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李巡抚的历史原型是谁?他是好人吗

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铺垫后,终于迎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结局。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马文才公然徇私枉法,草菅人命,要将帅、丰二人一齐斩杀。#显微镜下的大明#

程仁清策马及时赶到,以银枪投壶之技掷出飞刀,打落了刽子手的屠刀。原来奉兴巡抚李世达已经和程仁清一起赶到了法场。

李巡抚叫停了行刑,并重启了对《丝绢全书》的调查。

在公堂上,程仁清火力全开,侃侃而谈。先是从《丝绢全书》一则土地交易的记录中,当堂找到了马文才科举舞弊的证据。

随后又以一本空白的仵作文书,诈出了通判宋林二十年前谋杀帅敦诚夫妇的真相。

在整个庭审过程中,李巡抚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说起话来却句句绵里藏针,暗含机锋。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看到这里,许多观众都会生出疑问,这个李巡抚到底是谁?他是个好人吗?他会为帅家默主持公道吗?

其实,在马伯庸先生的原著中,第一位参与了“人丁丝绢”一案调查的应天巡抚,并不是李世达,而是另外一位名人。

他的名字,您一定耳熟能详,就是鼎鼎大名的海瑞海青天。

在历史上,海瑞确实曾经积极督促过人丁丝绢案的调查。而且这位海青天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出了名的认死理,另外一个则是出了名的爱惜百姓。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若帅家默落到他的手里,一定能洗雪冤情,而“人丁丝绢案”的真相,也必然会大白于天下。

不过可惜的是,海瑞刚刚向徽州府下了牌票,要求“仰府查议报夺”,就在十五天后离职了。

没有了海青天的督促,“人丁丝绢案”的调查也就此搁置,再无进展。

也就是说,海瑞根本就没有真正参与过“人丁丝绢”案的调查。

原著中第二位介入“人丁丝绢案”调查的应天巡抚,名叫鲍希贤。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不过可能是因为这个鲍希贤太过于籍籍无名了,翻遍《明史》和《明实录》,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史料。

于是马伯庸先生在编剧时,便大笔一挥,把他给替换成了另一位名臣李世达。

这个李世达赫赫有名,不但《明史》中有专门的传记,还有各类野史丰富他的人设。

用李世达来作为电视剧中最大的BOSS,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李世达是什么样子的呢?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李世达,字子成,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同年授官户部主事。

其后屡获升迁,历任山东、浙江巡抚、右副都御史、漕运总督、南京兵部、吏部的侍郎、尚书,以及刑部尚书、左都御史等高官。

李世达做过漕运总督,对水利方面的事情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在《明史》中,记载了很多他关于水利工程的建议,都被神宗皇帝所采纳。

从操守上来讲,李世达这个人应该算是个清官,不过却比不得海瑞的刚介和风骨。

海瑞的清,是一种道德洁癖般的特立独行。而李世达的清,则更多的是在大事上守住最后的底线,小事上和光同尘。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另外,《明史》上记载了很多李世达对当时罪案的意见和看法,总体而言都能保持公正与公平。

特别是一些对太监和外戚犯法的案件,他也能据理力争,让这些人得到应有惩罚。

不过,有两件事也反映出他存在着不把下民百姓当一回事的思想。

据《明史》记载,有个大兴知县,名叫王阶。他在参加祭祀孔庙的大典时,殴打了一名乐舞生。

那什么是乐舞生呢?就是在祭祀大典上负责奏乐和舞蹈的男孩子。

乐舞生一般都是在民间,选择长相俊秀的男孩来充当的。这个知县大概是有些恶癖,看中一个乐舞生,便上前去调戏,不料,却被人家峻拒。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知县恼羞成怒,便殴打了这个孩子。事情闹到刑部,准备择日开审。

这个王阶大概是有些能量的,在京里上下打点,意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料,事情却被皇帝明神宗知道了。

他想看看刑部能不能公正判案,便派了两个锦衣卫,暗中去旁听案件的审理。

谁知锦衣卫刚到大堂,就被案件的主审官孙承荣给识破了身份。

孙承荣在案子的审理过程中可能有什么猫腻,怕被锦衣卫看出马脚。便和锦衣卫争吵起来,主动把事情闹大,不许他们进入大堂观看审案过程。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事后,明神宗责问李世达,他却回答道:“偷偷摸摸的侦查,不合大体,孙承荣做的没有什么不对的。”

明神宗被气七窍生烟,却也无可奈何。因为案卷已经被他们做得天衣无缝,挑不出任何毛病来。最后,明神宗只能将孙承荣罚俸了事,而那个施暴者王阶竟因此而逃过了处分。

在李世达心目中,官吏审案是不应该受到锦衣卫的监督的,这关系到官吏的体面和官僚系统的权威。

这些都远比一个低贱小民的冤屈和尊严更为重要。

无独有偶,还有另外一件事也能体现出李世达的这种思想。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浙江有一年发生了大饥荒,朝廷无粮可以用于赈灾。于是有人便提出建议,让犯罪的人向官府缴纳粮食以赎罪。

这样一来,损有余而补不足,就可获得粮食,救活无数濒死的灾民了。

神宗皇帝有些意动,可李世达却公然上书反对。他说:

“法令不可废除,宁可让皇帝下令特赦罪犯,也不要让他们出粮赎罪。特赦的话,是皇帝自己去施恩,法令仍不受影响。而放开罪犯赎罪,则人们以后就不会把犯罪当一回事了。”

一番冠冕堂皇大道理,把神宗皇帝堵得无话可说,此事也就从此不了了之了。

当然,至于赈灾的粮食从哪里出?饥民会不会因为他的这一番道理而饿死?则通通不在他的考虑之列。

从这里看来,李世达嘴中这个法令,其实是自己所处的那个官僚体系的运转秩序和规则。

他把这个看得要比万千饥民的生命还要重要。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万历二十一年,李世达与吏部尚书孙鑨一起主持对官员的考察。

在这次考察中,他们把自己认为的,所谓执政者的“私党”全部罢斥。

受到此次京察反噬,东林党人赵南星被人弹劾“专权职党、贬罚三官”的罪名。

李世达上书为他辩驳,却不为皇帝所认可。他愤而求去,未被批准。

不久,吏部侍郞赵用贤也因为一起退婚事件,遭到了言官的攻击。

李世达再次上书为他辩白,却遭到郎中杨应宿、郑材的弹劾。

他再次求去,获恩准退休,于七年后去世。

以上三起事件可以看作是明未党争前奏,其实早已混淆了事件本来的面目,成为各大利益集团相互斗争的工具。

而李世达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未必如史书表面上呈现出来的那样正义。

回到前面的问题,李世达是个好人吗?他会为帅家默主持公道吗?

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笼统的讲,李世达是个清官,做过很多好事,却未必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他只是一个传统的意义上的官僚。

在他眼中,官僚体系的权威和运转秩序,远比一个低贱小民的冤屈和尊严更为重要!

至于他会不会为帅家默主持公道,还是用剧中程仁清的话来总结吧!

“到了他们那个级别的官员,对错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更大!

我们的胜机不是要给他说明白一个什么道理,而是要向他证明我们更有价值!做到了就能赢!做不到,他会毫不犹豫地把我们舍弃掉!”

不知您以为如何!

参考资料:《显微镜下的大明》 马伯庸著《明史海瑞传》 《明史李世达传》《明史·顾宪成传》《明实录》等

注:本文由闲人历史故事原创,未经授权谢绝抄袭和转载,请文抄公远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大明   巡抚   神宗   锦衣卫   乐舞   人丁   明史   官僚   原型   剧照   皇帝   好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