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穆斯林都向往的地方!

禁寺又名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占地35.6万平方米,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世界各国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和去麦加朝觐礼拜的圣地。


据《古兰经》经文启示,在此禁止凶杀、抢劫、械斗,故又称禁寺。

每年9月为伊斯兰教的斋戒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信徒赴圣城麦加朝圣。

沙特投资1000亿美元扩建这座清真寺,预计将在2030年之前能达到150万平方米的面积。

麦加(Mecca) 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它坐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区一条狭窄的山谷里,面积不到26平方公里,人口约179万 。

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层峦起伏,景色壮丽。

麦加,在阿拉伯语中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达了这里地势低、气温高,饮水困难的特征。

麦加城之所以名震寰宇,是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诞生在这里。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由于遭到反对和迫害,在公元622年迁往麦地那,在麦地那决定把礼拜的方向朝向麦加,从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麦加作礼拜。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占麦加,控制了守护克尔白圣殿之权,并废弃多神教,把圣殿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麦加城中心的这座大清真寺(又称禁寺)是穆斯林最神圣的地方,总面积35.6万平方米,可容150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伊斯兰教规规定信徒的“五功”(念、礼、斋、课、朝)之一是到麦加去朝觐,《古兰经》也载有到麦加天房去履行朝觐的义务。

宗教义务

“朝觐”是伊斯兰教信徒所必须履行的宗教义务之一,它既体现了尊重历史传统,纪念“先知”的一种宗教仪式,又是一种带有自发地促进各国穆斯林间彼此了解和友谊的年会。1000多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前往麦加朝勤的穆斯林逐年增多,这些年来有70多个国家的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穆斯林纷至沓来,使到朝觐期间的麦加变成了不同种族和民族的世界各国穆斯齐聚的万花筒般的世界。

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现由穆罕默德后裔管理。麦加旧城称为“易卜拉欣洼地”的涸河谷。这里集聚着带有中古特征的宗教建筑和宫殿,狭窄的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居民的服装、习俗还保留某些穆罕默德时代的风貌。

所在城市

从麦加旧城西向吉达方向逶迤的麦加新市区,则是高楼大厦,贯通市区的宽广马路以及广场上的巨大喷泉,入夜灯火通明,一派现代化城市景色。麦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誉为“诸城之母”。圣地只对穆斯林开放,非穆斯林一律谢绝入内,连记者也不例外。麦加的其他圣地还有城东20公里的阿拉法特山、穆兹达利法和米纳等地,是朝觐者要站山诵经、“射石”(驱邪)活动之地。

麦加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岛上各种拜物教的中心,穆罕默德进占此地、清除其他偶像后,乃成为伊斯兰教最主要的圣地。这里自古也是繁荣的商业城镇,来自亚非和地中海地区的商队汇集于此。居民的主要职业是接待川流不息的朝觐者。麦加市区范围,过去一直局限于“禁寺”的附近,近几十年来,城市规模已迅速扩大到近30平方公里,人口也增至近179万。

麦加禁寺在二十世纪曾经历过两次重大扩建﹐第一次是1925年在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执政时期﹐第二次是1989年在法赫特国王在位时期﹐麦加禁寺从原来只能容纳几十万人的小寺院被扩大成可供百万人礼拜的世界清真寺之冠﹐寺院内部面积达35.6万平方米。

2011年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在麦加大清真寺扩建工程主持开工仪式。此次扩建预计耗资800亿里亚尔(约合213亿美元),将是这座清真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建。扩建工程包括新建一座礼拜大厅,完工后,清真寺总面积将从35.6万平方米扩至81.2万平方米。另外,围绕麦加大清真寺的尖塔将达到11座。[3]

沙特政府于2013年决定将奥斯曼风格的廊檐建筑拆除,从16世纪起,这些由许多柱子组成的廊檐建筑充当了禁寺的围墙,其中一些柱子可追溯到8世纪。沙特政府扩建禁寺是为了使禁寺能够容纳每年都在不断增长的朝圣者人数。但是,这一扩建举措却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人们认为扩建禁寺会破坏这一圣地的历史地位,因此,他们对监护禁寺的沙特政府大加批判。[4]

