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中国古代史重大事件,从商朝到清朝,看完熟知中国历史脉络

#历史开讲#

中国的封建王朝数千年,每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会伴随着朝代更迭,权力转移。

纵观封建王朝历史,我选出了15个决定朝代存亡或者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分享给你。内容充实、文章较长,建议收藏起来,用到的时候随时看。

武丁中兴,商朝发展达到顶峰

商汤灭夏后,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境内),对于王位的传承没有法定的规则,只是默认采用兄终弟及的方式。

但自商王仲丁起,连续发生了君王儿子、弟弟,乃至堂弟、侄子争抢王位的事情,连续9任都未能断绝,商王朝因此多次迁都,史称“九王之乱”

地图数字表示定都顺序

这样的内耗严重削弱了商王朝的力量,北方及西北方的方国趁机发展实力,日益威胁着商朝统治。

到商王盘庚时,将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才逐渐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史称“盘庚迁都”

后来又历经小辛、小乙两帝后,武丁为帝,在继承前面良好局面的情况下,在军事上先后击败北方的鬼方、邛方、土方,西面的西羌以及南面的荆楚等。

武丁像

商王朝的势力由此在西、北、东、南急速扩张,达到商代的最高峰。另外,武丁时期人民生活安足,政治、经济、文化也都得到长足发展,史称“武丁中兴”

自此,商王朝又往下传了8帝,200多年,再未迁都,直至商亡。

周公制礼乐,奠定3000年古代社会基础制度

周公旦姓姬,名旦,乃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武王灭商2年后去世,其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

周公摄政7年,其先是平定了其兄弟勾结商人残余势力的叛乱,巩固扩大了周朝的疆域;然后又册封诸侯,分封众多诸侯国以屏卫周王室;最后为方便控制东边诸侯国,建立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

周公考虑到要想保持这套政权组织能够长时期有效运转,又进一步制定了礼乐制度。

,即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一套典章制度,主要作用是划分和规范人的身份地位,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即音乐,乃是对礼制的一种辅助。

礼制的内容上至国家政治,下到日常生活,相当庞杂,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和贵贱等级制。这两项制度为国家政权机器、乃至社会的运转提供了规则。

礼乐制度不仅为周王朝的有序运转奠定了基础,后来经孔子的传扬,基本为后世所继承,成了后来3000年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制度。

周公制定礼乐后,就功成身退,归政于成王,因其功劳和德行,其被后人尊为圣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进入封建王朝

秦赢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内史腾率兵灭韩;十九年,赵都邯郸被秦军破,赵王迁降秦;二十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失败,秦将王翦率军攻燕,次年,燕王逃到辽东。

二十二年,秦将王贲率60万大军攻魏,包围并水淹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破之,魏亡;二十三年,王翦率60万人灭楚;二十六年,王贲率军南下攻齐,齐王不战自降。

赢政在短短10年之内陆续吞并六国,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因为此后中国结束了自春秋以来五个半世纪的乱世,复归一统;更进一步说,中国自此在文明层次上更进一步,进入了封建时期

在秦灭六国之前,中华大地上便陆续进行着残酷的吞并扩张战争。

春秋初期,总有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则只剩下了二十几家;到秦始皇时,则只剩下了7家,即战国七雄。这场如石投井不到底不止的游戏,必然将战到只剩下一个最后的赢家。

其实,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七雄”之中是最晚的一个,却是最为彻底的一个,之后其经济、军事制度乃至政治、人才制度都跨越到六国之前列。

商鞅变法之徒木立信

再加上秦国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赢政灭六国便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的一次伟大胜利。

汉武帝大一统,封建王朝迎来第一个高峰

秦始皇虽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但六国残余犹在,伺机而动,并且当时因政府实行严刑峻法,百姓负担沉重,秦朝只是依靠武力维持了暂时一统。

秦亡后,刘邦建立汉朝并逐个灭掉七大异姓王,实现中国的重新统一。但刘邦临死前又分封了九个同姓王,其疆土占到了汉疆域的一半以上。刘邦死后,这些同姓王逐渐不再听中央指挥。

因此自汉高祖,后来经历吕后专权、文帝、景帝,汉朝并非真正一统的政权。

到汉武帝时,因其父景帝已经通过镇压“吴楚七国之乱”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汉武帝先是通过允许诸侯王进一步分封子弟的策略使剩下的诸侯国自行分裂,又通过查办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案,彻底击垮了诸侯王的势力。

