的右侧、古柏亭的对面,又名“野轩庵”,是诸葛亮与友人聚会的地方。面阔一间,进深两间,砖牌门楼,三楼五脊。次楼上嵌彩色砖雕,左为松鹤图,右为松鹿图。庵内有诸葛亮会友泥塑一组。

襄阳卧龙深处(古野云庵):在“古隆中”最高处。清乾隆时称卧龙深处,933年修葺时,把山门改为半圆形门窗式建筑。1965年维修时恢复原貌。1984年扩建时,向前伸出数米,又改称卧龙深处,在后厅塑造诸葛亮、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徐庶、庞统、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等人群像。并在其侧新修丹青苑和野云亭。

比较:两者均为诸葛亮会客之所,但襄阳的卧龙深处规模比南阳野云庵要大得多,内涵也比南阳的丰富,但其规模与东汉末年诸葛亮生活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襄阳   卧龙   南阳   成化   草庐   茅庐   古柏   龙洞   诸葛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