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破釜沉舟:项羽的决心与悲剧

#历史开讲#

破釜沉舟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该成语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也可写作”破釜沉船”、”沉舟破釜”。


成语的由来是著名战役巨鹿之战中发生的。赵国被秦国围困在巨鹿城,楚王在得到求助后,派宋义与项羽前去救援。项羽由于上将宋义迟迟按兵不动,于是急不可耐将其杀之,自己率兵前去救赵。

宋义死后,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士气大振,但面对秦军百万雄师的压力,仍然十分艰难。项羽为了激发士兵们的斗志和决心,就下令把所有的船只都打碎沉入江中,并焚毁所有的锅碗瓢盆,只留下三天的粮食。他对士兵们说:“我们没有退路了,只有胜利或者死亡!


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显著,楚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连续击败秦军,在九年之内攻占了几十座城池,并最终灭亡了秦朝。项羽被封为西楚霸王,并分封诸侯为诸君王。

然而,在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却因为过于自负、专横、残暴而失去了人心和天时。他先后杀害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儿子刘肥,并多次违背诸侯王们的意愿和利益。他还放弃了关中这个富饶而重要的地区而回到自己乡土楚地,并且不断迁徙百姓以供给自己庞大而奢侈的后宫和军队。这些行为都导致了他与刘邦及其盟友之间不断爆发战争,并逐渐陷入孤立无援和穷途末路的境地。

最后,在垓下之战中,项羽被刘邦团团围住,在四面楚歌声中感到绝望无助。他想起当年破釜沉舟时所说过的话:“今日之事何异于当日?”但他却没有再次奋起反击或者突围而出,而是选择了自刎身亡,并留下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壮诗句。

项羽的一生是一个英雄与悲剧的结合体。他曾经破釜沉舟,以少胜多,灭亡了秦朝这个强大的敌人,为中国历史开创了新的篇章。他也曾经威震天下,一统华夏,成为西楚霸王,为后人所敬仰和歌颂。但他最终却因为自己的性格缺陷和政治失误而走向了失败和灭亡,为自己和楚国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惋惜。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既是项羽的荣耀也是项羽的悲哀。它表达了一种不畏强敌、不惧困难、不计后果、不顾一切地追求目标的精神和态度。它也反映了一种过于冒险、过于偏执、过于自信、过于绝望地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方式。它既可以是一种成功的关键也可以是一种失败的原因。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破釜沉舟这个成语中汲取到积极和消极的启示。我们应该学习项羽当年破釜沉舟时所展现出来的勇气、决心、毅力和信念,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轻易放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我们也应该避免项羽后来破釜沉舟时所犯下来的错误、缺点、盲目和死角,在处理问题时要有全局观和长远眼光,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要灵活变通而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或者方法。

总之,破釜沉舟是一个历史典故也是一个生动形象而富有内涵的成语。它既可以激励我们也可以警示我们,既可以赞美我们也可以批评我们。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它是一把尺子,让我们衡量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让我们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准。它是一本书,让我们了解历史和现实,让我们学习知识和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项羽   破釜沉舟   巨鹿   秦国   楚国   秦朝   刘邦   退路   诸侯   成语   悲剧   决心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