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胜利后,中国受到不公平对待,这对中国的崛起起到什么作用?

一战后,中国受到不公平对待,这对中国的崛起起到什么作用?

中国参与了一战后,确实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但是在那场谈判中,中国依然被列强踩在脚下,那不是一个战胜国该有的待遇。

巴黎和会

代表团在外遭受窝囊气,甚至被逼着签订《凡尔赛合约》,此消息被传到华夏儿女的耳朵里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处游行宣扬,或许当时在外国列强的眼里,这只不过是中国闹出的一点小动静,无伤大雅,但是任谁都没想到经此一事,中国的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新的革命力量也将登上历史舞台。

关于一战后的那个巴黎和会,很多人称它为中国崛起的导火索,甚至有人借用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评论中国当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那么在巴黎和会上的遭遇对中国的崛起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今天就让我们从两方面来聊一聊。

巴黎和会

第一个方面是政治,在刺激之下,中国未来的主导性政治力量开始崛起。

一战前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当时中国经历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可它没能将百姓带出疾苦的深渊,也没能迅速造就一个更好的新世界。反而因为守旧派与新派系的龙虎相争导致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辛亥革命

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欲望也在此时达到了顶峰,他们想要向外扩张殖民,而这里的他们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而这些国家并不是一个阵营,其中最主要的两大对头就是老牌巨头英国与新生势力德国。

当时德国的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一度超越英法两国,可是因为是新兴崛起的国家,前期没有吃到甜头,势必在合适的时机重拳出击,于是德国联合另外两国形成了三国同盟。当然其他国家也并不示弱,也纷纷结成联盟。

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了。

萨拉热窝事件

当时正好是袁世凯成为中国临时大总统的时期,中国社会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根本没有参与大战的能力,所以袁世凯刚开始主张中立。

另外,中国当时还遭受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日本一次次挑战中国的底线,袁世凯对此的举措是什么?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复辟帝制,成立中华帝国。

他的一系列举措遭到了社会上一些人士的不满与抗争,最终袁世凯的美梦没能做成。社会上形成了多股讨伐袁世凯的起义运动,在内外重压之下,忧思沉重的袁世凯在1916年因不治之症——尿毒症不治身亡,之后政权很自然地就旁落了出去,从而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袁世凯

政治力量转变,全国硝烟四起,最苦的就是百姓,最不利的就是国家的发展。袁世凯去世后,中国的整个社会并没有得到好的发展,反而更加混乱。

就在这样混乱的政治局面之下,中国当时的军阀派与总统派这两支派系开始重新考量中国是否要参与一战的问题。其中军阀主战;总统派延续袁世凯继续中立的决策。

很显然,这一次军阀派占据了上风。

袁世凯

另外当时中国是否参战也被一些国家惦记着,首当其冲的是日本。当初日本是反对中国参战的,但是在1917年2月,日本开始改变说法,他们希望中国参战,为此牺牲中国,之后能在战后获得山东的一些主权。可以说1917年的中国已经做好参战的准备,但是就在此时,国内的几股势力再一次内斗,造成中国延迟了当年的参战计划,一直到1918年8月14日,中国才抓住了一战的尾巴,正式宣布参战。

不管中国在一战的战场上发挥了什么样的角色,根据战争结局来看,中国是站在战胜国一方的。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后,各个战胜国前往巴黎凡尔赛宫进行利益协商,可中国提出的让德国归还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废除中日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却遭到了拒绝。其他战胜国甚至将山东的权益划分给了日本。

五四运动

很快消息传出,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而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迫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大获成功。

从政治层面上来看,历史上将这一运动的爆发并胜利结束评论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道路走向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之举,在这一期间中国的无产阶级正式崭露头角,为之后的共产主义奠定了基础。也是在这一时期,一场真正能救民于水火的革命即将席卷全国,中国的崛起指日可待!

