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半夜来客

作者:张伯生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1944年春末的一天夜里12点多钟,我同母亲在东屋正在熟睡中,突然被房顶上的行人走动而惊醒。急忙坐了起来。母亲小声对我说:“是不是前几天那个疯子又来了?”

前些日子,曾有个疯子半夜在我们几家房顶上跑来跑去,还让各家给他送东西吃,折腾得几家老中幼到天亮都没合眼。后来才得知,他是闫各庄镇附近的黑崖子村人,因漂亮的妻子被伪军抢走而逼疯的。这一次我们静静地听着,他脚步很轻,不像那个疯子。估摸着是从北向南而来,可能是顺屋后杏树上爬到房顶的。顿时听着这个人从东墙上滑下来,慢慢地敲着我家的门,轻轻说:“姥姥,我是大胆(乳名叫大胆,学名叫李荫齐)。”母亲说:“噢!是大外甥。”我赶忙下地出去给他开开门,他迅速进到屋里。

母亲想点着灯,他说:“不能点灯,不然会被敌人发现,你们把窗户用布遮上吧!”母亲问他吃饭了没有?他说,与敌人周旋了两天,水饭未进。母亲赶紧烧小灶(大灶套起来的小灶,烧饭无烟),蒸剩饭、剩菜,还煮了仅有的四个鸡蛋,又拿出过春节留下来的少半瓶白酒,让外甥边吃边喝。

我们看着他坐在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吃东西,看样子真是饿得够呛。母亲心疼地对他说:“你今天住在家里吧,好好休息一下。” 他说:“不行,我还有特殊任务!”我说:“三更半夜的还要到哪儿去呀?”他说到闫各庄据点去。母亲说:“这不是送死吗?”“姥姥,您不知道,今晨鸡叫两遍前,必须拿到重要情报!”“什么?敌人会给你情报?”他点了点头说:“是,就在闫各庄东边藕塘的坟圈子里,最后一个高坟顶上(那时坟顶上都压着一块四四方方的土草堆块,每年清明节,亲人们上坟时用它压白纸条,以表达思念之情)。”“谁给你送的呀?”“我的老同学,他是县城里莲花池人,当伪军了。”我问,他可靠吗?他回答:“可能实现,也可能受骗,两手准备吧。”“万一敌人把你抓住怎么办?”我说。“不可能,我手中有枪,绝不会让他们活捉我!”我说:“我跟你一起去,早在学校上学时就在藕塘旁玩,那里的一草一木我都特别熟悉。”他用筷子指着我说:“绝对不行,我今天傍晚已看过具体位置了,刘区长特别告诉我,这任务不能交给民兵们干,一是太危险,二是怕走漏消息,所以你们万万不能向外人泄露,不然会被杀头的!这几天您们不要出去,关上大门在家,刘区长他们一伙人在薛庄庄西头,天亮前来接应我。”他沉思了一会儿又说:“姥姥,我万一出了事,您们千万不要去领尸,否则您们都会被敌人抓走的。”他边吃边谈了当时国内外反法西斯打日本的大好形势。他说日本鬼子灭亡的时间不长了。母亲担心他的安全,含着眼泪说:“这太冒险了,你们当八路军的就是干冒险的事儿。”他说:“我六姨父(指文伯英,当时已在抗日地方政府工作)为摸敌情,还去敌人据点赶过集,那不更危险吗?”母亲说:“你们都是不怕死的人!”他说:“救中国嘛,怕死怎么救中国呀!”时间大概过午夜两点左右钟,他告别了我们,跳过墙头离去。我们更加提心吊胆,怕出意外,就披着衣服坐在炕上,到天亮也没听到枪声,深深觉得外甥他半夜来家是为了向老人交底的,怕出现不幸,使亲人们心里有个数……

他走后第三天早上六点多钟,从正北方向距我村五六里处的康刘毕段村东,突然传来一阵阵枪声。那地方的公路两侧都是沙丘地带,八路军部队在拂晓前埋伏在那儿,隐蔽在那里,当伪军一大早从县城里出来,押着运给养的几辆大车通过埋伏圈时,八路军仅用半个来小时就将伪军两个小队和中队长及运粮车全部解决了。这就是1944年春末区财粮助理李荫齐及时获得重要情报的结果和八路军火速行动的胜利!

注:李荫齐是我大姐的长子,李晓明的大哥,他比我大几岁,家住乐亭城东北双庙村。我村大尖坨和薛庄距闫各庄镇不到3里地,是三角地段。闫各庄镇距乐亭30里。

(作者张伯生,闫各庄大尖坨村人,冀东水泥厂原工会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乐亭   大口   伪军   小灶   房顶   外甥   来客   姥姥   疯子   半夜   敌人   母亲   红色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