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吉鸿昌端坐太师椅坦然接受枪刑,只遗憾:没看到抗战胜利

1934年11月24日,在家家户户都吃了午饭准备午休之际,国民党北平陆军监狱行刑队却刚开始出任务。

他们两人一组,押着一个身穿斗篷的男人浩浩荡荡的向东场院刑场出发,偌大的环境中只能听见这个衣衫褴褛的男人行走时脚铐撞击在一起的声音。

距离行刑台数百米的距离,吉鸿昌仿佛走了一生的时间,只不过在临行时,他并没有丝毫的畏惧。

面对着空旷的雪地,纯净的白雪,肃穆的环境。突然,背后一阵疼痛,吉鸿昌被踹倒跪在地上,手向后反绑,连腰都直不起来。但这并没有让吉鸿昌求饶,反而大声说道:

“你们不能朝我后背开枪,给我拿一个椅子过来,我要堂堂正正地看着你们的子弹是怎么打死我的。”

他的声音没有丝毫的颤抖,反而听起来铿锵有力,洪亮的嗓音让拿枪刽子手都抖了一抖。

在不到五米的距离,挺直腰背的吉鸿昌正襟危坐,看着对方缓缓地举起手枪,瞄准自己胸膛的位置,喊出声: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对方扳动扳机的那一刻,吉鸿昌仰着头大声喊出最后的信仰。

随即砰的一声,子弹射进他年轻的胸膛,吉鸿昌就此结束了自己年仅39岁的生命。

看到这样的场景,吉鸿昌的夫人胡洪霞痛苦的失声大哭。她隔着铁栏杆却触碰不到丈夫的身体。直到周围人不忍心再看着她在雪地里用头撞击铁栏杆,胡洪霞才争取到为吉鸿昌收尸的机会。

这是1934年,是东北持续进行抗战的第三年,也是胡洪霞的丈夫英年早逝的第一年。

其实,对于丈夫的离世胡洪霞早有预感,只不过让胡洪霞心痛的是,吉鸿昌不是被国外的敌人所打死,而是被同是中国人的特务所陷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吉鸿昌之死

"恨不抗战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吉鸿昌在英勇就义前被关押在地牢里时做出来的一首诗。他没有纸,没有笔,他就以树枝当做画笔,以大地当做纸。

坐在大牢里的吉鸿昌没有想过自己不是丧命于日军敌人的刀下,不是死在一线前的战场,而是丧生于自己人的手中。

他想不通,为什么大家明明都是中国人,却不能全民族抗战,反而为了蝇头小利,自相残杀。

吉鸿昌永远想不到,与他无冤无仇,更没有任何利益纠葛的宋夫人居然是推动自己被枪杀的最关键一环。

虽然蒋介石和吉鸿昌一开始站在同一阵营,但是因为两人理念不合,使得吉鸿昌最后弃暗投明,他坚持枪口不对准自己人,因此和蒋介石分道扬镳。

1934年,吉鸿昌想要联合其他的部队一起抗战,但是他非但没有成功,反而遭到了蒋介石的监禁。

好在他想尽一切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打动了关押他的工作人员,逃掉之后他就迅速投入到了抗战中。

自此,他也不想着拉动蒋介石和他一起对抗日军。但是在他的事业进行的最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已经被天津的特务盯上。

那是1934年的11月9日,距离他被枪杀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为了隐蔽,将组织工作地点安排在法租界的一个普通的国民饭店。

吉鸿昌当时约好各界代表一起见面。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还在见面前特意换了另一间房。

但吉鸿昌在进门时没有看到整个饭店周围,包括里面的顾客都已经被国民政府的特务占领。

他刚走进房间,还没来得及打招呼,一群黑衣特务就闯进房间,对着房间里的人猛烈射击,直接导致一名代表当场死亡,吉鸿昌也在受重伤之后被逮捕。

吉鸿昌虽然想到在法租界里面活动比较安全,但他没有想到,蒋介石为了抓住他,愿意命令宋夫人出面。

原本吉鸿昌会得到法租界的赔偿,但在宋夫人靠着公款行贿之后,吉鸿昌直接被引渡到民国控制的法庭,变成了蒋介石的囊中之物。

经过长时间流于形式的审判之后,11月24日,吉鸿昌在北平被枪杀。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是昔日战友的蒋介石要对吉鸿昌痛下杀手,甚至不惜派出自己的夫人出门行贿,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过节?他为什么要这么针对吉鸿昌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吉鸿昌的生平。

