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渤海•英杰篇景晓村

渤海之滨,黄河之洲的滨州市,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地域,“老渤海”红色文化在这里孕育。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普及“老渤海”历史知识,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景晓村同志原名景慕达,1917 年10月出生手山东省章丘县宅科村。1935 年10月由赵健民同志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 曾任济南乡村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发起成立学生抗日救国会,出版《求生》《齐鲁先锋》等进步刊物。抗日战争爆发后,景晓村同志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青年部长。1938 年1月1日,他参与发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兼任起义武装组成的八路车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政治都副主任、第一团政委。1938 年8月,任中共鲁东南特委书记兼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政委。与司令员刘涌同志等率第二支队在莒县、沂水、诸城、日照等地开展斗争,开辟了滨海北部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5月,景晓村同志任中共清河特委书记、地委书记、第六军分区政委;1940 年10 月,任清河区决委书记、清河军区政委。清河区是联结鲁中、胶东、冀鲁边三个战略区的枢纽。因此,日、伪军投入重兵防守。晓村同志坚决贯彻上级指示,和杨国夫等同志领导清河区党政军民从胶济铁路两侧靠近山区的狭长地带向北发展,突破日伪军层层包围、封锁,粉碎敌人的“清剿”“扫荡”“蚕食”,先后开辟了益、寿、临、广四县边区的清水泊根据地,小清河南北平原根据地,黄河人海口南北两岸的沾、利、垦根据地,打通了与冀鲁边区的联系,并在根据地内开展建党建政。

1944年1月,冀鲁边区和清河区合并,组成了下辖6个地委、6个军分区的战略区——渤海区,景晓村同志任区党委书记、渤海军区政委。为了反击日军和伪顽军,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景晓村同志与司令员杨国夫等同志一起,两个月内歼敌2.6万余人,解放县城25 座,使渤海区发展成西起津浦铁路,东至渤海;北达天津;南至胶济铁路,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辖41 个县市,人口1114 万的解放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景晓村同志继续任渤海区党委书记、渤海军区政委,受命抽调渤海军区主力部队组建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并兼任政委。

建国后,景晓村先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局长、部长助理、西南重型机器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一机部司长、七机部二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农业机械部常务副部长等职,是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4年8月9日,景晓村带着对亲人、对事业、对渤海区这块光荣土地的无限眷恋永远地走了。弥留之际,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嘱咐夫人:我对渤海区有深厚的感情,看来我是回不去了。请把我的骨灰撒到渤海大地上,让我与渤海区人民永远在一起。

1994年8月21日,景晓村同志的骨灰在家人和中共滨州地委、滨州地区行署负责人的护送下来到滨州。22日,举行了隆重的撒放仪式,他的骨灰连同鲜花撒入滚滚黄河,他的英灵溶入渤海大地。景晓村走了,但他的精神和功绩永存,就像渤海的波涛永不停息一样,渤海区的父老乡亲将永远怀念他!

(滨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渤海   清河   滨州   地委   政委   英杰   根据地   党委书记   军区   中共   同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