不过政治的崛起从最本质的方面来说,应该是思想的崛起。

第二个方面,巴黎合会对中国思想变革的深刻影响。

清末,西方的文化思想已经传入中国,那时候就有传道士在中国传播新思想,很多国人乐衷于探索新世界,也出现了留洋学习的情况。对于外国的发展,大家心里都清楚,也很羡慕,但是很难追赶,清政府闭关锁国太久,早就错过了工业革命。

即使很难改变现状,不少已经觉醒的有志之士开始寻求救国方法。所以在一战前期,中国这片土地上爆发了不少大型的改革,比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一部分人的思想正在朝着西方国家靠拢,可惜这些人并不是中国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还有一部分人直到清政府被推翻,依然残存着复辟帝制、拥护封建政权的想法。

辛亥革命

直到一战开始,中国的思想开始彻底转化。当时各国列强忙于战争没空对中国进行侵略,所以给了中国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大家能定下神来好好想一想自己国家的未来。为此各种思想纷纷冒头,一时之间百家争鸣,再加上西方过度而来的“现代”思潮,很快在社会上就出现了以“新”为开头的各种文化,包括“新文学”、“新文化”等等,还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等内容。

在这样的思想氛围之下,很快就涌现出了一大批救赎中国的领军人物,他们关心国家,想要救国于水火,他们掌握着最新的思潮,出去留过学有一身的本事,他们看过西方文明的进步性,也是扎根于祖国的爱国者,所以他们就是当时整个中国的光。

这一部分人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从1915年一直延续到了1923年,其中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将新文化运动划分为两个时期。

陈独秀

1915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的人物是陈独秀,事件是他创办了《新青年》。这一份杂志的出版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掌握着新思潮的少部分人决定要影响广大群众,他们将民主科学等等思想通过杂志传播到全国各处,特别是青年人。这一举措为中国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了更好的传播思想,各位有志之士还将阵地放在了北京大学,并且在1917年聘请了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在那里学生与老师成为传播新思想的主力军,很多优秀的无产阶级人才都是从那里走出去的。

当然191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日本支持中国参加一战、西方国家无暇顾及中国,给了中国喘息之机、中国掌权者打算参加一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其中,俄国的十月革命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具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身为社会主义国家,俄国的这场革命的胜利无疑是对中国的一个启示,之前我们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在为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准备好了思想条件,在见证了无产阶级如何顺利获得政权之后,有志之士开始将目光投向了马克思主义,萌生了让中国走上无产阶级道路的念头,他们发现,好像中国更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个念头没有形成多久,中国便正式参加了一战,大家都在观望这场战争以及最后的利益分配情况,可惜的是大家没能看见一个公平的世界,现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大家将之前预设的将中国建设为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未来的改革提前推进。

接受过新思潮的教师、学生、工人……纷纷走上街头游行,大规模的罢工持续进行,大家同心协力抵制列强的不平等待遇,中国人正式觉醒反抗,这一次大家凝聚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这一年是1919年,距离新文化运动开始过去了4年,这4年影响了太多人,也唤醒了太多人。

非常激动的是,这场被称为“五四运动”的反抗顺利落幕,而他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场抗议的胜利,更是给中国指明了一个方向,我们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五四运动

个人的利益远不及国家的利益,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对抗外敌,这样才能为民族寻找一个出路!

一战为我们确定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铺路!更是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沃土。

当然,除了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中国崛起的内部关键因素外,巴黎和会还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一些外部因素。

首先,一战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确实有所加强,还有其他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但是正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无休止的恶意才会让中国愈加团结,才能锻炼出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也让这个民族更有血性!

其次,在外交方面,这次参与一战也算是中国站上国际舞台的初体验。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没有签下《凡尔赛和约》,这算是中国从1984年鸦片战争之后外交上的重大胜利,这件事不仅仅对国内民众是一种鼓舞,对国外列强也是一种警醒。

五四运动

所以说从另一种角度来看,那一场不公平的会议推动了中国的崛起!对于以上的分析,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视频下方留言,我们下期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中国   战胜国   和会   巴黎   列强   德国   日本   作用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