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到底是知己还是爱情?

今天翻看书架,无意间看到了《再别康桥》不禁让我想到了徐志摩和林徽因还有陆小曼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

首先,我相信“林徽因”这三个字似乎因“徐志摩”这三个字而存在,而响亮。我是因为读徐志摩而认识林徽因,然后再因林徽因而认识梁思成,再到后来的陆小曼,相信很大部分读者也跟我一样。这样说来,梁思成的头上也就笼罩着某种悲剧色彩,让我产生些许同情。(事实上,作为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是1949年后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当代最著名的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就是由梁思成创办的。但因为他不搞文学,他的名字少为人知,这跟李四光不如钱锺书有名是一样的道理。)


徐志摩与林徽因

  徐志摩也出身望族,按现在的说法是资本家家庭。他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硖山镇巨富,经营银行,是有名的银行家。按照父亲的意愿,徐志摩应该子传父业,因此,到西方留学时,他读的是经济系。但不久他就觉得经济学与他无缘,他经常与文学家交往,渐渐荒疏了经济学,不久即辍学到欧美各国游历。

1920年秋,徐志摩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活泼明丽、风华绝代的林徽因的出现在徐志摩的情感深处掀起了滚滚激浪,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从而这个挥之不去的女神深深地影响了他那短暂而多彩的一生。

  与林徽因相见之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他的原配夫人叫做张幼仪。张幼仪是一个被传统观念家族熏陶的老派女性,而徐志摩则是一个接受过文化新思想的有为青年。张幼仪的身上有着裹小脚的封建陋习存在,这让徐志摩越发觉得她身上有一股封建的味道,因此对她十分厌恶。两人的性格截然相反。但两个家庭门当户对,最终还是在父母辈的安排下走到了一起。在这种包办婚姻的“胁迫”下,徐志摩虽然将张幼仪娶过门,但他自始至终都对张幼仪不屑一顾。结婚之后,两人几乎没有怎么见过面,四年下来的见面时间满打满算差不多也就四个多月。甚至徐志摩的长子出生的时候,徐志摩都没有太大的情绪变化,仿佛这个孩子与他无关一般。


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都来了伦敦。即使是这样,徐志摩也是不屑一顾的对林徽因发动猛烈的爱情攻势,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线最后还是决堤了,她是这样对他说的: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浪漫的徐志摩即回家告诉张幼仪,准备离婚。张幼仪虽然感到太突然,但仍理智地对待这件事,随即带着孩子往德国留学去了。(徐申如听说儿子如此对待妻子,气愤之下宣布断绝父子关系,并停止供粮,且将银行业务及财产交由张幼仪主管。此后这位徐家大公子就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张幼仪的大哥叫张君劢,是民国初政坛风云人物,二哥张嘉敖则是当时政府中央银行总裁)林徽因就这样当了第三者,这一插足后果比较严重。事实上,徐志摩也做了第三者,因为林徽因当时也已经许配了梁思成。很有意思的是,作为父亲的林长民竟然也同意女儿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情,浑忘了自己已经把掌上明珠许配了梁家大公子。

然而,林徽因、徐志摩好景不长,因为不久后林长民游欧时间结束,她只得随父亲归国,等徐志摩赶回国时,林徽因已与梁思成订婚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学生,在老师面前,徐志摩显得毫无办法,只能把心里的爱藏在心底。在遇到陆小曼之前徐志摩一直怀念着林徽因,且总是梁、林家里的常客。


梁思成

  梁思成、林徽因到美国留学后经常有矛盾,激烈的时候,林徽因就给国内的徐志摩写信,因为这样,徐志摩对林徽因一直心存幻想。梁思成、林徽因学成归国后任教于东北大学,后因林徽因身体欠佳,曾在北京西山养病一段时间,梁思成未在身边。这一时期,徐志摩经常去西山看望林徽因。因为这样一段经历,后世研究者总以为徐志摩、林徽因之间的关系已经越过红线了,然而谁也拿不出证据来。因此,徐志摩、林徽因的感情到底到了哪一步,至今恐怕是个悬案。

对林徽因的追寻无果后,徐志摩不久便与陆小曼相遇,陆小曼美貌、聪明、活泼,无论走到哪儿,都是众人的焦点。徐志摩当时因为林徽因的事情十分郁闷,为了解闷就经常请王赓出去玩,而陆小曼正是王庚的妻子,后来王赓公务缠身,就让陆小曼陪同徐志摩出去散散心,关系日益亲密。很快,徐志摩与陆小曼的不同寻常的恋情迅速传遍全城,徐志摩遭到了不少人的议论。最终,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众人并不看好的情况下还是走到了一起,还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受到了强烈的批评。


徐志摩与陆小曼

然而婚后,两个人都没有了恋爱时的那种甜蜜,反而产生了很多矛盾。陆小曼原本就是有名交际花,而且家境富裕,对于金钱并没有什么概念,而徐志摩一介文人雅士,自然难以满足陆小曼大手大脚的花钱速度,因此两人因此也产生了不少摩擦。在一次吵架过后,徐志摩气冲冲地走了并且坐上了“南京号”,而这架飞机最终在经过济南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徐志摩因此而去世,结束了自己多情才子的一生。林在1931年和1934年分别写过两篇纪念徐的文章,真情流露。


位于浙江海宁西山公园内的徐志摩墓

  应该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徐志摩,林徽因是不会搞文学的。还在伦敦刚相识之时,徐就经常写诗给林看,林的儿子梁从诫在《林徽因文集》中说到,林徽因曾对子女们亲口讲过,徐写过很多诗送给林,最有名的是《偶然》,但是,我们现在看《偶然》这首诗,怎么都不像是写给林的,因为徐对林的存在从来没有这么洒脱过。当然,如果没有徐的影响,林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许要大得多,她兴趣大广,无论在哪方面都未能留下传世之作。

后人不禁感叹:其实人生就像一场短暂的演出,舞台将两个互不相干的人捏到了一起,一个热情似火,一个情窦初开,美貌才华和浪漫开放的两人相爱了,朦朦胧胧的,即看不清,又不模糊,即是知己,也是恋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西山   伦敦   浙江   公子   有名   知己   父亲   感情   关系   孩子   建筑   爱情   徐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