为什么要针对吉鸿昌

吉鸿昌1895年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农村家庭中,生活比较困苦,家里依靠卖茶叶为生。

小时候的吉鸿昌特别喜欢打架。小时候,就有人和他开玩笑说,这样的人进部队最好了。在耳濡目染中,吉鸿昌有一个当兵的梦想。

恰好他出生时正逢乱世,外国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眼看着越来越多的战争和流离失所的百姓,吉鸿昌萌生了想要保卫国家的心愿。

吉鸿昌才18岁时,听说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他就背着家里人参加了部队。他在冯玉祥的部队里面处处争第一,不畏牺牲,勇于吃苦,这样突出的表现很快就得到了冯玉祥的关注。

这十几年时间中,部队的严格纪律磨炼着吉鸿昌的心智,也锻炼出一个作战能力勇猛能的吉鸿昌。

1924年,吉鸿昌参加了北京政变,在这场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随后,他便在军中担任更加重要的角色。五年之后,他担任了西北军宁夏地区主席和第十军军长。

在32岁的时候,吉鸿昌已经成为了师长,他所率领的部队也被称为铁师。但是这样的攀升速度并没有让他骄傲自大,反而始终想着当时想要救国的心。

他的部队无论在哪个地区,都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因为吉鸿昌同情贫苦的百姓,不仅让部队闲暇的时候帮助百姓收割粮食,要求部队不伤害百姓一分一毫。

吉鸿昌知道自己已经站到这么高的位置,但他从未忘记自己贫困家庭的出身,他知道父亲曾经教导过他,当官就不能发财。

所以吉鸿昌尽管在部队当高官,但是他仍然一心一意想为百姓办实事,他所到之处都在积极地改善民生,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从1933年开始,吉鸿昌就和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民众抗战同盟会,集结各方力量对抗日本的侵略者,甚至收复了多伦多。

从这时候开始,吉鸿昌就已经有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了。

但是因为他一开始参加革命是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冯玉祥是军阀出身,当初和阎锡山一起联合反抗了蒋介石。而吉鸿昌又在冯玉祥的部队担任了师长的职位。

所以从一开始,蒋介石和吉鸿昌就处在对立的阵营。只不过,在冯玉祥失败之后,吉鸿昌才被迫接受了蒋介石部队的改编,出任了第30师的师长。

因此,从一开始,蒋介石就对吉鸿昌有所保留。

除此之外,两个人思想的差异是他们走到决裂的最关键因素。

吉鸿昌一直在极力宣扬抗战。他认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要对抗共同的敌人。但是,蒋介石却并不认为国家的兴亡在于一致对外。他的所作所为无不彰显着卖国求荣的思想,这样的差异导致了两个人根本上的不同。

1930年,吉鸿昌参加了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共同组织的中原大战,进入到蒋介石所在的部队。

但是,在蒋介石要求吉鸿昌进攻红军时,他却拒绝,反而故意在作战途中给对方留下的武器,这让蒋介石十分生气。

这也就是为什么吉鸿昌在1930年被迫带着家眷出国的原因。但仅仅两年后,随着日本侵略者开始进攻上海,远在海外的吉鸿昌心急如焚,毅然决然偷渡回国,奔走在抗战的道路上。

他知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够摆脱被侵略者侵略的命运。所以吉鸿昌在1933年为了争取更多的抗日力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同抗日,同时还联合了冯玉祥和自己的其他朋友,希望他们一起联合起来,共同抗日。