规模建制

寺院大小

禁寺[5]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规模宏伟,扩建和修葺,特别是沙特时代的扩建,总面积已扩大到35.6万平方米,可容纳150万穆斯林同时作礼拜。禁寺有精雕细刻的25道大门和7座高92米的尖塔,有6道小门,24米高的围墙将门和尖塔连接起来,6座塔耸立在3座主要大门的两侧,另一座塔则与直径为35米的圆顶毗邻。这7座塔环绕着圣寺,象征着一周的天数,巍峨高耸,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全寺围墙西北长166米,东南长近170米,东北近110米,西南约111 米。


建筑风格

禁寺的整个建筑、墙壁、圆顶、台阶、通道都是用洁白大理石铺砌,骄阳之下光彩夺目,气势磅礴。入夜,千百盏水银灯把禁寺照耀得如同白昼,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也称禁寺,世界著名的伊斯兰教圣寺,位工麦加城中心。禁寺广场中央稍南是圣殿克尔白(即天房--真主的房子),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来自全世界的穆斯林到麦加朝觐时,都要围着天房游转。禁寺广场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圣殿。克尔白,意思是“方形房屋”。圣殿内 三根顶柱昂然挺立,其东北侧装有两扇金门,高3米,宽2米,离地约2米,用286公斤赤金精工铸成。圣殿又称天房,终年用从天降下的黑丝绸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门帘上用 金银线绣有经文,帷幔每年更换一次,这一传统已绵延1300多年。天房外东南角一米半高处的墙上,用银框镶嵌着一块长约30厘米的陨石,即有名的玄石,呈褐色,略带微红,相传它还是易卜拉欣时的遗物。朝觐按逆时针方向游转天房走过此石时,都争先与之亲吻或举双手以示敬意。天房东面正对黑石处,有个四柱圆顶小阁,围以方形铜栅栏,阁中有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时留下的脚印。

每年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世界各地虔诚的穆斯林都辛劳跋涉,干里迢迢来到麦加大清真寺朝圣,瞻仰这圣地和圣石,履行教义规定的功课。


主要景观

克尔白圣殿被称为伊斯兰教的第一圣殿,是全世界穆斯林朝觐的中心。圣殿克尔白在禁寺广场中央。克尔白是阿拉伯文音译,意思是“方形房屋”,圣殿又称天房(真主的房子)。圣殿采用麦加近郊山上的灰色岩石建成,殿高14米多,殿的四角依所朝方向分别称为伊拉克角、叙利亚角、也门角和黑色角。殿门为金制,位于东北角,高3米,宽2米,离地约2米。殿内以大理石铺地,3根大柱支撑殿顶。殿内以大理石铺地,3根大柱支撑殿顶。圣殿自上而下终年用黑丝绸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门帘上用金银线绣有《古兰经》经文,帷幔每年更换一次,据说这一传统自伊斯兰创始以来已绵延1300多年。圣殿每年都要在回历7月和国历12月隆重地洗刷2次,洗刷时,沙特国王也亲临参加,洗刷过的水由参加盛典的各国朝觐者收集起来,盛在一些容器里,赠给知名官员。在天房外东南角1.5米高的墙上,镶嵌着一块30厘米长的带有微红的褐色陨石,即有名的黑石,或称玄石,穆斯林视为神物。相传是先知易卜拉欣遗留下来的。

绕玄石而行也是朝觐活动必有的仪式,一批批的朝觐者,汇集成一股人流,按逆时针方向绕克尔白和玄石步行7圈,人流走过此石时,争先与之亲吻或举双手以示敬意。天房东面,正对着玄石处有个小阁,四柱圆顶,四周围以方形铜栅栏,传说阁中有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时留有脚印之处。在麦加大清真寺内,有一眼古井,水深24米,清凉甘甜,被称为“渗渗泉”,穆斯林视之为圣水,相信泉里有福泽。朝觐者游转天房之后,必来饮此水,祈求吉祥,返回去时还经常大瓶小罐的装上一些圣水带回家乡,当作珍贵的礼物赠送给亲友。[6]

神话传说

麦加大清真寺是穆斯林的圣地。易卜拉欣是伊斯兰教中传说的人物,他被称为“安拉的至交”。


麦加大清真寺

传说,当时易卜拉欣的父亲及其族人都崇拜偶像,为了让他们转而信仰真主安拉,易卜拉欣请求真主显示使尸骨腐烂之物复活的神昭。

真主让易卜拉欣捉来4只鸟,将他们一一肢解,然后分别放到4座山峰上去。真主要易卜拉欣大声呼唤,他大喊了几声,飞鸟的各部分便自动聚集起来恢复原形,鸟儿又在蓝天上展翅翱翔了。

