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米消费量下降,肉食比重升高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综合编译 贾晓静

中国台湾台北西门町的午餐时间,上班族和游客挤在街边小摊前,快速挑选着中意的餐点。蒸饺、烤肉、煎饼、甜食……商家为人们提供了花样繁多的食品。不过,许多人的餐盘上少了米饭。现在,它成了偶尔才出现的“配角”。

几个世纪以来,大米一直在亚洲饮食中占主导地位,但最近几十年来,这种饮食传统正在悄悄改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城市化、居民收入增加、气候变化、饮食观念改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亚洲各国出现了类似的趋势:对米饭的需求量越来越低。

在中国台湾,过去50年里,随着水稻替代品和“超级食品”的兴起,大米人均消费量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小时候我吃了很多米饭,现在我更喜欢吃蔬菜、鱼和肉,为了健康。”24岁的林冠博(音)告诉英国路透社,他在食品上的整体支出增加了,花在米饭上的钱却越来越少。

路透社称,全球大米生产和消费的90%在亚洲,但在许多亚洲人的餐桌上,米饭不再是“绝对的主角”。“1961年以来,中国香港的人均大米消费量下降了60%,日本下降了近一半。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鱼、肉、奶制品、水果和蔬菜的消费量显著上升。”路透社写道。

在韩国,高高地堆在碗里的米饭被称为“冒尖饭”。韩国《韩民族日报》称,农业社会以来,“冒尖饭”一直是韩国人“力量的来源”,但2022年,韩国人的肉类消费量首次超过了大米。“这意味着,长期作为韩国人主食的大米,正式让位给肉类。”

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韩国三大肉类(猪肉、牛肉、鸡肉)的人均消费量为58.4公斤,比2002年的33.5公斤增加了74%。与此同时,人均大米消费量创下历史新低。韩国统计厅发布的调查显示,2022年,韩国人均消费大米56.7公斤,比1992年的112公斤减少了近一半。

“现在,(每个)韩国人每天只消费一碗米饭。”《韩民族日报》称,韩国的大米消费量减少是“趋势性”的,未来10年,预计每年还将减少2%。

香港《南华早报》称,传统上,亚洲人以植物性饮食为主,肉类只是餐桌上的点缀,主要原因之一是成本。“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肉类通常是负担不起的……直到19世纪末,日本还普遍禁止吃肉。比起红肉,人们更多消费的是鱼。但现在,亚洲人对高脂肪、高纳的肉类加工食物的渴望几乎和美国人一样多……在东京,人们消费的红肉已经超过海鲜。”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称,过去几十年里,东亚地区的肉类生产、贸易和消费高速增长,“通过肉类商品等的周转,亚洲国家相互连接,并与更广泛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罗德·文告诉路透社,世界上60%的贫困人口生活在亚太地区,大米是他们重要的能量来源。从这个角度来看,大米仍然是亚洲地区不可或缺的食物。“大米养活了穷人……只要贫困存在,人们就依然需要大米。”

FAO高级经济学家大卫·达维告诉路透社,在亚洲,以米饭为主的饮食习惯很难被取代,大米仍然是亚洲最重要的作物,它是亚洲人饮食的关键部分,也是亚洲文化的象征。不过,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更加丰富,未来,它的重要性可能有所降低,因为“你不再靠米饭填饱肚子”。

对林冠博来说,米饭仍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吃或不吃,它就在那里。”他说,“我们可能吃得少了,但对我和家人来说,没有米饭的生活是不完整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消费量   粮农组织   亚洲   大米   林冠   路透社   韩国   日本   肉食   肉类   米饭   比重   餐桌   韩国人   亚洲人   饮食   来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