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之间的权力交接,真的是和平禅让吗?

曹丕废汉称帝后,曾说过“舜禹之事,朕知之矣”,等于告知天下人谁有实力谁就可以不顾大义篡位为帝。那么当初尧舜禹和平禅让的传说是真的吗?

传说帝尧是帝挚的弟弟,帝喾的儿子,史称他“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在位期间“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共在位九十八年,不过即位第七十年的时候就考察舜了,所以后二十八年实际是舜在执掌政事。

尧也考虑过传位给嫡长子丹朱,但丹朱为人不肖。尧认为传位给丹朱会“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而传位给舜则是“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相比较下,不能“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尧最终还是选择让位给舜。舜也是会做人,坚持不肯即位,而是让位给丹朱,但“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这才顺应天意即位为帝。舜晚年也学尧的传位方式而将大位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由此看来,尧舜禹时期领袖地位的继承过程是十分和平的,而正史对尧舜禹传位之事的记载都是以贤禅位,历朝历代的儒家对此也是不停赞美与讴歌。然而翻阅先秦的文献,却发现还有不同的声音。

从战国开始,与尧舜禹禅让传说同流行的还有帝位篡夺说。《竹书纪年》中有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

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也认为篡位夺权更可信。在《韩非子》一书中有以下记载: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察四王之情,贪得人之意也;度其行,暴乱之兵也。”

“(天下)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是以有弑君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刹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

可见在韩非子看来禅让完全是政治上的欺骗手段,尧舜也不是贤王,他们的权力交接充满了腥风血雨。

那么,尧舜禹时代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首先,自黄帝统一天下到唐尧时期,已经过去数百年了,在当时相对发达的黄河流域一定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且来源于不同族姓的强大部落联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应该也相对稳定。既如此,联盟高层肯定已经具有相当高明的政治智慧或通过和平方式或通过必要的妥协而进行权力交接。“禅让”是和平方式,那么即便是发生暴力篡位的情况,应该也是多方妥协的结果,过程和影响都有限。

其次,据记载,尧在位九十八年,前七十年“亲政”,后二十八年“令舜摄行天子之政”,但尧仍保有最高首领的地位。但任何一个个人都不大可能有这样长的寿命,所以尧在位的近百年很可能是他所属的陶唐部族执政近百年,之后舜所属的虞氏部落势力渐强,慢慢赶上了陶唐,再经过二十八年的缓冲期顺利进行权力交接,至于这二十八年间很可能也经历过陶唐竭力抑制虞氏部落崛起,奈何大势所趋,最终败下阵来。

虞舜到夏禹之前情况也类似。舜在尧晚年“摄政”二十八年,即位后又在位四十二年,如此长的时间也不像是个人执政时间,很可能也是虞氏部落整体的执政时间。

若以这样的角度再去看这段上古时期的历史,“舜殛鲧而用禹”“禹逼舜”“天下谓禹名传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等记载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可以想象到当初虞舜和夏禹两大部落为争夺天下共主之位而进行斗争,最终长江后浪推前浪,虞舜败给了夏禹。

但这段历史毕竟过去了四千多年,史书对其的记载大相径庭,从不同角度看尧舜禹的权力交接又有不同的体会。真相也终究是湮没在了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韩非子   夏禹   权力   帝位   尧舜   匹夫   尧舜禹   为人   和平   部落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