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和“终年”都是表达去世,但区别大了,用错了会见笑于人

自从西周制定了礼法后,古人的一言一行也有了严格的规范约束。在现代社会中,礼仪虽然重要,但与古时候相比却无法相提并论。

古人对礼仪十分重视,在人们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礼制是统治阶级治理人民的最佳工具。但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文化不断发展,礼治也逐渐精细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尤其在婚嫁丧娶方面,仍保留十分严格的要求。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注重丧葬礼数?

丧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指一个人去世以后,家人为他所举办的离别仪式。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丧葬风俗已经有十几种,在众多风俗中,最普遍的一种是土葬,摒弃了残忍的丧葬方法。

丧葬的礼仪是从夏商周开始逐渐形成的。人们在这个仪式中延续了人生存在的价值,荀子认为应该要厚葬死去的亲人。

丧葬文化在古代发展迅速,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宗教思想的影响。在宋朝,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限制人们的行为。严格要求必须爱护老人,不得打骂,违反要求的将会被处以刑罚。

这一要求的强制性,让大多数老人们可以安享晚年,从而也可以推崇孝道文化,也就有了我们现在所流传下来的“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因此在老人去世以后会用厚葬的方式来结束他最后的时光。

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一部分人靠着丧葬的方式来变成自己炫耀的资本。因为一己私欲而放大丧葬的本质,从根本上改变了丧葬的意义。因此在儒家和道家学派的影响下,逐渐把丧葬仪式从厚葬改为薄葬。

同时在丧葬过程中需要忌讳的条条框框非常多,稍有不慎就是对死者的不尊敬。因此人们十分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冒犯他人。比如“享年”“终年”,虽然二者都是表达去世的意思,但从根本上来说,二者相差十分巨大,所以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注意。

不同年龄段的逝者,称谓有什么不同?

古时候人们对去世的人的年龄划分的十分细致,有的甚至根据身份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相应的死后所得到的称谓也不同。

在古代皇帝去世以后,我们会称他为“崩”。而在皇后去世以后,我们会称他为“薨”,也可以称为“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皇后薨逝”。古时候平民百姓去世,我们称他为“卒”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未成年人如果去世后,我们称为“夭折”或者“早夭”,而对于青壮年

时期去世的人,我们称他为“英年早逝”,在这个阶段中,去世的人们年龄通常是在18—50岁。

如果去世的逝者年龄没有到60岁,应该称去世的人为终年xx岁,而寿命如果到60甲子时去世,我们便称他们为享年xx岁。

“享年”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适用于“享年”?

“享年”是一个敬词,通常是指逝者活的寿数。在历史上“享年”这个词是感情色彩比较浓重,是对于已经去世的人的一种尊敬和喜爱,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离世的不舍以及留恋。

一般来说对于德高望重,对社会具有巨大贡献的人,在他们去世时,一般用享年。享年这个词语在表达死者年龄的时候,同时包含尊重的意思,一般用于50岁以上的逝者。

在现代社会有许多这种例子,我国生物学家或者其他教育学家以袁隆平为例,他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在他去世的时候,无论是在网络还是报纸上讣告的都用了“享年”一词。

袁隆平先生生前为我国作出的巨大贡献,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对我国社会具有杰出的贡献,因此在袁隆平去世时配的是“享年”。

但是如果你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为一些历史人物写传记,或者写一篇新闻报道,用“享年”就不合适了。首先与逝者不是亲属关系,其次与逝者不够了解,用敬语便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因此在这个时候,不能用“享年”。

“终年”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适用于“终年”?

“终年”是指描述一个人去世时的年龄,它不像“享年”一样,其中有许多深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殊的含义。当然在一个人去世后撰写别人的讣告时,用这个词语也是中规中矩,没有任何问题。

假如逝者是在50岁到59岁之间去世,那么在祷告时就应该用“终年”。除此之外终年适用于人生的终止,是中性词。 “终年”是指虚岁年龄,“享年”用于周岁年龄。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认为“终年”不适合用来表示逝者,毕竟在汉语言文化中,“终年”也用于其他地方,不单单只是代表人的离世,所以在这一方面,人们存在许多争议,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较好的处理方法。

古代的传统礼仪有哪些?

