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牛墟已有4OO多年历史


东莞横沥牛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东莞横沥是一个热门的地名,在广州番禺、南沙和惠州、中山等地都有横沥的地名。但不同的是,东莞横沥以“百年牛墟”闻名于世。据记载,横沥牛墟起源于明末,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与三水西南、鹤山沙坪、汕尾陆丰并称广东“四大牛墟”。长期以来,来自附近县、市,如博罗、宝安、惠阳、惠州、增城等地许多农民每当春耕时节,就云集横沥参加设在此地的耕牛交易;而远处的番禺、南海、顺德、新会、四会、从化、普宁、海丰、陆丰等县市的牛贩亦来此作成批牛只买卖交易;来自外省(区)的山东、安徽、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福建等地牛客络绎不绝。1970—1980年间,每逢新历“三、六、九”,广州火车站都安排一趟专列开往横沥,方便人们前来趁墟。每逢横沥牛墟日,牛市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声、吆喝耕牛声、牛经纪以手势比拟价格的劝价声交汇在一起,呈现一派繁忙的交易氛围。

横沥牛墟不但在广东农村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在全国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它悠长的历史,与东莞商业文明交相辉映。关于横沥牛只交易的历史记载,我们还可以从清康熙年间的《东莞县志》找到相关的文字记录:“二月望日山谷民大集三角山唐家村诸处,以农器耕牛贸易,曰犁耙会。”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之十五日。三角山唐家村明清时又叫“山塘村”,即现在的横沥水边平巷村。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东莞市横沥镇志》记载:“水边平巷立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原取名山塘,解放后改今名。”当时的“犁耙会”是庄稼人自己的临时集市,也是庄稼人自己的狂欢节,全国各地有不少地方举办犁耙会,以农业生产工具为交易活动的主体,买主卖主全是农民。而山塘村的犁耙会与其它地方有所不同,其它地方在犁耙会当天卖的大多是农用品和各色小吃,但山塘村的犁耙会既有叫卖农用品,也有耕牛贸易。

由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广东省志・农业志》认定横沥牛墟形成始于明末,“为全国四大牛墟之一,每逢3、6、9为圩日,进行耕牛交易,交易量为广东之最。”新中国成立前,广东不少地方开办有牛墟,仅东莞的大朗、常平、桥头等地方也曾先后开办牛墟,但由于各种原因,经营时间都不长久。其中桥头镇有个始建于民国初期的中和墟,在20世纪40、50年代,曾是一个极其繁华的墟镇,每逢二、五、八墟日,除邻近村庄的人来趁墟外,连沥林、谢岗、曹乐等地的人也坐船前来赶集。牛市是中和墟其中一大特色,当时中和墟与惠州陈江、东莞横沥一起并称为惠州、东莞一带三大最出名的牛市。中和墟每逢墟日,交易的耕牛达上千头。当时牛市买卖兴隆,成交活跃,带旺了中和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公私合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变,中和墟未能观时顺变、应势有为,便衰落下来了。该墟的牛市消失了,墟日也没有了。昔日的牛行胜景,如过眼云烟从此不复存在。横沥牛墟以它独特的经营方式一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牛客,且越办越兴旺,越办越红火,历经四百多年而长盛不衰,这不能不说是横沥人创造的一个商界奇迹。

正是横沥人结合实际,把握机遇,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环境优势、服务优势,敢于探索,奋发进取,勇于创新,成就了横沥的百年牛墟商业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陆丰   平巷   惠州   山塘   耕牛   历史   东莞   广东   牛市   多年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