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丰:做三产融合的“五彩湘茶”产业领跑者

本报记者 程小旭 王丽华

从一家濒临破产的乡镇茶厂,到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19家的大型集团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跻身全国百强茶企综合实力4强,湘丰茶业集团用了20多年。湘丰茶业集团的发展历程成为诠释湖南“五彩湘茶”产业发展的生动案例。

近年来,作为湖南乡村振兴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茶产业发展渐入佳境,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2021年达101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今年1月中旬召开的湖南省“两会”上,省长毛伟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布局包括“五彩湘茶”在内的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湘丰茶业集团董事长汤程霖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湘丰茶业将抓住良好政策机遇,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五彩湘茶”产业领跑者,带动更多乡村群众增收致富。

三产融合 实现“双零双赢”

茶叶是湖南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已形成“潇湘绿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五大区域公用品牌,“三湘四水五彩茶”竞相发展的格局。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湘丰集团目前已形成茶苗繁育、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业旅游、茶文化传播、茶叶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运营等完备的全链条产业,自有茶叶基地5.5万亩,整合控制35万亩。产品体系主要包括绿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调配茶六大品类100余款,在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和乡村均有销售,并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200多万美元,公司被授予“湖南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标杆龙头企业”。

湘丰集团“三产融合,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打通了一二三产业,深入挖掘现有资产和资源的价值,变产区为景区,变茶园为公园,使产业链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拓宽了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在三产融合实施过程中,湘丰集团广泛开展与村级经济的合作,谋划企业与农村、农业、农户的共同发展,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为有效解决农民缺资金、缺技术和怕自然灾害、怕价格下滑影响收入的难题,公司采用合作社鲜叶直补模式,从合作社收购的鲜叶原料,按市场价核算鲜叶总价值的15%直补给合作社,用于鼓励合作社规范茶园管理、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等,合作社对成员按股金份额进行盈余返还。该模式实现了“双零双赢”,即农民零风险、零投入,公司少投入、少用工,农民、公司均受益,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双轮驱动 争做领军企业

汤程霖说,湘丰茶业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已开展了长达20多年的战略合作,使得湘丰在茶园培管、生产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得到了质的提升。之后,又陆续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中南大学等多个科研院所达成了院企战略合作,全方位为湘丰产品的科研创新、生产加工提供技术指导和质量监控。

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得湘丰的产品质量更有保障。根据茶园抽样检测,农残全项指标均达到国内外相关认证标准。公司先后取得ISO9001、ISO14001及欧盟有机、美加有机、日本有机、雨林联盟、公平贸易、HACCP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

湘丰已形成规模庞大的全自动智能化茶叶加工装备产能,在全国茶叶装备行业内的市场占有率居领先地位。汤程霖表示,集团旗下的湘丰智能装备公司研制了炒青绿茶、香茶、红茶和黑茶生产线等一系列茶叶加工生产线,大部分是行业首创,取得知识产权,相关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茶叶加工装备实现了从初级自动化阶段向自动控制阶段和数据化阶段的升级。

在做到“生产+研发”“做茶+做设备”的同时,湘丰也积极谋划“产业+资本”双轮驱动,通过对内和对外的产业和资产重组,实现优势资源聚集和效益最大化,促进茶主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他表示,湘丰集团下一步将围绕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际、产业与科技、线上与线下、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厘定生态茶叶种植园、茶产业聚集发展产业园、茶旅文化体验园、智能装备科技园等园区发展蓝图。实现全省122个县(市、区)全覆盖和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销售体验店全覆盖,全球“一带一路”有关国家销售代表全覆盖。以“产业+资本”成就百年品牌、百亿产业两大目标,争做全国茶产业领军企业,“共筑一个乡村美、茶农富、农业强的湘丰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湖南   双轮   产业   茶园   龙头企业   红茶   合作社   茶叶   乡村   优势   装备   加工   农业   集团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