祭天:祭天这个仪式源于周代,古时候人们重视的是实体的崇拜,好比对天以及月亮或者星星的崇拜之心。在周代时最高的统治者被称为天子,今天也是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最高统治者而服务,祭天这一事也是在清代才结束。

祭地:夏天是古时候人们祭地的日子。其中他的礼仪与祭天几乎相同,在汉代时,人们称地神为地母。在这个日子到来之际,人们通常会准备好祭祀所用的牛、羊等,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供奉完毕之后,还要去太庙进行参拜,最后礼成。

宗庙之祭:古代皇帝的宗庙制是指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等,平民百姓不准设立庙。宗教制度也是古代祖先所崇拜所产生的一个祭祀制度,人们在人间为死去的亲人建立的住所叫做宗庙。

对先师先圣的祭祀:在汉朝和魏朝以后,以周公称为先圣,把孔子称为先师。唐代的时候尊称孔子为先圣,对于去世的人通常用乐器以及礼仪作为一些祭祀方法,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所留下来的习俗。

相见礼:相见礼是指当下级去找上级拜见时,所要行的拜见礼。在古时候官员之间相互见面要行揖拜礼,对于平民而言,应该遵循长幼之间行礼,幼者要施礼。

诞生礼:诞生礼是指女子怀孕到儿童周岁时,诞生礼是围绕长命百岁的主题而进行。从古代开始。诞生礼便有严重的重男轻女倾向。“三朝”是指婴儿降生三天之后接受的贺礼,“满月”是指婴儿从出生以后满一个月时所剃的头发。

成年礼:成年礼是指一个人在成年之后所举行的礼仪,在魏晋时期,加冠用音乐伴奏。一直到唐宋元明时期都实行冠礼,是男女青年在发育成熟时参加的礼仪。

宾礼:宾礼是指家中来客人后对待客人所用的接待之礼,而并非人们口中相互赠与礼品,二者之间有较大差别。

在生活中应该如何运用礼仪?

见面之礼:当我们外出碰到朋友亲属等,既要态度热情也要有礼貌。像我们一般打招呼的方式,是通过招手或者握手,也称为握手礼。

仪表:在仪容仪表上,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面部的清洁卫生,是注重礼仪的基本要求,在世界上给人一种干净的状态,而不是邋里邋遢。

言谈:在言谈举止方面,我们与人说话态度要诚恳,语气要亲切,避免大喊大叫,声音应该适中,显得平易近人。

谈话姿势:在与人交谈时,应该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听他人讲话,互相正视,不能东张西望,要聚精会神,尊重他人。

站姿:站立时,我们的身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的状态,做到抬头挺胸收腹,并且让自己尽可能的放轻松。胳膊自然的下垂放到身体两侧,眼睛要平视,不能左右斜视。

坐姿:在座位上时我们要做到挺直腰杆,肩部放轻松。对于女性而言,要做到两膝并拢,防止走光。对于男性而言,膝盖可以稍微分开,但要把握尺度不能过大,一般不能超过肩宽即可。桌子椅子上。两只手自然放在膝盖或者桌子、椅子上。

在座位坐下时,动作要轻缓柔和,起身也要显得端庄大气,避免桌椅碰撞产生噪音,以免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走路姿势:在路上行走时要做到抬头挺胸,自然摆臂,走路轻但要稳。不能在路上大摇大摆,面带微笑,两眼平视。

如何对待传统礼仪?

首先要做到尊老敬贤。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以及我们现如今所处的年代,人们的社会伦理关系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从根本上我们要做到尊敬长辈。对年迈的亲人以及老者,我们应当爱护,呵护。要从具体行动上去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要做的仪尚适宜。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注重的形式,以此来表达人们内心丰富多彩的情感。在遇到各类节日以及重大日子时,通常来说会格外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但不能过度,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贵在适宜。

还要做到礼貌待人。无论是在原始社会还是在现如今,我们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无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社会,人们十分注重的是礼貌问题。礼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国家之间进行友好交流的体现。

它反映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素养,更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从古至今,我国一直强调以礼待人,注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友好往来。

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一些符合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将其传承下去。同样对于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我们也应当从中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继承其中的精华,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中华传统文化也好,外来文化也罢,根本上是源于国家和人民的异域文化。他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各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精神面貌,应当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而不是全盘否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享年   终年   丧葬   逝者   古时候   祭祀   礼仪   注重   区别   年龄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