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真的那么美好吗?还是只是一块遮羞布?帝舜扑朔迷离的死因


美好的禅让制到底是在为谁遮羞?帝舜扑朔迷离的死因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为何不得善终?


相传帝舜在位的第三十九年,也就是他一百岁的时候。他去了一趟南方巡视。不幸途中在苍梧这个地方意外去世了。



丈夫南巡,一去不回,妻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往南方寻找丈夫。


在得知丈夫已死后,二人来到坟前抱头痛哭,一直哭到泪竭而死。两人的眼泪染花了漫山遍野的青竹。从此青竹有了一个哀婉动人的名字——斑竹。意指斑斑点点皆是泪痕。



为什么说帝舜是意外去世呢?因为帝舜之死,颇多蹊跷。


有人说是老死的,属于自然死亡。也有人说是丹朱谋害的,因为丹珠与他有夺位之仇。更有人说是禹谋杀的,为了替父报仇,顺便也有夺权之念。


后人大多倾向于后者,因为逻辑解释的通。

帝舜在位期间,确实因为禹的父亲鲧治水不利,处死了他。而禹也确实因为治水有功,最后接替了他。


这样看来,就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被世人美化的禅让制了。



关于禅让制古书中有很多记载。尧把帝位传给了舜,舜把帝位传给了禹。他们都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更贤能的人。


用尧帝的话说“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


而事实当真如此吗?我们都知道上古时代是传说,到底有没有,我们不得而知。那到底是谁传下来的呢?


那一定是夺权篡位的胜利者传下来的。因为只有胜利者才有左右历史的资格。所以这个过程难免被遮遮掩掩,添油加醋。


尧舜禹之间所谓的禅让,实际上就是不同部族之间,实力由强变弱,由弱变强。你取代我,我取代你的一个过程。



我们都知道上古是由诸多个部落组成的。部落的命名也都是以各种“氏”做结尾的。


比如说:尧的部族是陶唐氏,所以叫唐尧。舜的部族是有虞氏,所以叫虞舜。禹的部族是夏后氏,所以叫夏禹。


舜是有虞氏的部落首领,他拉拢高阳氏和高辛氏,打击反对自己的帝鸿氏和少皞氏。借治水不利处死鲧,就是想削弱夏后氏的实力。巩固有虞氏的地位。


而禹治水成功后部族实力和自己的威望都空前高涨。待时机成熟后,杀了舜,报了仇,取了帝位。逼死了娥皇和女英。这才是禅让制背后血淋淋的事实。


在后来的历史中,类似的禅让还在不断上演,如汉献帝禅让给曹丕,后周的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等。


虽然禅让制的实质是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但它却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大范围的社会动荡。社会的发展不会因此而中断。也不会因此而倒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苍梧   帝位   遮羞布   青竹   部族   死因   扑朔迷离   胜利者   上古   说是   丈夫   实力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