汉武帝不仅在地域和行政上实现了统一,还通过确定历法,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货币、文字等,实现了中国文化上的统一。

汉初,许多人还习惯以战国时的楚人、秦人等界定自己和他人的身份。汉武帝时,秦、楚、齐、鲁等文化大融合,这种现象便逐渐消失了。

光武中兴,奠定东汉强盛根基

王莽的新朝灭亡之际,已沦为布衣的汉景帝后裔刘秀(光武帝)在诸多起义领袖中脱颖而出,最终凭借卓越的政治与军事才能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指挥军队镇压赤眉等农民起义军,消灭了乱世中形成的诸多割据势力,实现了真正的一统。之后,刘秀实行以“柔术”治天下的策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王葬政权乃至西汉留下来的社会问题。

经济上,鼓励耕织,组织军队屯垦,恢复西汉时三十税一的轻税政策,与民休息;实行减轻穷人赋税负担的度田制度。

政治上,偃武修文,裁并400多县,简政减吏;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予优厚的爵禄,但收回兵权,并禁止他们干政。

文化上、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此外,他还下令释放奴婢、刑徒,减轻刑罚等,虽然遇到不小的阻力,但各项政策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实施。

东汉的经济水平、人口、文化由此逐渐恢复到西汉强盛时期的水平,史称“光武中兴”。

五胡乱华,汉人的黑暗时刻

在西晋王朝爆发八王之乱时,塞外的众多游牧民族趁着中原内乱,国力衰弱,相继在北方建立政权,较大的就有十六个,与西晋王朝对峙,史称“五胡乱华”。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落,但乱华的远不止这五个部落。

“五胡乱华”从公元304年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共持续了135年,超过了整个魏晋南北朝的三分之一时间,给北方人民造成的伤害也是前所未有。

据《晋书》记载,胡人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烧杀淫掠,中原士族十不存一”。连年的战争和杀戮导致北方汉人数量从两千四百万锐减到四百万,中原良田变成了胡人的牧地。

后来冉闵建立冉魏政权,颁布了挽救汉族灭种的诏令——屠胡令,甚至把羯这个民族几乎灭了根。

从那之后,胡人与汉人的厮杀有所缓解。直到北魏统一北方,这段历史才算结束,通过残酷的方式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隋文帝创新职官制度、开启科举制

隋朝虽短,却出了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便是隋文帝杨坚。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被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本人也在对北齐的战争中立下战功,他还是北周宣帝的岳父。

宣帝死后,杨坚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夺取了年幼的静帝皇位,建立隋朝。隋朝建立后、南下灭陈,重新实现中国统一。

隋文帝建立统一的隋朝,意义非凡。

就承前来说,是继东汉末年直至南北朝200多年的乱世后,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就启后来说,隋文帝建立隋朝后,不仅使其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军事上也所向披靡,周围少数民族臣服,后来唐朝的兴盛正是建立在隋朝的基础上。

其次,隋文帝时所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州县两级制、开皇律、均田制、科举制等新制度均为后世历代所沿承。

值得一提的是,隋文帝不仅因其文治武功被誉为中国历代最有才智的皇帝之一,而且因其与民休息,废除古代酷刑等措施,也被誉为历代最仁慈的皇帝之一。

贞观之治,开启大唐盛世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李世民在位的23年里,唐王朝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均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史学家称之为“贞观之治”。

唐朝建立后,隋末乱世导致的人口减少造成了地广人稀的局面,再加上人心思安,为唐朝的兴盛创造了经济和心理基础。

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征服也为唐朝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再加上京杭大运河的修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也在商业繁荣、政治制度、人才选拔等方面为唐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高祖李渊称帝8年后,唐王朝基本稳定下来,此时唐太宗继位。因其雄才大略、任人唯贤、广开言路,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唐朝很快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当时唐朝疆域辽阔,军事强盛,国际威望极高,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落户,当时仅在广州便居住了20万西方侨民。

唐太宗当政时政治清明,官吏极少贪污,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这并不是靠严刑峻法所维持的,而是靠政治制度上的设计以及官员自律。

值得一提的是,因当时社会极少有不公平之事,社会犯罪率极低。据载,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全国判处死刑者仅有29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盛世景况。

安史之乱,大唐由盛到衰、藩镇割据

唐玄宗开元时期,进行了规模浩大的军事改革,用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在边疆设置节度使,以期达到强军目的。

