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明未能成为海洋大国,明朝各任统治者要背锅?

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郑和

永乐大帝期间,郑和七次下西洋足迹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法国学者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的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郑和的话语虽不多,但字字千钧,句句精辟。这是郑和积一生航海经验的高度概括,深刻阐明了海洋对于中国的战略重要性。

然而永乐大帝的继任者们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了应对北部边疆入侵的巨大压力,他们在海上陆地上恢复了防御、内向的姿态—闭关锁国!

历史便在这一时刻悄然发生改变,原本强大无比的东方王朝在今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一点一点的由盛转衰,最终造成了十九二十世纪中国被西方列强入侵的局面!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确实是不屈的民族气节,不过这也反映出明朝当时的国家的军事政策—消极防御型。

在明朝之前,大多数的王朝都会兴致勃勃地想着要开疆扩土,汉朝有霍去病封狼居胥

霍去病封狼居胥图

唐朝李世民被尊称为天可汗。后来南北朝时期,南朝为汉人北朝多为少数民族。宋朝建立后经历了靖康耻,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做大。

山海关

明朝建立初期,北方边患仍十分严重。公元1381年明王朝开始修筑山海关。从此开始了明朝的防御型国策,也开启了东方文明由盛转衰的历程。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很显然当时的统治者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也可以说其目光短浅!

反观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历经抗美援朝战争,中印战争,中苏珍宝岛战争,中越西沙群岛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特别是抗美援朝和中苏珍宝岛之战的对手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但当时的新中国却没有退缩,即使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现在中国能在世界上有如此地位,这几场战争可谓是居功至伟。

是故,欲强国必不能偏安一隅,闭关锁国,军事上也应奉行积极防御型战略,现在有一句话说的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这样才能将危险扼杀于萌芽之中!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明朝   珍宝岛   山海关   南洋   海洋   王朝   船队   统治者   中国   大国   海上   战争   东方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