吉鸿昌知道只有全民都统一,赶走了侵略者。才能够实施蒋介石一直宣扬的攘外必先安内。如果国家持续的处于分散的状态,那么绝对会成为其他国家的侵略目标。

吉鸿昌看的是长远的民族大业,蒋介石却看的是个人的利益。

为了民族大义,吉鸿昌团结了自己可以团结的所有力量,甚至将家中的6万元巨额积蓄拿出来当作部队的资金帮助部队运转。

只有团结才能够打败所谓战无不胜的日本军队,但这个时候的蒋介石还在不停地发起内战,消耗彼此部队的力量。

吉鸿昌扎根于心的爱国理念

吉鸿昌虽然一开始战胜几次,但他也并不是战无不胜的,在抗日同盟军一次对抗日的军队活动失败之后,他也并没有放弃,反而开始联系爱国人士,组织出版了一个报刊,叫做《民族战旗》。

吉鸿昌希望能呼唤底层的民众一起加入到抗战的过程当中来。

而这个印刷的地点,就在他家的三楼一个很隐秘的角落,这是他们的秘密印刷所,也是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更被当时的同志称为红楼。

当时就像鲁迅一样,吉鸿昌希望从思想上面影响越来越多年轻的青年,所以他依旧是自掏腰包,购买印刷工具,开设印刷厂房。

他宣传的力度越大,范围越广,蒋介石对他的关注就越高。为了阻止他这样大规模的行动,蒋介石甚至还派出了特务去暗杀吉鸿昌。

就是这次暗杀让吉鸿昌被逮捕,为了掩护其他的同志离开,他被捕入狱,再加上宋夫人在其中依靠金钱的打点关系,吉鸿昌虽然经过了医院的救治伤痛没有影响性命,但进入监狱之后,吉鸿昌仍然被使用了各种各样苍绝人寰的刑法。

吉鸿昌甚至一度被折磨到无法开口说话,这时候敌人就让吉鸿昌把内容写在纸条上。但无论是任何有效的情报,甚至是机密文件,他都没有透露过一个字。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监狱里面,他就这样保持着自己的绝对信仰,坚持着自己的爱国民族主义,甚至还试图依靠自己的力量说服其他狱卒团结起来,一起抗日救国。

为了让大家相信自己,吉鸿昌还在狱中列举了蒋介石的各种罪状,最后导致蒋介石恼羞成怒,最后下令对吉鸿昌执行死刑。

综上所述,其实蒋介石和吉鸿昌还是思想观念上的不同导致了最后的决裂,形成了这样的下场。

但是在临刑前,吉鸿昌都不觉得自己的思想有任何的错误,反而英勇的慷慨就义,用自己的死来证明了他的气节。

同样,吉鸿昌不觉得自己的遭遇有多么的不公平,反而是在感慨自己没有见到中国人打退日本人的那一天。

虽然出生一个贫苦的家庭,但是他的爱国民族思想是从小就积累下来的。尤其是他父亲吉茂对他的影响,吉鸿昌的父亲为人十分正义,严于律己,更宽以待人。在村中有极高的威望,吉茂自小教育孩子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穷志气不能穷。

这样的家庭理念让吉鸿昌从小就产生了一颗爱国心。再加上后期学习的时候,父亲给他看了太多宋朝岳飞、南宋文天祥各种各样舍生取义的故事,让他从小就对民族大义有着深刻的理解。

百听不厌的爱国故事和常年的劳动锻炼,让吉鸿昌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有良好的素质,更从小树立一个良好的三观。

这也是他能一直坚持走到最后的原因。

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他能够获得民心,就是因为他约束手下不准欺负老百姓,对他们十分严格,甚至主动带着吃不饱饭的士兵帮助农民百姓收割农作物。

而这时候,其他的小军官包括蒋介石在内不仅在以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敛财,试图从老百姓身上搜刮财物,还用各种各样的粗鲁方式在压榨他们。只可惜,这样一位愿意为百姓做实事的好人却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太师椅   租界   爱国   侵略者   特务   蒋介石   坦然   夫人   部队   遗憾   民族   百姓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