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鲜卑族的兴盛和衰亡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众多,数千年的历史中,数十个朝代兴起、兴盛、衰落、灭亡周而复始,重复着一样的历史宿命。

这些王朝中,大多数是有汉文化滋养出来的中原王朝,但也有由强悍的游牧民族拼杀出来的王朝政权,比如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就是由满族建立的朝代。

那么第一个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是哪一个呢?却很少有人能够脱口而出,其正确答案就是鲜卑族。

如今鲜卑族已经消失在历史烟云中,他是如何兴盛的呢?又是如何衰亡的呢?

起源

在古老的欧亚大陆,历史长河中一直有两种文明存在,一种是生活在蒙古、中亚等地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经济支柱是畜牧业;一种生活在东南亚的农耕文明,他们的支柱产业是种植业。

古代中国北方诞生了的四大游牧民族:匈奴、东胡、濊貊、肃慎,其中东胡是后来中华大地上出现过的数个游牧民族的先祖,其中就包括鲜卑族。

胡人是对匈奴的称谓,东胡则是因生活在匈奴以东的地区而得名,先秦著作《逸周书·王会篇》中记载“东胡黄罴、山戎戎菽”,据近代专家考证,早在商朝初年,东胡就活动在商王朝的北方。

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强盛一时,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战国时,她的疆域非常辽阔,包括今天北京北部的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悠久历史孕育了属于她自己的文明,安禄山征服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胡旋舞就出自东胡舞蹈;胡饼、烤肉、双刃胡刀都是出自东胡。

与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东胡也通过南下侵扰中原来争取生存空间,战国时期,曾先后与燕国、赵国发生战争。其先进的骑兵,第一次让中原王朝见识到了这种新型部队的厉害之处。

历史上著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因赵国在与东胡人的作战中总结出来的改革经验,另外,长城的前身“燕赵长城”也是为了抵御东胡人而修建。可见,东胡在当时有多么强悍。

就连当时草原上最大的游牧民族匈奴都曾经忌惮东胡的武力而不敢轻举妄动,两个民族共同盘踞在北方数百年。

秦汉时期,东胡开始走向衰落,而匈奴则涌现出了一名超级英雄——冒顿单于,他杀父夺取了匈奴的控制权,然后开始扩张之路,不仅向南征,还向东进攻东胡。

冒顿单于刚即位时,东胡还曾经恃强向匈奴索要宝马、美女,冒顿单于下令一一满足这些要求,用来麻痹东胡,然后趁东胡轻敌之际,举兵东进。

从商朝至今已经经过1300多年的东胡,部落内部分歧明显,在这个新兴的草原雄主面前不堪一击,走向了瓦解。

其中一支迁徙到了乌桓山居住(现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即大兴安岭山脉南端),一支迁至大鲜卑山下(现兴安岭山脉北部。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东),这两支也因居住地而得名,成为新的部落乌桓族和鲜卑族。

这一点可以在《魏书》中得到验证,其中对北魏的发源地是这样记载的:“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匈奴消灭东胡以后,开始了与汉朝长期对峙,而偏于一隅的鲜卑族和乌桓族开始韬光养晦,他们一边向匈奴纳贡称臣,一边争取了喘息机会休养生息以打猎为生,静待时机再次出山。

兴起

汉武帝时期,匈奴受到重击,乌桓作为附属族趁机向汉朝称臣,汉武帝便将辽西一代封给乌桓,乌桓南迁,其舍弃的地盘被鲜卑人趁机收入囊中。鲜卑族在不声不响中扩大了疆域,势力也在慢慢培育壮大。

东汉时期,被西汉击退的匈奴准备再次卷土重来,号召草原各个部落聚集起来攻击东汉朝廷,鲜卑也被迫跟随。

东汉朝廷为了瓦解草原势力,安排使臣到各个部落四处游说,共同的敌人就是朋友,鲜卑人没有忘记匈奴的灭族之恨,便向汉称臣,一起讨伐匈奴。

此时的匈奴气数已尽,不仅遭遇了寒潮侵袭,族人、牲畜死伤无数,再加上内部分裂成南北两部。

早已厌倦战争的南部匈奴投降了汉朝,只有北部逃亡漠北。鲜卑一路讨伐,一路吸收匈奴的族人和牲畜,势力不断壮大。

公元93年,北匈奴单于被汉军诛杀,匈奴人被迫西迁,广袤的蒙古草原一时间变得群龙无首。

蛰伏300年的鲜卑族,经过繁衍生息,此时已成为北方的大部族,是草原上无以匹敌的存在。

汉军离开草原之后,鲜卑族走出了深山,接过了匈奴的地盘,承袭了匈奴人的游牧生活,并不断吞并其他小部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继匈奴之后的新的草原霸主。

