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灭亡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却满门被杀?背后是何缘由

张飞、关羽二人是家喻户晓的三国人物,他们的故事被演绎成小说和戏剧,为我们所熟悉。但他们的后人结局如何,却鲜有人所提及。

据《蜀记》记载:“庞德子会,随军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庞德是当年关羽“水淹七军”时斩杀的魏国大将。

蜀国灭亡后,庞德的儿子庞会为了给父亲报仇,把关羽的后人尽数屠戮。

而蜀国的其他权贵家族几乎都得到了保全,这其中就包括张飞的后人。同为蜀汉开国元勋,张飞与关羽的后人命运却不尽相同,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其实,结合张飞、关羽二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做事处世风格来看,这一结局是必然的。

同是将门,结局相反

据史料记载,公元263年,魏国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率军攻蜀。邓艾偷渡阴平,军临成都,蜀主刘禅率众投降。既然已经投降,所以蜀汉的权贵阶层大都得到了保全。

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后主刘禅,都贵为皇后。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侯,张飞的女儿也随刘禅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其家族后人也得到了荫护。

此外,张飞的第二任妻子夏侯氏也与魏国高层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曹操本是夏侯氏一族,在他当政后,自然提拔本族人掌握魏国大权。

后来魏国虽被司马氏篡权,但夏侯氏在魏国政坛根深蒂固,护佑张飞的后人还是不在话下的。

而反观关羽一门,襄樊之战时,关羽、关平“败走麦城”,被吴国擒杀。关羽的次子关兴后来杀死了仇人潘璋,告慰了关羽在天之灵。

蜀灭亡前,关兴早已战死沙场,其后人一直位居蜀国权贵阶层。直到蜀汉灭亡,庞会为替父亲报仇而灭了关氏一门。

同是蜀国数一数二的人物,张飞、关羽二人的家族后人结局却截然不同,难道只是因为关羽当年杀了一个庞德?

其实从张飞、关羽二人的为人处事风格来看,早已给这一结局埋下了伏笔。

高情商的“粗人”张飞

三国演义》将张飞描述成了一个勇猛无敌、侠肝义胆、不拘小节的人,是一个典型的粗汉子。

结合《三国志》等正史看,小说可能夸大了张飞勇猛粗犷的特点,真实的张飞除了武艺高强,还有细致周全的特点。

其实,通过《三国演义》的部分桥段也可以看出,张飞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他为人豪爽、侠肝义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用一个现代的词评价就是“情商很高”。

桃园三结义之前,刘备贩屦织席为业,关羽推车贩卖为生,而张飞从事的是卖酒和屠宰的营生,他家境殷实,颇有庄田,在三兄弟中是经济条件最好的。

兄弟三人结义后,张飞得知二位兄长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于是变卖了所有家产,用所得钱财招兵买马,支持刘备创业。

彼时,刘备、关羽二人只是隐匿于集市的普通人,而张飞敢倾囊相助,足以见其交友之豪爽。

后来刘备集团创业成功,建立了蜀汉政权,证明张飞除了仗义疏财、善于交友之外,还独具慧眼,早期的政治投资获得了巨大的回报。由此可见,张飞绝非头脑简单之人。

在创业过程中,张飞虽然爱喝酒,有时性情暴躁,但在大事上绝对维护二位兄长的权威和面子,与军师诸葛亮的关系也维护地不错,经常被军师委以重任,屡获战功。

在取西川的战役中,张飞便获得军师的信任,取得进川首功。尤其是张飞“义释颜严”,彰显了他的智勇双全,心胸豁达。

对败军之将颜严,并没有怠慢轻视,而是对老将军奉若上宾,感化了老将军真心投诚。

而关羽在对待同样与自己交过手的黄忠时,心胸却十分狭隘。黄忠在被封为“五虎上将”时,关羽却说出了“不与老卒为伍”的言论”,把人都得罪光了。

颜严老将军对西川军事部署了如指掌,有了老将军的协助,张飞取西川便事半功倍,易如反掌。

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张飞不仅足智多谋、善于规划,而且能放下身架、团结同僚。可以说是智商、情商双在线。

功勋卓著,情商又高,懂得政治联姻的张飞,其家族后人怎能不得到护佑。

自负傲慢的“能人”关羽

关羽忠诚仁义、文武双全、勇冠三军,是不可多得的帅才,但才华横溢的人往往比较自负。

关羽就有骄傲自负、心胸狭隘的毛病,不仅导致自己结局悲怆,也为其家族的前途埋下了隐患。

“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关羽是忠诚的,但在离开曹营,投奔兄长的过程中,他的一些做法却体现了较低的情商。

曹操在送别关羽时,赠送其锦袍,而关羽并不下马接受,用刀尖挑过锦袍。

曹操待关羽不薄,是真心敬重他,如果想加害他,不需非要等到此时,还落得个不守约定的恶名。

所以是关羽多虑了,低情商的做法惹得曹营众人对其不满。

关羽的自负骄傲让其在政治上显得十分幼稚。吴主孙权曾经向关羽提亲,寻求政治联姻,却让关羽一句“我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拒绝了。

其实拒绝也没有关系,只是还要顺便羞辱对方就不合适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东吴生擒了关羽,关羽与蜀主刘备的关系众所周知。

东吴得了荆州,把关羽放归蜀国或许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这样既得了实惠,又不至于太得罪蜀国。

但东吴却选择斩杀关羽父子,很难说不是因为关羽当年羞辱对方而埋下的祸根。

而对导致关羽后人被灭门的罪魁祸首就是错杀了庞德。

庞德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将才,文武双全,武艺不在关羽之下,尤其善射,曾射伤关羽的臂膀,才有了关羽后来刮骨疗毒的佳话。

只是因为魏军的统帅于禁无能,不听庞德劝告,才被关羽“水淹七军”,大败魏军。

庞德被蜀军生擒,而庞德也是个忠义之士,拒不投降蜀汉,关羽一怒之下斩杀了庞德。

这庞德文治武功都很优秀,又是个忠君爱国之人,这种良才不能轻易斩杀,劝他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类人物也是不会轻易投降的,要诚心以对、费些周折。而关羽在劝降庞德时,被庞德激怒,愤而杀之,确实是冲动之举。

当时如果无法劝降庞德,稳妥的做法应该是将庞德送回成都,交给蜀主刘备处置。

这样既彰显了战功,又不至于给自己埋下隐患。

只可惜傲慢自负的关羽太迷信自己的才能了,做事处世思量不周,终为后人招致灭门之祸。

也为现代人带来了启示:无论自身能力多强,功劳多大,谦虚低调,做事留有余地,或许才是全身之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庞德   魏国   蜀汉   东吴   满门   蜀国   权贵   缘由   后人   情商   结局   家族   张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