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分天下的盟约入手,谈谈后期吴蜀联盟是如何达到新高度的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丢失了荆州,建安二十五年时,孟达等人反叛,导致刘备失去了东三郡,此后又战败于夷陵。经过这一系列的战争和失败,刘备的军事实力受损,需要时间恢复。

与此同时,孙权在争夺荆州和征战夷陵的过程中兵力和物资等也在一定程度受到损伤,后又因为拒绝曹魏遣送质子的要求,从而与曹魏交恶。为了缓解来自曹魏的压力,在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派遣使臣前往益州与刘备交好。

刘备接受了孙权的交好,自此蜀吴联盟的关系由破裂转向缓和。此后,蜀、吴两国频繁派遣使臣往来,使得蜀吴之间的联盟关系得以再次建立,陈震在孙吴黄龙元年出使江东与孙权签订中分天下的盟约,蜀汉与孙吴之间的联盟关系因盟约的签订更加密切,双方之间外交使臣的往来直至蜀汉灭亡才结束。

孙权在与曹魏交恶之后,便派遣大臣向刘备求和。刘备不仅同意此次求和,并且派遣宗玮前往吴,由此蜀吴联盟的关系由破裂转向缓和。章武三年四月,刘备因病逝世,孙权派遣立信都尉冯熙前往蜀汉吊唁,“权遣立信都尉冯熙聘于蜀,吊备丧也”。

刘备逝世后,诸葛亮掌管蜀汉的内政外交事务,其担心刘备的逝世可能会影响蜀、吴两国之间已经缓和的外交关系。且当时的尚书邓芝也认为后主刘禅刚继承帝位,年幼威严不足,建议诸葛亮遣大臣前往江吴国重申交好之意,于是在冯熙吊唁刘备丧事后,诸葛亮便派遣邓芝出使孙吴。

同年十一月,邓芝到达江东而孙权因后主幼弱,蜀汉历经荆州之争、夷陵之战力量衰弱,恐蜀汉不能自保故对邓芝避而不见。为了完成使命,邓芝则以此次出使不仅是为保存蜀汉,也是有益于孙吴为出发点,上表孙权请求面见。

得到孙权接见后,邓芝分析了吴蜀重结联盟的优势与孙权遣送质子入魏将会对于孙吴产生的恶果。听了邓芝的分析后,孙权思虑良久决定与蜀汉交好联合,并断绝了与曹魏之间的往来。

从孙权对待邓芝的态度由避而不见到“绝魏,与蜀连和”的转变,可见,在吴蜀联盟关系重建的过程当中,此时的孙吴占据主导地位。

邓芝此次出使江东为显示诚意,将蜀汉出产的马匹、蜀锦以及其他蜀地的特色产物赠予孙权,孙权以江东特有的产物回赠蜀汉,自邓芝出使孙吴后,蜀汉与孙吴之间的遣使往来经常且频繁地进行,孙吴不仅承诺断绝与曹魏之间的外交往来,并派遣使者辅义中郎将张温出使蜀汉。

张温此次出使不仅身负继续交好蜀汉的的使命,同时也是代表孙权向诸葛亮解释孙吴继续与曹魏往来的原因,并携带孙权说明具体情形的书信一封,以打消蜀汉的疑虑,巩固孙吴与蜀汉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可知稳定蜀吴联盟对于孙吴政权重要性。

孙吴黄武三年(224)九月,魏文帝出兵广陵伐吴,但被长江阻隔而退兵,“九月,魏文帝出广陵,望大江,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乃还”。文帝虽然退兵,但是孙吴却十分忌惮曹魏,所以在诸葛亮再次派遣邓芝出使孙吴重结蜀吴联盟之时,孙权把内忧外患的局势告知邓芝,以此证明此时蜀汉求和与重建蜀吴联盟对孙吴的重要影响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是岁蜀主又遣邓芝来聘,重结盟好。权谓芝曰:“山民作乱……虑曹丕乘空弄态……幸来求和,于我有利,宜当与通,以自辨定。恐西州不能明孤赤心,用致嫌疑。”

在此次会谈中,孙权与邓芝达成了曹魏是共同敌人的共识,而后就消灭曹魏如何分配天下,二人则有不同的看法。孙权提议孙吴与蜀汉分天下而治,邓芝则认为二主分治不是长久之计,灭曹魏后孙吴与蜀汉各自凭借实力争夺领导天下的霸权。