人们见了这一幕,心里虽然受到震动,可回到家里,却仍然供奉着偶像。易卜拉欣很着急,就跑到神庙里把那些玉雕、木刻、泥塑的偶像全部打翻捣烂。族人都气得发狂,把他捉起来,用粗绳五花大绑将他全身上下 捆得严严实实,然后在广场燃起一堆熊熊大火,把易卜拉欣扔进火里,让他接受最严厉的惩罚。

大火一下子就把绳索烧断了,而易卜拉欣却毫发未损,他从火堆里跳出来,继续宣扬着伊斯兰教的教义。人们惊呆了,终于跟随易卜拉欣,虔诚地诵念安拉的名字,开始皈信真主安拉。

“伊斯兰”意为“顺从”“和平”,而教徒“穆斯林”即为“顺从者”“倡导和平者”,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不断增多,公元前18世纪,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梅尔监建了一座圣寺,以弘扬真主的法力和供人们朝觐礼拜,这就是伊斯兰教圣地 ——麦加大清真寺。

重要事件

1987年流血事件

沙特阿拉伯的圣城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它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大约三、四百万朝观者。


麦加大清真寺

1987年7月31日,前往麦加朝观的伊朗穆斯林,在圣城大清真游行示威,同前来劝阻的沙特警察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造成一千余人伤亡。当日聚集在麦加大清真寺的数千名伊朗朝观者,在做完下午祈祷后,涌向附近的广场和街道,挥舞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的画像,齐唱圣歌,高呼反对美国、苏联和以色列的口号,焚烧里根总统的模拟像,并推倒路旁的汽车。沙特警方在试图劝说无效后,开始用警棍和水龙头驱散示威者,而伊朗人则奋力反抗,用石块和棍棒还击对方。沙特警方则向人群开火,顿时有大批人员当场丧命。

沙特官方事后否认沙特警方曾向伊朗示威者开枪,称那些死亡的伊朗人是被拥挤的人群踩死的。沙特正式公布的伤亡数字表明,伊朗人死亡275名,受伤303名,沙特有85名警察死于非命,145人受伤。


麦加大清真寺

伊朗方面则声称这次戮杀事件是沙特在美国指示下蓄意制造的。事先,沙特曾调集大批保安部队封锁街道,在“大屠杀”中使用了机枪。伊朗负责朝圣的官员说,在这次流血事件中,共有650名伊朗人死亡,700多人受伤。

这次麦加流血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后,同年11月就发生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武装占领麦加大清真寺事件。沙特警方虽在两周后重新控制了局面,但造成了200多人的惨重伤亡。此后,沙特虽对伊朗朝观者加强了控制,没收他们在入境时携带的霍梅尼画像。但伊朗穆斯林几乎每年都要在麦加举行规模不等的示威活动,并多次同沙特警方发生冲突。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朗一直指责沙特向伊拉克提供财力援助,并对沙特同美国保持传统友好关系不满。此外,伊朗人多数属穆斯林中的少数派,同多数派逊尼派历史积怨很深。所有这些都为爆发这次流血事件埋下了火种。

2015年吊车倒塌事故

麦加大清真寺2015年9月11日发生一起塔吊倒塌事故。沙特民防当局称,事故已造成至少111人死亡,超过394人受伤。吊车倒塌可能是强风暴雨导致。

据悉,麦加正为每年一次的穆斯林朝觐做准备。沙特当局从2014年开始在朝觐场地进行扩建工程,目的是为了容纳不断增加的朝圣者。从现场传出的图片显示,红色吊车的部分构件坠落砸穿了清真寺的屋顶。上周阿拉伯半岛经历了强风,倒塌的吊车是修建工程的一部分。

沙特气象部门人士说,事故发生时,麦加是狂风暴雨天气,风力达到每小时55公里,塔吊倒塌可能是风力太大所致。但也有分析人士在仔细观看事故视频后表示,应该是塔吊承载超重所致,风力只是起了辅助的作用。因为周围还有其它数十个塔吊和附近的临时建筑围挡、广告牌等等等,都安然无恙。

中国有来自新疆、宁夏、云南、甘肃等地的1.45万名穆斯林到沙特朝觐。经过核查,有两名来自新疆的60多岁的男性中国朝觐穆斯林在事故中受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穆斯林   麦加   克尔   穆罕默德   沙特阿拉伯   伊斯兰教   伊斯兰   沙特   圣地   伊朗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