随着募兵权限下放给节度使,节度使逐渐形成藩镇势力割据一方。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20万兵力,以“忧国之危“、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精兵强将,烟尘千里,叛军所过州县,都望风瓦解。

安禄山很快就占领了河北,接着没多久就攻下洛阳,并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洛阳失守后,退守潼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被玄宗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启用养病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大元帅。

哥舒翰镇守潼关不出,多次击退安禄山的进攻。但玄宗耐心日渐消磨,不顾哥舒翰的恳谏,听信杨国忠谗言,逼迫哥舒翰出兵进攻。遂败,潼关失守,安军直指长安。

唐玄宗带领贵妃和一众亲信大臣仓皇出逃,行至马嵬坡,六军兵变,杀死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缢死杨贵妃,史称"马嵬坡兵变"。

没多久,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区)自行即位,为唐肃宗,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李光弼为户部尚书,二人奉诏讨伐叛军,随后收复河北。

在唐朝军队与安禄山军队频繁交战之际,战争发生了戏剧性转变,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篡杀,叛军内部陷入混乱。后来唐军收复长安,唐玄宗、唐肃宗相继回鸾。

叛军将领史思明先投降、后又复叛称帝,最终被自己的儿子篡杀,叛军内部再次陷入混乱。唐代宗时期,叛军势力日渐衰败,首领史朝义自缢,传首京师,安史之乱最终平息。

安史之乱历经八年,打没了国家四分之三的人口,打空了从贞观到开元积攒的财富,大唐王朝由盛到衰,进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留后患

石敬塘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卖国贼

石敬塘本是后唐屡立战功的功臣兼驸马,常年驻扎北部边境负责抵御契丹南下。因其战功卓著,加之常年驻守边关,逐渐拥兵自重,被篡位登基的后唐末帝李从珂猜疑,终至翻脸。

李从珂派兵讨代石敬瑭,石敬瑭于是向契丹求援,表示愿意称臣,并厚颜无耻地表示愿意以父事契丹;同时许诺事成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

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塘最终夺得后唐江山,于公元936年被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汴梁,称之为东京开封府。

石敬塘做皇帝后,“信守”承诺,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给契丹布帛三十万匹。石敬塘以皇帝身份却称辽皇帝为“父皇帝”,成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儿皇帝”。

石敬瑭的诸多卖国行径中,危害最深的乃是割让燕云十六州。

十六州大致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它们是中国北方的门户。

辽兵乃至后来侵宋的金兵,从这里长驱直入中原地区,使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还导致北宋灭亡,经历“靖康之难”

王安石变法,北宋党争的起源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宰相王安石所发动的一场旨在去除国家积弊的改革,因在熙宁年间举行,又称熙宁变法

北宋王朝的积弊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因宋太祖遗言要优待文人,导致冗官太多;二是因燕云十六州为辽所占,北方门户洞开,大量养兵,导致冗兵太多,所谓“一天下之民养两天下之兵”。

这两项导致北宋财政吃紧,其次因赋税过重,农民不愿种地,便又牵连出土地兼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事实上,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宰相范仲淹便进行过一场类似的变法,史称“庆历新政”。因反对派势力太大,无果而终。

王安石任宰相后,又针对这些问题颁布了方田均税法、青苗法、裁兵法、募役法等一系列新法令,主要着眼点便在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强兵、减轻农民负担。

王安石实施变法后,朝廷财政收入的确有所增加,士兵数量减少的同时质量得到提高。但因遭到既得利益者和保守大臣的反对,阻力过大;同时,王安石也有些刚愎自用,未能充分团结苏轼等中间派人士;加之变法宣传不足,没能吸引优秀的人才进行有力的执行,导致变法利弊兼有。

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主张尽废新法,只有部分内容保留了下来,王安石变法宣告失败。

之后的宋人以支持或反对王安石变法分为“元丰党人”、“元祐党人”两派。从此宋朝进入了党争的泥沼,不可自拔。

忽必烈治元,思想兼容、信仰自由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于1271年改蒙古汗国为元,是为元世祖。8年后,忽必烈灭掉南宋。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忽必烈的统治方法,大致说来可概括为“先私后公”。所谓“先私”,便是在制度设计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蒙古人对汉人的统治权。

首先,元朝实行的是空前的中央集权,各地方政府称作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意即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的一个派出机关而已,因此地方极度无权。而行省区划本身也是从一种防止地方独立的军事策略出发。

