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与罗马之间的区别

秦汉与罗马曾兴盛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结局却截然不同:罗马之后再无罗马;秦汉之后却兴起了多个大一统王朝。

曾有学者提出,中国的建立“现代国家”的时间先于欧洲1800年。

自罗马灭亡后,欧洲再未出现过如此强大的文明,各国便将罗马视为了精神象征,即便是美国也在信仰着罗马帝国的精神。

那么,秦汉与罗马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为什么“罗马之后再无罗马”,秦汉之后中国仍然能够建立大一统王朝呢?

基层之治

首先,我们还要从秦汉时期的基层治理开始说起。

秦朝时期,官吏经常会组织百姓去开垦荒地,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税收,而是为了开发国土、绘制地图,以及探明山中产物并记录在册。

官吏们将地图绘制完毕就会逐一上交,当郡集齐了所有县的地图后,郡级官员便会将其合成一份舆图,最后再将其呈给中央。

此外,秦朝官吏还具有司法权,要负责处理革命民事和刑事案件。他们必须严格要求秦律进行判罚,若是判轻或是判重自己也会受到惩罚。

世人都说秦朝法度过于严苛,天下人皆苦,可是秦律不仅对百姓严苛,对官吏更是严苛。根据记载,秦朝常常有官吏累死或是病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可是秦朝的“苛政”是切实有效的,秦始皇仅花了14年便统一了文字、度量衡,修建了长城和各个交通要道。

这些举措无疑是造福了后世千秋万代,可是这也令秦朝遭到了百姓的记恨。

秦朝灭亡后,项羽曾分封诸侯,他企图令大一统王朝重新走向分裂,可是刘邦的出现让中国重新走向了统一。

这是他们思想上的差异,项羽出身贵族,刘邦则是小吏,他懂得如何去承上启下,懂得百姓的需求,懂得如何去统一一个国家。

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要走的路截然不同,当汉军攻入咸阳城后,萧何没有让刘邦拿那些黄白之物,而是取了秦朝留下的真正“财富”。

那便是秦朝地图和律令,这些是组建一个国家的基础,而汉朝也是凭借这些才重新延续了秦朝的中央集权郡县制。

正因为秦汉是基层政权,因此它们才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

罗马与秦汉崛起于同一时期,双方人口数量相当。

中国自古以来发展的都是农业文明,而罗马却发展的是商贸文明,这让两个国家从一开始便产生了差距。

因为当时无论是商人、士兵还是官员,他们最终的目的都离不开拥有一片土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也是最卑贱的职业。

罗马人擅长工程、战争和国家治理。秦汉也一样。他们关注现实、经营国家、修筑长城、发明火药,但始终不以逻辑学与科学见长。

毫无疑问,罗马创建了一个非常完善的政治体系和司法体系。欧洲各国的政治和法律都有着着罗马的影子,可见它的影响之深。

土地与内战

秦末汉初,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爆发了布匿战争,最后罗马称霸了地中海。

令诸多学者较为好奇的是,罗马自称霸以来一直维持着共和制。有人猜想这或许与他们施行的“混合政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谓“混合政制”是指融合了王权、贵族、民主的一种政治体系,三方各有一位代表人物,由三方代表相互制衡。

罗马崇尚自由与强大,他们将内部冲突视为了走向团结的必经之路。因此,无论罗马内部如何混乱,当他们遭遇外敌时总能团结一致,不过仅限于前期。

随着时间的流逝,罗马的内部冲突开始变得不可调和,从而引发了内战。而此次内战最终由屋大维笑到了最后,罗马也从共和制转变为了帝制。

罗马爆发内战并非是没有理由的,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贵族。

虽然四处征战为罗马带来了庞大的财富,但是贵族丝毫不顾平民的死活,他们发展的“奴隶大庄园农业”将普通农民逼的走投无路,最后只能从军。

由于一些贵族常年率领军队对外扩张,士兵们只要跟随他们四处征战,便能够得到外部的土地。

如果说贵族被称之为“门阀”,那么掌握军队的贵族则被称之为“军阀”。而屋大维便是罗马有名的军阀之一。

此时罗马的共和制度已经趋于崩溃,民主早已荡然无存。代表王权的执政官只会玩弄权术;代表贵族的元老院视平民为刍狗。而他们却从未想过去改变

可是屋大维却试图去改变罗马的现状,他会将土地分给征战一生的士兵,也会为平民争取应得的利益。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最终,屋大维成功将罗马变成了帝制,自己也成为了罗马第一任皇帝。

