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像的脚下,为什么放着四个瓦罐?

编者按

经历疫情等因素影响后,孕育生机与活力的新春,更令人满怀期待。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召下,广大退役军人意气风发迈步新征程。2023年春节前夕,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走进四川、江苏、贵州、云南等地,观新气象、看新变化,记录退役军人的奋斗姿态,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现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汇聚成在新时代踔厉奋发的前行力量。

坐标:遵义
关键词:英烈褒扬

在遵义,说起小龙山大家可能不知道是哪里,但说起另一个名字红军山,孩童也能帮你指一指方向。从遵义会议会址向北行走约1000米,湘江河畔风景秀丽的小龙山上,矗立着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杨爱民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从23岁到陵园工作起,他已经守护了37年。陵园的一砖一瓦,杨爱民都如数家珍。其中,陵园右侧红军像脚下药瓦罐的故事让杨爱民百讲不厌。

从陵园正门拾阶而上,穿过正前方人们熟悉的纪念碑和邓萍墓向右走,立着一座4.5米高的红军卫生员铜像。奇怪的是铜像前不光摆放着祭拜的大鼎,铜像脚下还有4个规格并不统一的药瓦罐。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途中行至遵义驻扎。其间,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卫生员龙思泉不仅给战士看病,看到生病的群众也积极救治。一次龙思泉到群众家中治病,部队执行紧急任务离开了遵义,未能跟上部队的龙思泉在追赶途中惨遭杀害。群众怀念红军卫生员,便络绎不绝地到红军坟悼念,感谢这位红军卫生员。解放后,红军卫生员的遗骸被迁葬小龙山,1990年7月建成卫生员铜像。

今天,红军卫生员为治病救人牺牲的故事仍然被遵义百姓传颂,在红军像脚下的药瓦罐里放上一两块祭品,祈求平安,成了遵义人纪念英烈的独特方式。

远在800多公里之外的江西省永新县,80多岁的退役老兵汪会初也对遵义红军烈士陵园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他的父亲在这里牺牲。2018年,多年寻亲未果的汪会初被亲友告知,在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的英烈墙上发现了父亲汪晚秀烈士的名字。经过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核对信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英烈墙”上的汪晚秀烈士确实是他的父亲,汪会初与父亲跨越85年终于“相聚”。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集中了新中国成立后在遵义各处找到的红军遗骸,园内“在黔牺牲红军英烈墙”上镌刻着1000多位红军将士的名字。“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有机会讲述更多烈士与家人团圆的故事。”杨爱民说。

每年,陵园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看着眼前的青年人,已经退休的杨爱民感到欣慰:讲述红色故事、传承英烈精神的接力棒可以稳稳传递。

文章来源:中国退役军人(ID:zgtyjr)。转载需注明来自“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否则视为侵权。
作者:中国退役军人 · 全媒体记者 赵晨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瓦罐   红军   龙山   遵义   卫生员   遗骸   英烈   烈士陵园   铜像   陵园   烈士   中国   军人   脚下   父亲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