虽然强盛,但此时的鲜卑族还是部落民族,并没有统一的政权,部落首领之间一旦意见不同,常常就会纷争四起,长此以往,难免会走上分崩离析之路。

所幸,此时出现了一个英雄——檀石槐,他改变了鲜卑族的命运。檀石槐在弹汗山(今内蒙古大青山)设立了王庭,参考中原王朝制度成立了部队,依靠武力强权征服了鲜卑各个部落,掌握了绝对权力。

消除内部隐患之后,檀石槐把目光投向了南方,他也向其他游牧民族霸主一样,渴望入主中原,成为了与东汉对峙的强大对手。

檀石槐去世后,鲜卑曾经一度分裂,但他开创的政治制度和曾经的荣光,给了后人生生不息的希望。

公元三世纪左右,他的部族中的拓跋部重新走上了历史舞台,拓跋部的首领拓跋力微效仿先辈英雄檀石槐建立了新的草原政权。

之后,西晋为了笼络草原民族势力,封拓跋力微的后人拓跋猗卢为代王。

他的后人拓跋什翼键在公元338年在繁畤(今山西浑源西南)建立代国,但被苻坚率后秦大军灭亡。

公元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战败。拓跋什翼年仅15岁的幼子拓跋珪趁机复国,后改成为魏王。

这个年轻的君主吸取先人的经验教训,对内变法改革励精图治,蓄够势力后开始扩张势力范围,连挫分裂出去的诸部后重新凝聚整个部落,并击败了后燕太子慕容宝,开始带领鲜卑族走向繁盛。

繁盛

皇始三年,拓跋珪定国号为“魏”,把都城由盛乐城迁至山西平城,他带着鲜卑族人成为第一个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

这标志着,那个曾经蜷缩在鲜卑山下的部族历经数百年,一步步从游牧狩猎为生的部落走向了农耕社会,开启属于他们的盛世。

之后,拓跋珪大力推行发展农耕生产的政策,攻破后燕后,强迫后燕境内数十万各族人民迁往平城附近,按人口分配田亩,并为他们配备农具、耕牛,这使北魏国力日盛。

后经过冯太后、孝文帝拓跋元宏的进一步改革,整顿吏治、颁布均田令,禁穿胡服,改传汉服,并规定朝廷上禁止说鲜卑语,改说汉话、迁都洛阳等等。

经过改革,北魏的农业、手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据《洛阳伽蓝记》称北魏后期百姓富足,衣食无忧;

商业繁荣,至北魏宣武帝时,洛阳一跃成为了国际性的商业大城市,也为洛阳成为后世帝都奠定了基础。

至此时,北魏成为与南北朝时期最为强盛的北方王朝,也是鲜卑族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衰亡

盛极必衰,孝文帝的离世也揭开了鲜卑族衰亡的序言。

俗话说,保暖思淫欲,经过了盛世的繁华,鲜卑族的贵族们养成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习惯。后期的北魏吏治腐败,百姓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染上了每个王朝衰败时的必有的“痹症”。

文帝之孙孝明帝继位后,胡太后专权,任用宠臣,引发了众人不满,各地军阀揭竿而起。之后,北魏陷入了连年战争之中,最后灭亡,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东魏和西魏的名义上的统治者虽然仍是拓跋氏,但实际的掌权者都是旁族权臣,再也不复祖上的荣光。

几经流落,另一鲜卑族人宇文氏后人宇文泰控制了分裂后西魏,并夺去了西魏的王位,改国号为北周,曾经迎来了短暂的繁荣,但终究是昙花一现,最后被隋朝所灭,自此以后,鲜卑族再也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政权出现在历史上。

分久必合,隋唐时期,中原王朝重现大一统,鲜卑族人走向了两种道路:

一部分留在中原与汉人、其他族民通婚,逐步融入汉族,比如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都是鲜卑后裔;

另一部分重新回归草原生活,建立了“吐谷浑”的政权,于公元663年被吐蕃吞并。

不论那条道路,鲜卑族都走向了消亡,只剩史书几页。

参考文献

  1. 《晋书》、《后汉书》
  2. 百度百科:鲜卑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中原   鲜卑   游牧民族   单于   乌桓   西魏   东胡   王朝   洛阳   北魏   匈奴   族人   兴盛   势力   草原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