虽然两国就灭魏后如何处理势力范围的方案未达成一致,但邓芝诚实中肯的回答深得孙权赏识,孙权写书信与诸葛亮夸奖邓芝是联合孙吴与蜀汉的功臣。

依据史料记载分析,邓芝曾经于章武三年和黄武三年两次出使江东,其章武三年出使江东不仅达到交好江东的目的,同时也得到孙权断绝与曹魏往来的承诺。利用此时吴蜀间和平的外交关系,诸葛亮准备出兵镇压蜀汉南中诸郡叛乱的军事部署和战略物资,并于建兴三年平叛南中诸郡的叛乱,同年的十二月回到成都。

诸葛亮回到成都后,又派遣宣信中郎董恢作为副使与昭信校尉费祎使吴,在出使中,费祎据礼回应了孙权的戏谑之语和诸葛恪等人的辩论,守护了蜀汉的尊严。诸葛亮因其应对孙吴君臣的诘问得体,回到蜀国后费祎官职升迁至侍中,此后又被频繁派遣出使孙吴。

孙吴黄龙元年,孙权称帝并派遣使臣前往蜀汉,并要求蜀汉承认孙权的合法地位。当时蜀汉大臣认为孙权称帝名位不正,并主张断绝与孙吴之间联盟关系。

但是掌握政权的诸葛亮认为,若此时接受孙权的要求,蜀汉在北伐时便可不用担心孙吴侵扰后方,可集中军事力量伐魏,如若此时与孙吴断绝外交遣使往来,可能会导致双方交恶导致互相征伐,而曹魏则可坐收渔翁之利。出于上述考虑,诸葛亮选择退让并派遣卫尉陈震出使孙吴。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载:是岁,孙权称尊号,其群臣以并尊二帝来告。议者咸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亮曰:“权有僭逆之心久矣……求掎角之援也……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权僭之罪,未宜明也。”乃遣卫尉陈震庆权正号。

陈震到达孙吴恭贺孙权称帝,表明蜀汉承认孙权政权的合法地位,并且与孙权正式签订了分配天下的盟约。蜀汉与孙吴将天下一分为二,其中徐州、豫州、幽州、青州为孙吴所有,蜀汉则拥有并州、凉州、冀州、兗州,并以函谷关为界限分司州。

蜀汉与孙权在盟约中重申曹魏是共同的敌人,且制定了共同对抗曹魏夺取天下的目标,并约定联盟之间要和平相处,各自驻守自己的疆域不互相攻伐,当一方受到敌人的进攻时,另一方则需讨伐敌人以援助盟国,同时也将同盟之约定传与后人继承。

中分天下的盟约划定了蜀汉与孙吴各自占据的势力范围,防止了因疆域重叠而引发的军事、政治冲突的再现,中分天下盟约的签订,使蜀汉与孙吴之间的联盟关系更加密切。

综上所述,夷陵战后,出于现实的需要,蜀汉与孙吴摒弃前嫌,在外交上通过频繁的遣使往来再度合作,重建蜀吴联盟关系。在中分天下的盟约的推动之下蜀汉与孙吴之间的联盟关系更加密切,合作的程度也进一步加深。

蜀汉建兴十二年五月,孙权率领军队围攻曹魏合肥新城,诸葛亮则领军出武功以援助孙权,缓解江东军队的压力。曹魏则派遣司马懿领兵拒诸葛亮,诸葛亮在与司马懿对峙的过程中,由于长期的操劳以至于积劳成疾而逝。诸葛亮因病逝世后,由蒋琬担任尚书令一职并统领蜀国的军政大事。

诸葛亮的逝世引发蜀国内外的担忧,江东孙权知道诸葛亮逝世后,担忧曹魏趁机攻打蜀汉,所以孙权将驻守巴丘兵卒数量增加数万人。孙吴这样的军事部署一方面是抵抗曹魏的进攻以援助蜀国,另一方面则可以趁曹魏进攻蜀汉之机争夺其疆域。

孙吴在巴丘增兵的军事部署,使得蜀汉高度紧张,听闻孙权增兵的消息后,出于预防突发战争的考虑,蜀汉也增加白帝驻军的数量。为缓和与孙吴之间紧张的局势,宗预奉命出使,《三国志·宗预传》载:

宗预……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于邓芝、费祎。

诸葛亮新逝,孙吴就借故增兵是对蜀汉的试探,而宗预直截了当的回答是对孙权的回应,从孙权与宗预会谈的态度可见,在此时的外交关系中联盟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且在宗预出使孙吴的前后,孙权命令大臣是仪出使蜀汉,再次重申蜀吴联盟之间的友好关系。总的来说,在诸葛亮逝世后,蜀吴之间的联盟虽出现过短暂的波动,但联盟抗魏依然是吴蜀外交的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中分   盟约   蜀汉   荆州   孙吴   使臣   蜀国   联盟   天下   后期   关系   新高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