非常讽刺的是,罗马人因为崇尚自由痛恨帝制,所以选择了共和制,由凯撒进行独裁。如今因为自由并没有带给他们平等,所以他们又重新选择了帝制。

在共和制当中,倘若执政者不存在任何的自我牺牲精神,从不曾去割舍自己的利益施行改革,那么所谓的自由和平等只不过是一场空谈。

政权与军权

屋大维是军阀出身,其行为举止自然是一副彻头彻尾的军阀做派。

他会将征战所得的财富纳入自己的腰包,然后再以自己的名义发放军饷,可以说罗马的所有军队都成了屋大维的私军。

这让罗马人普遍形成了一个思想——谁给的钱多就认谁当皇帝。

因此,在屋大维死后罗马的和平并没有维持多久。公元68年,罗马再次爆发了内战,军阀们为了争夺皇帝之位展开了厮杀。

此后,这个古老帝国的政权开始出现了频繁的更替。364年间,罗马皇帝平均6年就要更换一次。

罗马人心中并没有“忠君”这两个字。负责保护皇帝的近卫军为了牟利,甚至会将帝位拿来拍卖,价高者得。倘若皇帝登基后得罪了近卫军仍然会被杀掉。

由于罗马帝位频频易主,国内经济彻底崩溃,皇帝再也无法支付士兵丰厚的报酬,这让罗马处于了无兵可用的境地。

最后,罗马只能花钱雇佣军队保卫自己的国土安全,而他们雇佣的正是野心勃勃的日耳曼民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最终,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在内忧外患的侵袭下走向了末路。

在军政上,罗马与秦汉的根本区别在于,谁掌握军队谁就能当皇帝。

而这一现象无法制止的原因则是没有基层政权,军队掌握的权利太过庞大,甚至能够管理税收和民政。

相比之下,秦汉军队就没有这样的权利,他们战时为兵,战后为农,并非是罗马军队那样的利益群体。

“国家之恶”与“国家之善”

罗马的组织形式与秦汉也截然不同。罗马就像是一个“控股公司”,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充满着利益的纠葛。

汉朝崇尚儒学,统治者的责任便是令“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上层不抛弃下层,真正做到了以民为本。

此外,罗马以宗教立国,基督教被其奉为国教。而汉朝则是以人文理性立国,中华文明从不以宗教做为根基。

无论一个宗教在其它国家如何盛行,信徒有多么狂热,一旦它来到中国便会褪去所有的光辉,变得平凡而又普通。

以佛教为例子,它虽然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之久,但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任何一个以佛立国的政权。

正因为中华文明不存在神权,所以中华民族其实更注重整体。

罗马人从未去想过恢复这个国家昔日的辉煌,反观中国,每到危及国家存亡的时刻,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总会涌现出一批忠肝义胆之人。

他们为了保护国家将生死置之度外,正是因为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中国才能够延续数千年。

有人曾言,西方拥有的独立和自由是中国所欠缺的,而这也是一种精神缺陷。

然而,西方政治中的自由精神却将国家视为恶,这种精神其实并非来自于思想启蒙运动,而是源自基督教。

中华文明崇尚视国家为善,儒家思想讲求教化,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民众得到教化便能够形成一个更好的国家。

结语

秦汉和罗马这两个处于同一时期的文明,最终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我们应该从两个文明的兴衰当中找到自身的不足。

中华文明固然无比辉煌,但是他并不完美。晚清的屈辱历史至今仍历历在目,只有从历史当中寻找变革,我们才能够获得进步。

罗马文明固然存在“多元”,但它并非是“一体”的,而这也是它走向分裂的关键因素,只有保证“一体”和“多元”并存,才能够实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如何保持“一体”和“多元”之间的平衡,始终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罗马   秦汉   共和制   秦朝   官吏   中国   贵族   军队   皇帝   区别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