其次,为分化人民,忽必烈将所有人分为蒙古、色目(中亚、西域等地的民族)、汉人(北方的汉族、契丹、女真等)、南人(南宋遗民)4个等级。另外,忽必烈废除了科举制度,以堵住汉人入仕之路。

在保证了蒙古人的统治权之后,忽必烈作为一国之君,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政策则有相当建树。

首先,因为蒙古人开阔的视野,元朝的商业繁荣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其次,忽必烈所提倡的兼容并包的思想,使得元人首次拥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很少有思想文化禁锢,也使得元朝文化取得了大发展。

朱元璋的擘画,优劣参差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没有满足于简单继承前朝的制度,而是在参考前面历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颇有决断的革新。

明朝的各项制度可以说是相当有特色的。就效果而言,朱元璋的革新则是优劣参差。

就设计得比较好的制度而言,首先是值得一提的便是朱元璋所设立的卫所兵制

卫所兵制兼具征兵、募兵之长,养兵百万,不废百姓一粒米。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既使军队可保卫国家安全,又防止了武人专权。

其次,朱元璋所实施的扶植自耕农,奖励移民垦荒屯田的经济政策也比较成功,加上重新丈量土地使得赋役负担更加公平,因此明初的小农阶层生活整体不错。

另外,明代的官员乃是历代最清廉的官员,朱元璋治贪绝不心慈手软,刑罚之重令人闻之惊颤,但是通过严刑重典实现的清廉,只是一时的压抑,并非根治。

《朱元璋治贪》剧照

另一方面,朱元璋的一些擘画也给明朝遗留了相当大的麻烦。

朱元璋所设计的最不好的制度有两个,其一是不设宰相,其二是特务组织

不设宰相的制度使得明朝尤其是中晚期一直受到宦官专权的影响,而特务组织最终也发展成为明代政治的痛疾。

明中晚期,宦官干政的同时又控制了“东厂”特务组织,两个痼疾纠结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还有些制度,刚开始比较好,随时间推移,便由利变为弊了。比如朱元璋分封子侄为王藩卫中央的策略,在朱元璋在世时固然起到了巩固国防的作用,但朱元璋死后,这些藩王却成了其后世帝王的麻烦。

康熙统一清朝,基本奠定当今中国的版图

康熙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因明清帝王多只用一个年号,故往往以年号代称帝王。

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8岁登基,16岁时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亲政。

清朝立朝时并未在军事上取得完全的胜利,只是与明朝投降势力取得了政治上的妥协。

清朝立国后,明朝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个藩王事实上与清廷分庭抗礼,因此当时清朝并非一个真正统一的王朝。

郑成功在台湾自称南明朝廷,与清廷对峙。

康熙20岁时,宣布撤藩,三藩起兵,康熙花了8年时间平定了三藩。3年后,康熙又统一了台湾,派刘铭传任第一巡抚。至此,清王朝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后来,康熙又花了9年时间平定了蒙古势力噶尔丹的叛乱,击退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150多年的和平。

通过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康熙将清王朝的基业稳定下来,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版图。

慈禧太后守业卖国,简直是近代耻辱

1861年,咸丰帝去世,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诉发动辛西政变,掌控了朝政。

其后的两个皇帝同治(其子)与光绪(其养子)均是傀儡,在1861年至1908年这50年的时间里,慈禧可以说是事实上的统治者。

慈禧的守业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代表清廷守住其统治权,其次才是代表中国守住国家利益。

从第一个层面来讲,慈禧从咸丰帝手中接过清政权时,太平天国当时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慈禧面对如此局面,能够通过倚重汉族地主力量的策略剿灭太平天国,相当不容易。

在内忧外患不断,民主呼声高涨的情况下,直到1908年其死,清政府竟然还未垮台,应该说慈禧的守业也算合格了。

但从第二个层面来讲,慈禧对于中国国家利益的守护,就是个败家子

中日、中法等几场战争下来,不仅赔款高达几亿两白银,还被侵略者割让了台湾,北边则被俄国割走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谓中国近代第一卖国贼。

写在最后

看到这里,你应该对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除了这15个历史事件,你认为还有哪些事件能影响历史走向,欢迎分享,交流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胡人   契丹   中国   明朝   王朝   商朝   节度使   隋朝   古代史   脉络   清朝   政权   重大事件   皇帝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