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这两个明朝大臣翻案,有什么自己的政治目的?

乾隆在位时,曾经为不少人翻案,有自己的叔叔,还有前朝冤死的大臣。

为自己的叔叔翻案还能理解,但是,乾隆为什么连前朝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要过管管?我们可能觉得,乾隆太爱管闲事,但是,为明朝冤杀的大臣翻案,乾隆真的没有其他目的吗?

明朝已经灭亡很多年了,清朝的统治已经很稳定了,天下人已经习惯在大清统治下过日子,这是乾隆敢给明朝大臣翻案的大前提。其实,对于明朝的灭亡,清朝统治者的态度很暧昧,明朝亡于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跟清朝没太大关系。

清朝统治者出于政治目的,甚至非常同情崇祯皇帝的遭遇,多次祭拜崇祯皇帝。

这样做无论从安抚民心的角度,还是树立清朝皇室正统的角度,对大清的统治都有好处。历代大清皇帝对明朝历史的没有如临大敌,反而多次帮明朝修史,毫不避讳明朝的统治。

乾隆为两个明朝大臣翻案,这两位是熊廷弼和袁崇焕,是明朝末期被冤杀的忠臣。乾隆特意把这两位从旧书堆里翻出来,为他们翻案,绝对不是出于良心发现。乾隆做这件事背后,隐藏着一些政治目的。

一、乾隆为了收买人心,提高自己在民间的威望

熊廷弼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从七品小官做起,因为政绩出色,一路升迁。在万历年间做过一件对明朝影响深远的事情,主张在辽东屯田,充实边防。当时辽东巡抚赵辑与总兵李成梁主动放弃宽甸的土地,熊廷弼上书万历皇帝据理力争。

这件事我们能看出,熊廷弼不是个简单的文人,他是个能臣。我们知道明朝后期,官场很难混出头,至少熊廷弼刚崭露头角时,皇帝还不算昏庸,重用了他,给了熊廷弼施展才能的空间,熊廷弼是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好官。

熊廷弼此人嫉恶如仇,曾与城隍约定七日降雨,否则就毁了城隍庙。七日过后,老天爷还没下雨,熊廷弼不止是放狠话,他直接拿着宝剑斩下城隍的脑袋,底下人觉得是冒犯神明,吓得面色惨白,熊廷弼不为所动。

不久,天降甘露,从此当地百姓都把熊廷弼当作神仙来拜。

能斩杀城隍,说明熊廷弼不是读死书的人,对神神鬼鬼这一套,是典型的儒家风范——“敬鬼神而远之”。 熊廷弼虽然后期领兵打仗,但是他骨子儒家思想很重,不喜欢阿谀奉承,在朝堂上没有帮他说话的。

天启皇帝继位后,辽东局势紧张,熊廷弼与辽东巡使王化贞有过节,于是独自驻守广宁,不久,广宁失守。熊廷弼上书自辩,但是朝臣早看熊廷弼不顺眼,想借此时机除掉熊廷弼。

熊廷弼被杀后,天启皇帝把他的头传给边关将士看,警戒他们好好打仗,完全否认了熊廷弼为明朝立下的大功。

乾隆皇帝要求官员去查熊廷弼有没有在世的子孙,官员说,熊廷弼的后代大多务农为生,只有一个叫熊泗的读书认字。乾隆下令让熊泗做“训导”,如果六年期满后,这个人能力不错,再保举做官。

乾隆大费周章给熊廷弼的后世子孙安排做官,这是要给民间一个信号。熊廷弼当年对抗过努尔哈赤,但是乾隆嘉奖了他的后人。

也许这么多年百姓都不记得熊廷弼这个人了,但是经过乾隆的褒奖就不一样,熊廷弼成了乾隆收拢人心,彰显圣明的工具。

袁崇焕的名气比熊廷弼要大,死得也更惨。袁崇焕是抗清名将,最后死在反间计下。当时,对于袁崇焕到底有没有叛变,众说纷纭。

后来,大清自己都承认,袁崇焕死得冤,是中了反间计。可以说,清朝借明朝皇帝的手除掉了袁崇焕这个心腹大患。我们看,熊廷弼和袁崇焕都跟清朝打过仗,乾隆要彰显大度,就要表示不计较。

