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里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百折不挠

【出处】

《蔡中郎集》。

东汉灵帝时,尚书令桥玄为官清廉,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称赞。桥玄死后,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中郎将蔡邕特地写文章纪念他,称颂他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有一次,三个强盗绑架了桥玄十岁的小儿子,把他作为人质,向桥玄勒索银子。强盗威胁桥玄说,如果不答应,就要除掉孩子。桥玄当即愤怒地斥责强盗,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是朝廷命官,我的责任就是捉拿你们归案,你们拿孩子来威胁我,只能是痴心妄想!”

这时,官府派来缉捕强盗的士兵已经团团围住了桥玄府,但大家不敢贸然行动,害怕逼急了会伤害人质。桥玄见大家犹豫不前,就在院内向外大声疾呼道:“你们快来捉拿强盗,不可因小孩放走贼人!”于是,士兵蜂拥而入,强盗终于被擒,但桥玄的小儿子却惨遭强盗毒手。

为了今后不再发生类似案件,桥玄强忍着失去爱子的悲痛,上书皇帝,建议制定一条新的法令,规定凡是被贼人绑架走的人,一律不准用钱赎回,官府抓到这样的强盗也统统斩首示众。这条法令公布后,绑架人质的事件才逐渐绝迹了。

桥玄年轻时,在县里做功曹,虽然是个芝麻大的小官,可是他尽职尽责,做事一点也不马虎。那时,县里有个叫羊昌的人。是当朝大将军梁冀的好朋友。羊昌犯了罪,别人不敢奈何他,桥玄却不畏权势,大胆向上司检举羊昌的罪行。他当汉阳太守时,发现自己的下属皇甫祯贪赃枉法。在查实之后,立即将他捉来处死,使汉阳郡官民为之震动。

后来,桥玄担任了尚书令,他又直接向皇帝告发大夫盖升搜刮民脂民膏、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罪行,建议皇帝从严惩处。可是皇帝与盖升关系密切,不但没有降罪于他,反而升了他的官。桥玄很气愤,便以身体不好为借口,辞官回到乡下去了。


◆释义

"百折不挠"是一句中国古老的谚语,意思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勇往直前,不要放弃。它可以用来激励我们,在遇到挫折时保持勇气和信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意志坚强,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屈服退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百折不挠   贼人   县里   小儿子   官府   东汉   法令   人质   强盗   成语   皇帝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