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的前世今生,看看你是不是胡人的后裔

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泛指“外族人或者外国人即非我族类的人。

胡人,的说法出现很早,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既有胡服,那么穿胡服的定是胡人了。西汉政治家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句子。这里的胡人,指的是匈奴人,或者说主要是指匈奴人,也包括其他游牧民族,比如东胡,它因居于匈奴人之东而得名,也有专家认为东胡其实是“通古斯”的转音。东胡后来演变为鲜卑,契丹,蒙古等民族。

一说到胡人,好多人会认为这是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胡人相对于汉人,先进程度较低,风俗也不尽相同。对这些人,汉族政权也好,百姓也罢,自然没什么好感。江统在《徙戎论》中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晋书》),已经把他们当做敌我矛盾来看待了。所以后世再提到胡人,不管语气还是情感,在感觉上总有那么一点蔑视、轻侮的意思。

其实,胡,并非对游牧民族的蔑称。它只是对游牧民族一种称谓。后来则变成对居住在中国北方和西方的外族或外国人的一种泛称。“《春秋》中内诸夏而外夷狄”。诸夏即是中原,胡人的概念也是基于中原的视角提出的,其中并没有掺杂感情色彩。


十六国时期,前秦淝水落败后,诸族纷纷起事,苻坚一直宠信的羌人首领姚苌也举兵反秦,最后俘获苻坚。姚苌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苻坚一脸的瞧不起,怒斥姚苌,说“小羌敢逼天子,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这也是“五胡”一说最早见于史端的记载。苻坚是氐人,他自己称自己为“胡”,当然不会有什么贬义了。当然,氐人和羌人属于半游牧过度定居农业文明的族群,这也是胡人一词从仅指代北方游牧民族到扩大为对一般外族人泛称的的一种具体表现。

历史上的五胡分别为:匈奴、鲜卑,羌羯、氐

匈奴:在中国北方衰落后,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匈奴与鲜卑在五胡乱华时期不断混战融合,通婚混血,后代被称为铁弗人,逐渐融入各民族之中。隋唐以后,不再有记载。

羯:羯族打击鲜卑人被鲜卑人攻击,于是投降南梁,但没过多久就爆发“侯景之乱”,最终被陈霸先率兵剿灭。

鲜卑:从贵族到平民,鲜卑自上而下进行过大规模的汉化活动。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加快了鲜卑同各民族的融合。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已完全完成汉化,逐渐消亡,融入到北方新兴的汉民族中。也有人认为,其实他们就是今天的北方汉人。

:氐人五胡乱华中,大部分也在相互攻伐中消亡。而失败南逃的氐人,又逐步隐藏演化成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

:羌人在五胡乱华时期,在各自相互攻伐与杀戮中基本丧失殆尽。

所以胡人只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种群名称,其组群早已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中融入中华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胡人   外族人   泛称   蔑称   东胡   非我族类   鲜卑   游牧民族   匈奴   后裔   前世   今生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