民间一看,对待明朝冤死的大臣,乾隆都关怀备至,肯定是宽厚仁慈的好皇帝。我们都知道,过去这么多年,两人的事迹除了修史书的读书人,知道的人肯定不多。乾隆大张旗鼓不是为死人翻案,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天恩浩荡。

我们了解,明朝的大臣分两种,一种是软骨头,一种是宁死不屈。如果熊廷弼和袁崇焕活到明朝最后关头,他们一定选择宁死不屈,不像跟清朝沾上关系。

但是,乾隆为了政治目的,把两位明朝的忠臣给予清朝的恩赐,民间不明所以的人,觉得是恩赐,其实是清朝作为胜利者在行使书写历史的权力。

二、乾隆的做法,打击了明朝统治的正统性

熊廷弼和袁崇焕为什么被冤杀?明朝的皇帝昏庸无能,无法辨别忠奸。乾隆能替熊廷弼和袁崇焕翻案,说明他是个英明神武的好皇帝。他甚至不计较这俩人都跟清朝打过仗。乾隆这一翻案的举动,是为了打明朝皇帝的脸。

明朝后期,人才能用的不少,如果换个任人唯贤的皇帝,明朝不一定会灭亡。我们觉得明朝的灭亡是皇帝重用小人乱政,乾隆也认为,明朝后期的皇帝太无能。乾隆觉得自己给熊廷弼和袁崇焕翻案,是为了弥补昏君对忠臣犯下的错误。

乾隆这个做法是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满清入关,统一天下下后,因为满族和汉族的差异性,汉族常以中华正统自称。大清的统治者一直着力缓和满汉矛盾。但是,很多汉族读书人还是觉得明朝才是正统。

乾隆这个举动,就是为了证明,明朝的皇帝是汉人,但是他把忠臣冤杀了,反而满族的皇帝帮这些忠臣立碑作传,宣扬他们的忠臣事迹。明面上是熊廷弼和袁崇焕被冤杀,实际上是暗指当时的明朝皇帝很昏庸无能。

我们觉得皇帝谁来做,无论满族还是汉族,皇权的性质是一样的。当时的人不这样认为,或者是当时的读书人对此有很强烈的不满,这种不满他们平常不敢表漏出来,但是他们心里还是怀念明朝。

这个原因很简单,满族当政,会优先重用满族人,汉人很难挤进满人的权力中心。乾隆就用熊廷弼和袁崇焕的事迹警告这些人,明朝的皇帝还不如我们清朝的皇帝。

乾隆大肆宣扬熊廷弼和袁崇焕是冤死的,百姓一听,原来明朝的皇帝这么坏。此消彼长,百姓读书不多,觉得给忠臣翻案的清朝皇帝肯定不错。

三、乾隆在敲打有拉帮结派心思的大臣

明君都喜欢自己的身边都是忠臣,乾隆也不例外。他拿熊廷弼和袁崇焕的事迹大肆宣扬,希望自己的大臣能向这两个人学习,忠君报国。熊廷弼和袁崇焕两个都是忠臣,而且是能力的忠臣。

乾隆给两人翻案也是起了爱惜人才的心思,希望自己也能遇到这样的忠臣。乾隆大力褒奖熊廷弼和袁崇焕,是为了敲打喜欢拉帮结派的大臣。

熊廷弼和袁崇焕会被冤杀,跟明朝后期党同伐异脱不了干系,乾隆在借此时机提醒大臣,不要做不该做的事情。给熊廷弼和袁崇焕翻案是表相,实际上,大臣都能闻弦歌而知雅意,连忙自省。

清朝的皇帝给明朝冤死的大臣翻案,动机肯定不单纯,乾隆利用翻案一事,轻松达成政治目的。获得了民间威望,收拢了人心,拉踩了昏庸的明朝皇帝,还顺势敲打了不安分的朝臣。我们看乾隆的行事,不得不说,他很适合做一个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乾隆   明朝   目的   城隍   大臣   辽东   满族   忠臣   清朝   皇帝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