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皇后与摄政王之间的爱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

明末,农民起义星火燎原,崇祯帝被李自成逼死在煤山。多尔衮趁着中原地区内乱,带兵南下攫取了汉家江山。

1644年,清军入关,32岁的多尔衮能征善战,是军队的统帅,他为何能当上统帅呢?一方面因为他是皇太极的弟弟,另一方面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皇太极的侧福晋大玉儿。

一个是军功盖世的摄政王,一个是柔情似水的蒙古公主,多尔衮与孝庄皇后大玉儿之间的爱情纠葛成为后世评论的焦点。

多尔衮的政治地位

多尔衮生于1612年,比大玉儿大一岁,从年龄上确实能与大玉儿擦出爱情的火花,但是现实很少如人所愿。大玉儿的父亲为了政治前途,把她嫁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暴病身亡后,留下大玉儿和儿子福临。30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一代佳人不甘寂寞,后世不少人推测大玉儿与多尔衮很可能有一段暧昧的故事。之前,因为有障碍,而皇太极一死,自然就没有了障碍。

清朝,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娶嫂子,皇族内,父亲死了,儿子甚至可以娶父亲其他的妃子。这叫“收继婚”,所谓“收继婚”,就是丈夫死后,妻子嫁给丈夫的兄弟。这种习俗延续了原始社会的群婚制度,都是出于经济利益以及子嗣绵延的考量。

皇太极

从这个角度看,庄妃确实可能在皇太极去世后,嫁给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这样,儿子继承了皇位,并且得到了多尔衮的支持。

清朝的统治实行的八旗制,按照八旗制,宗室爵位分为12个等级,而铁帽子王不在这12个等级里面,铁帽子王虽然在称呼上不是很正式,但却超越了宗室的爵位,是一个独立的爵位。这个爵位不仅可以让获得者有世袭的特权,而且不受八旗的管制。

据统计,整个清朝只有12个人获得过铁帽子王称号,多尔衮就是其中的一位。由于这个荣誉,皇太极很信任多尔衮,为多尔衮的政治地位的巩固打下了人脉基础。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有称帝的能力,但他没有这么做。《清史稿》记载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与诸位大臣商讨册封皇帝的事宜,可见他并没有篡位的野心,最后一致推举第九子福临为皇帝,由于多尔衮扶植大玉儿的儿子福临,所以很多人就认为他与大玉儿有私情,但历史上多尔衮是有妻子的,他唯一的妻子与大玉儿是堂姐妹。

多尔衮

大玉儿的传奇身世

万历四十一年,大玉儿在科尔沁草原出生,她是蒙古人的后代,原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小名大玉儿,父亲是蒙古部落的首领。

满族人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明朝逐渐走向衰弱。在大玉儿出生前,蒙古人一直和后金缔结盟约,共同对抗大明。为了政治上的联合,她的父亲把她嫁给皇太极,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1625年,大玉儿离开草原,正式嫁给皇太极。男权时代,她的婚姻没有自由。至于她和多尔衮之间的爱情传说,可能只是后人有趣的杜撰。多尔衮与大玉儿是青梅竹马的一对,还是为了权利争斗不得已而为之的政治联姻,早已成为历史之谜。

第二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位,之后,大玉儿为皇太极生了3个女儿。

1634年,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她姐姐被封为宸妃,她被封为庄妃,孝庄皇后这个称呼起源于此。后来,海兰珠生下一个皇子,但不幸夭折。2年后,大玉儿生下一个男孩,取名福临,他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皇太极活着时,有很多妃子,其中大玉儿的姑母就是其中的一个,而大玉儿的亲姐姐海兰珠也是皇太极的妃子,而且受到皇太极的特别宠爱。

公元1643年,皇太极驾崩,由于没有选定皇位继承人,众多皇子和太后开始明争暗斗。当时,众多亲王中,多尔衮的势力最大,很多野史认为大玉儿正是凭借多尔衮的支持把自己的儿子扶上皇位的,但那只是野史,没有确切的历史依据。

福临的儿童期,是庄妃最为快乐的时刻,因为那时没有权力争斗,小皇子也不会为前途命运担心。顺治帝登基时才6岁,由于年纪过小,实际的掌权者其实是多尔衮,他成为了皇帝的父亲,真正的摄政王。

