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是昏君还是明君

#历史开讲#


隋炀帝被认为是史上著名的昏君,世人给隋炀帝这样的评价,是基于以下三个主要原因:其一,他是一个亡国皇帝,就是我们所谓的“败家子”。其二,他奢侈靡华,荒淫无道。其三,他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不顾人民死活。

有人说:“评论历史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要看他历史活动的社会意义,是进步还是反动。”从这点来说,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他还可能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或者可以这样说:“在所有的亡国皇帝中,隋炀帝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他虽不是明君,但也没有必要给他扣上昏君的帽子。”

【隋朝】:581年~619年

【隋朝两个盛世/治世】:

“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

“大业盛世”:隋炀帝·杨广

【隋朝皇帝庙号】:

隋太祖:杨忠

隋高祖:杨坚

隋世祖:杨广

隋世宗:杨昭(元德太子)

【隋朝皇帝谥号】:

⚜️杨忠:隋武元帝

⚜️杨坚:隋文帝

⚜️杨广:隋明帝·隋闵帝·隋炀帝

⚜️杨昭(元德太子):隋成帝

⚜️杨侑:隋恭帝(李渊拥立,后建“唐”)

⚜️杨浩:(宇文化及拥立,后立国“许”)

⚜️杨侗:隋恭帝(王世充拥立,后立国“郑”)

在隋朝之前,中国经历了百年的大乱世,魏晋南北朝经历了长达369年。后来,杨坚夺了宇文家的江山,定国号为“隋”。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嫡次子,家中排行老二。581年杨广被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他立有大功,并笼络了一批人材。

当时,老大杨勇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杨广想要继承皇位,就必须先当上太子。于是,在他的长期运作下,于公元600年,杨坚一气之下废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35岁登基,成了隋朝第二个皇帝。在他登基之后,他做了很多大事,有些尽管已经过去了千百年,但依旧造福百姓的大事。


根据当代历史学者的不完全总结,杨广总共创造了这么多个“史上第一”:

第一次开凿了“利在千秋”的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

第一次建起了被誉为“土木工程里程碑”的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第一次创建了有防御体系的活动宫殿城市和报警器;

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医校“太医署”和古代最精美的图书馆;

第一次进行了空前的文化建设,整理了数千部文化典籍;

第一次在中国修筑了25000多里的交通干路,建起全国空前的水陆交通网络和水利灌溉系统;

第一次开拓了“过于秦汉远矣”和超过唐宗宋祖的疆域;

第一次扶植了佛教宗派的产生,开始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第一次有了领先世界的外伤断肠吻合手术的记载;

第一次在法律上废除“十恶”之条;

第一次取消商品入市税;

第一次免除妇女的课税,揭开了取消妇女人头税的序幕;

第一次确立了为以后历代沿袭的教坊制和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文艺演出队伍;

第一次在京都设立专管少数民族的“四方馆”,提出“混一戎夏”、诸族一家的思想政策,把郡县制推广到西域;

第一次在“无隔华夷”的开放政策下,隆重接待数十国使团、商人及留学生,进行了空前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这些“史上第一”,均是杨广在位的14年间发生,有些是他直接推动的,有些则不早不晚恰好发生在他的时代。

不难看出,只有追求开创性事业、具有原创性视野的帝王,才有魄力、有能力造就这么多突破性的纪录。

这不是一个蝇营狗苟、荒淫纵乐的亡国之君做得出来的。

洛阳人和扬州人应该感谢隋炀帝,洛阳从西周起,陆续有九个王朝在此建都,因而被誉为九朝古都。隋炀帝继位后立即在此建立新都。建好后,洛阳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以致在隋以后的唐代一直被称做为东都。扬州城的兴衰更是离不开隋炀帝和他举全国之力量修建的大运河,到了明清时,扬州的经济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没有隋炀帝,没有大运河,哪会有春风十里的扬州。扬州,作为一个王朝的缩影,留下了隋炀帝很多故事。扬州,是隋炀帝事业的起点,也是生命的终点。

隋炀帝在文才方面也不是平庸之徒。史书说他自幼聪颖,敏慧好学,颇有文才。他一生之中作了不少有一定水平的诗赋、歌词,而且整理、收集了一部分文集以传后世。隋宫中流传的音乐,有很多是采用了杨广所作的歌词,颇有南朝华丽之风。在中国历代皇帝中,隋炀帝的文采虽然不能和南唐后主、北宋徽宗这些才子相比,但亦绝非泛泛之辈。


可是,杨广太急迫了,他是天生的浪子,不顾一切,随心随意。

明明,隋朝建国还短,根基不稳,但他却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对外战争,劳民伤财。

明明,长达百年的乱世才刚刚结束,百姓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火,民不聊生,但他坐着豪华奢侈的船去游江南。

明明,他才登基没几年,但却急迫的改革又改革,造成朝堂混乱,人心溃散。

唐初名臣魏征就说过:“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归根到底,隋炀帝因为太有才了,恃才傲物,听不进劝,自己做了桀纣都不知道呀。

中国从有历史叙事开始,就假定了一个历史事实:亡国之君没有一个好东西。

在儒家的君主养成课中,一个好君主如果亡了国,那它教君主为善的整个理论基础就站不住了。所以,亡了国的君主,只能,必须是坏君主。

隋炀帝杨广的亡国,则更加复杂。

隋炀帝错就错在,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短期内连续兴办大役,已经超越了民力的负担。

大业元年(605年),一年内,他就掘长堑、营东都、开运河、造龙舟、游江都,役使了几百万子民。

他干的事情,每一件都是好的,但加在一起,限期完成,就形成苛政,乃至暴政。

隋炀帝时期,全国人口4600万,8年时间就动用了3000多万人次,平均每年征用400万左右的劳动力,将近总人口的1/10,几乎是全国男丁的总数。

民力透支,已达极限。

接下来,大业八年(612年)至十年(614年),连续3年,三征高句丽。终于把隋王朝逐步拖垮了。

一个死后落寞的亡国之君,从此定格为历史的反面典型,成为臣子调教君王的教案。

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荒淫故事,但很少人知道,他虽然不是一代明君,至少不是庸君,不是昏君。


历史翻过一页又一页,他的名字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昏君   王朝   隋朝   洛阳   扬州   亡国   君主   太子   皇帝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