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间不值得

1788年2月22日,哲学家亚瑟·叔本华出生。提到叔本华这个名字,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悲观主义,而且是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

亚瑟·叔本华

叔本华是二十世纪之后的哲学研究绕不开的人物。在他之前,理性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非理性的情感、意志、欲望都不被重视,甚至遭到贬低和压抑。而叔本华改变了这种局面,他开非理性主义哲学、悲观论的先河,启发了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说,自他之后的哲学家如尼采、弗洛伊德、荣格、柏格森、海德格尔、萨特、维特根斯坦,无不受他影响至深。

不明就里的人,可能认为叔本华是饱藏人间冷暖才会这样的。其实,叔本华出生商贾之家,终身不为生计考虑,还养着仆人,他终身未婚,也没有生儿养女的困扰。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描绘出了人间不值得。

亚瑟·叔本华名言

叔本华说过:“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他酣睡时,而不幸的人最不幸的时刻,就是在他觉醒的瞬间。在苦恼的人生中,由于有死亡,可以得到一种慰藉。”或许叔本华“痛苦地”走完了他72年的人生,终于等来了他所说的心灵慰藉,他认为活着才是惩罚,是人类赎罪的行为,而永恒的寂灭,才是真正通往幸福的终点。

叔本华的名字似乎一直和“悲观主义”的标签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说,厌世的人看了,会想自杀。比如,曾青年时的尼采非常着迷于叔本华。到了晚年,尼采用“超人”理论战胜了悲观主义,再回顾起年轻时的沉迷,他开始斥之为颓废和虚无主义,他控诉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刺杀了他的青春梦想和快乐,而他一辈子都在用意志克服这种创伤”。可见,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确实杀伤力强大。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就是由“欲”所构建的一个实体存在而已。无论是生命的产生,还是存活的过程;无论是人生存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还是物质与精神的满足状态,皆由“欲”而来,并延续着生命的整个过程。欲望这东西,似乎它的出现就是让人一生马不停蹄不断追求又始终无法满足、驱使人“努力”的一种存在,生生不息的幻象。

叔本华认为: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这才是人生的终极要素。人在屏蔽了痛苦与苦恼之后,也只剩下倦怠。正如贫穷是人们苦恼的常见原因一样,厌倦是上流社会的祸害。那么大家可能问这么悲观的一个人,怎么还活到了72岁?

尼采

叔本华是悲观的,但同时也是乐观的。他看透人生的同时,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是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一种揭示,目的是让我们认识世界真相之后,然后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也就是说,叔本华所讲的悲观主义是人生的底色,或者说悲观才是希望的土壤。那么,要想长出所谓的人生希望,一定要是在悲观主义这片土壤上。有人说,看戏剧要看悲剧,因为悲剧才有大智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为了避免人们对他的文字有所误解,他在临终时留下了这么一句遗言;“希望爱好他哲学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独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学。”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叔本华的“悲观”。《野草》,鲁迅先生的小说,把人放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个维度上揭示人的悲观境遇。在鲁迅先生看来,人们在对自己的现实处境有种种不满时,最容易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用鲁迅的话说,只能站在悲观的土壤上、绝望的田埂上,杀出一条血路来。鲁迅的小说,从底层逻辑上来看,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世界真相的揭露,与叔本华一致。

《野草》

叔本华和鲁迅思想都有一个潜意识,就是希望我们看破世界、个体生命的真相,回到这个世界、个体生命的最本真状态上来思考,重新“认识自己……因为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曾经有档脱口秀节目李诞在其中说过:“人间不值得”,很多网友只记住了这句很丧的话,其实这个全句应该是:“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不值得大家这么不开心”,其实也是说人生需要审视,要找到什么才是不值得。

叔本华认为,人类要摆脱痛苦,就是要禁欲,摆脱意志束缚,否定生命意志,禁绝一切欲望。从世俗上来说,禁绝一切欲望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从人类学、伦理学上来讲,这是不符合人类长存下去的。就像我国道家思想说的的解决办法一样,就是要人们消除自我私欲而“顺道而为”,但在如何顺道而为,道家并没有讲得明白,一般人也不易操作。如果我们抛开解决办法,单独看叔本华对世界真相的揭示和论述,其实对我们认识世界、处理人生事务还是很有帮助的。

还有就是叔本华认为,人活着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的人,就会越痛苦。就像刚创业的人,历会失败后的痛苦,往往与他当初追求梦想的期望成正比。这虽然是一个看似没有什么变化,仅仅是心智的一个转变,但却是做事至关重要的所在。所以我们有一句俗语就是做最坏的打算但要做最坏的准备。

所以,在处理诸如婚姻、交朋友、创业等等人生事务上,我们唯有持悲观主义为底色,千万别被自己的期望和想象给欺骗了。当我们以悲观主义为底色了,有可能我们就会有意外的惊喜。由此,一点小小的感动,一点小小的收获,都会让我们感激涕零,敬畏上天的馈赠,这就是人生幸福的秘密。若不然,我们可能就忽略了这些小感动、小确幸,始终追求那些缥缈而宏大的胜利,结局一定可能是我们从未活得实在过、踏实过、幸福过。

人生如果以悲观为底色,那么每一点成长,每一点收获都会让一个人感到无比的满足,有的人觉得幸福很容易得到,有人觉得很难,这也许就是知足者常乐的意义吧,所以这才是叔本华想向我们表达的悲观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尼采   鲁迅   悲观主义   底色   悲观   意志   痛苦   人间   人生   叔本华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