按照八旗制度,后宫女人不能干政,因此福临的继位很可能是各方势力权衡后的折中结果。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掌管着正白旗和镶白旗,势力最大,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掌握着清军的正蓝旗,在八旗军的地位很高,势力也很大,除了皇太极的儿子,还有他皇太极的几个哥哥,他们野心都很大,对皇位虎视眈眈。面对这种局势,福临就成了折中后的选择。

史书记载,皇太极有11个儿子,除去几个夭折的,四子、五子、七子、十子的生母的地位都很低贱,这几个皇子很难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在多尔衮看来,大玉儿所生的福临是最适合的,扶持福临一方面可以排挤掉皇长子豪格,另一方面福临年纪尚小,容易控制,即便自己不能当上皇帝,也可以做摄政王,在幕后掌权

于是,多尔衮就联合镶蓝旗济尔哈朗的力量,顺利的拥戴6岁的福临继承皇位。

影视剧中,多尔衮与大玉儿的情事被翻拍多次,在一般人的眼里,他们是青梅竹马的一对,二人为了爱情爱得死去活来,但这些只是影视剧的改编,真实的情况怎么样,恐怕没人能说清楚。

从一个母亲的角度看,大玉儿出身名门,是草原科尔沁部落王的女儿,支持她的儿子福临,可以得到正黄旗和正蓝旗的支持,这种政治和军事上的考量应该是导致多尔衮支持福临的重大原因。

在巨大的权力面前,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棋子,大玉儿也不例外。况且,为了自己的儿子,牺牲自己也是值得的,毕竟那个时代,男权才是主导。

按照当时的情况,如果没有多尔衮,皇位铁定是豪格的,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有庄妃和福临什么事情了。毕竟,福临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无论是从年龄还是排位上看,都不及皇长子豪格。

福临继位后,成为顺治帝,随后多尔衮跟随他建立了不少军功,顺治帝为了大局,封他为皇父摄政王,权力仅次于皇帝。后来,顺治帝由于政务繁忙,搬到了保和殿,大玉儿居住在慈宁宫,与顺治帝长期分开,导致母子的关系逐渐淡漠。

结语

1650,多尔衮在打猎时不慎跌落,最终不治身亡。

多尔衮死后,宫中传出很多谣言,说他住进了慈宁宫,私下里已经和大玉儿成婚。不管是真是假,这些事情在当时来说,确实不违背清朝的婚姻制度,纵观整个清朝,男人拥有三妻四妾,甚至更多女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顺治帝尽管对多尔衮有些不满,但在多尔衮死后,还是对他进行了追封,多尔衮的妻子也被封为宗义皇后。不过,顺治帝对他肯定有恨,因为半年后,他就对多尔衮进行了清算,把他的坟墓刨开,把他的家室不是软禁就是杀害。

就这样,生前风光无限的摄政王死后却被刨坟鞭尸,经营多年建立起的势力,被连根拔起。至于顺治帝为何会对多尔衮鞭尸,可能也跟自己的母亲大玉儿有关,在顺治帝看来,母亲与多尔衮的关系太复杂,这让他的颜面无处安放。

关于大玉儿与多尔衮的爱情,还有另外两个版本,一个版本称皇太极去世之后,多尔衮拥立福临为帝,顺带着把庄妃也收入自己的后宫中,自己顺理成章做起了摄政王,掌握了实际的权力。

另一个版本称多尔衮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玉儿,而后来大玉儿辜负了多尔衮的一片痴心,多尔衮由于太过伤心,故意从马上跌落。无论哪个版本,都没有历史依据,全凭后世传说。

顺治帝死后,大玉儿拥立自己的孙子玄烨为帝,玄烨就是后来的康熙。此时的大玉儿,成为太黄太后,历经两个朝代的荣辱兴衰。康熙二十七年,大玉儿病逝,她留下遗诏称要把自己葬在顺治帝陵墓的旁边。

按照一般的习俗,她应该葬在丈夫皇太极的陵墓旁,而她选择把自己葬在儿子的陵墓旁,这让康熙很为难。为何大玉儿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呢?可能跟活着时不受皇太极宠爱有关,她与皇太极的感情不深。

后来,康熙帝就把这事搁置了,直到雍正帝继位,才得以解决。

孝庄皇后作为蒙古人,嫁给满族人,随后又长期定居于中原,她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和波折,而后世对这位一代佳人评说最多的还是她与多尔衮之间的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摄政王   正蓝旗   努尔哈赤   太极   爵位   皇位   皇子   纠葛   清朝   皇后   儿子   父亲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