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5大错误: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政治家、文学家,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魏政权的建基人。

纵观历史,对曹操的评价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部分人认为他是英雄,有雄才大略,胆识与计谋并重;一部分人认为他是枭雄,奸狠毒辣,阴险与谲诈同出,更有甚者认为他不过是汉贼,仅仅是一个欺世盗名之徒,徒有虚表。

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罗贯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加以了充分的加工和塑造,给万千中国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种历史史实与文学创作的深度交融、现实事件与虚构故事的难舍难分,也为评价曹操增添了极大的困难

现在,让我们穿过现实与虚幻的帷幕,跨越历史长河,揭开曹操这一历史名人生命中的点滴真相。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一生称不上尽善尽美,在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曾经犯下了五大错误。

错睡一人失子折将:邹氏

公元197年,曹操率军讨伐张绣,精兵强将、万马齐喑,张绣面对如此阵仗深知不敌,未经多少抵抗便举手投降。

战后,曹操大悦,当晚便大摆庆功宴,盛情款待一众部下,莺歌燕舞好不欢快。

曹操本人在此饕餮盛宴之后,神情飘然,情致颇高,便吩咐手下自己想要寻找一位女子与其共度良宵一夜。

这时,曹操的部下向曹操透露说,他们在攻城时看到一位面容姣好的美丽少妇,其名为邹氏,只不过她的身份有些特殊,是张绣的婶娘,也就是张济的妻子。

曹操此人本就风流成性,爱好纳取他人妻子甚至敌人妻子为小妾,酒过三巡之后又听闻部下的此番言语,联想到自己已经击败张绣接受其投降的胜利战果,得意忘形之下,便强行与邹氏颠鸾倒凤了一夜。

事后,张绣听闻自己的婶娘被侮辱,认为此为奇耻,是可忍孰不可忍,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手持兵刃便冲进曹操所在的营帐打算手刃曹操,如若不是曹操的长子曹昂与大将典韦的护卫,曹操可能就交代于此。

此番事件之后,张绣怀恨在心,凭借着著名谋士贾诩的献计,他蛰伏待机,暗中规划了极为详尽的反叛计划

在建安二年的一天夜里,张绣认为时机成熟,首先用计将典韦用酒灌倒,而后又散出兵士引诱曹昂出兵追捕以分散曹军实力,待一切安排妥当,张绣便对曹操展开了最后的攻势,以非常果决且致命的奇袭直捣黄龙,曹操命悬一线,危在旦夕

若不是曹操身边仍有一群忠心耿耿的将士拼死为其杀出一条血路,他也许就无法逃出生天了。

但曹昂和典韦可就没有曹操如此的运势了,二人被张绣的部下乱刀砍死,纷纷命丧黄泉。

此一役后,曹魏集团的核心领导层的力量大幅削弱,曹操犹如失去了左膀右臂,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甚至是在宗嗣的继承上都元气大伤。

有人说,如曹操不犯此错,曹魏政权后世也就不会被司马家族所篡夺,三国的政治格局也就可能因此大不相同。

错杀一人抱恙而终:华佗

曹操一生中的第二个致命错误,便是错杀了华佗。

华佗,字元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大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被认为是我国古代中医学中实施外科手术的先驱,被后世的人尊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华佗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救人无数,妙手回春,为无数当时的以及后世的民众所敬仰。

曹操在其晚年患上了严重的头痛症,轻则感到晕头目眩,头重脚轻;重则龇牙裂目,天旋地转,此顽疾的恶劣已然严重影响了曹操的日常生活与治国理政。

为治疗痼疾,曹操曾遍访天下名医,但大多都收效甚微,治愈无果的情况下,曹操采纳部下的建议,诚邀华佗为自己治疗,愿能有所收效。

华佗不愧其神医之名,刚一到访便凭借针灸疗愈之术让曹操的头疼病症颇为舒缓,尔后详加查验曹操的身体状况,把握曹操筋脉气血的运行流动,最终找到了根治此顽疾的疗愈之法。

曹操闻言大喜,速速询问华佗自己是否即将痊愈,然华佗却回复说彻底治愈此病并不能一蹴而就,针灸仅仅能治标而不能治本,若想治本,方有开颅手术。

曹操生性多疑是出了名的,更何况是关乎自己生死性命的大事,加之在当时这医学条件尚不发达的年代,开颅这种外科手术对当时的人们的医学观念的冲击是巨大的,可谓是天方夜谭、闻所未闻,曹操当然断然拒绝,并且勃然大怒,下令处死华佗。

华佗死后,曹操的头痛病更是无人可治,一众人都无能为力,最终这位历史上有名的枭雄就在病痛交加之中逝于洛阳。

错留一人养虎为患:司马懿

曹操一生自命不凡且精明擅断,曾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句,但正如曹操这样的人,也有老马失蹄的时候,其一生对后世子孙遗存下的最大错误,便是将司马懿留在了身边。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著名谋士,自幼聪慧多大略,博闻强记。

建安年间,曹操正式执掌了汉政权,惜才如命的曹操素闻司马懿在治国理政、定国安邦方面的出众才能,为增强曹军实力,也为曹氏政权日后的蓬勃发展,曹操向司马懿发出邀请,想要他成为自己手下大臣。

司马懿是何许人也,岂甘于屈居人下,很快便以身体抱恙为由回绝了曹操,但曹操却凭借强权,威胁和逼迫司马懿妥协就范,不得已之下,司马懿同意担任曹操的谋臣。

司马懿在遭受此种屈辱之后,将自己的狼子野心深埋进心底,以极高的城府和勤恳的办事态度博得了曹操的信任,在曹操出任汉政权的丞相之后,司马懿也积极献计,让曹操早日称帝,这也使得曹操愈发的信任司马懿。

当然,本性难移,曹操对司马懿信任之余更多的还是怀疑,他在世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提防着司马懿,但种种原因和一时的心善却让他未能在去世之前解决掉司马懿,更是让司马懿在储君之争中争得了自己的儿子曹丕的信任。

曹操死后,司马懿凭借着曹丕对他的信任,成为魏国的宰相总揽军政大权,曹丕临终时还吩咐司马懿辅佐其子曹叡,待到曹叡驾崩时司马懿甚至成为了年幼的小皇帝曹芳的辅佐,成为一人辅佐曹魏四代皇帝的老臣。

司马懿在如此长久的辅佐中,极为耐心的一点一点渗透与蚕食着曹魏政权,同时,司马懿极高的名望与功绩让余下的曹氏宗族所忌惮,不久后曹氏宗族对他展开弹劾与排挤,蓄谋已久并且有着一腔勃勃野心的司马懿在正始十年(249年)发动高平陵事变,正式将曹魏政权据为己有。

而这种江山易主的悲剧之所以发生的源头,便是曹操当初对司马懿的心慈手软,一生都阴险狠毒的枭雄却最终难逃他人的反噬,这不可谓不让人感慨。

错信一人赤壁失利:黄盖

曹操的征战生涯胜负参半,但其最大的失利非赤壁之战不可。

建安十三年,意气风发的拥兵南下,意欲一举击溃孙刘联军,统一全国。

经过一番激战,两军陷入胶着,于赤壁相互对峙,按兵不动。

曹军粮草充沛,且有着广博的领土作为战略支撑,久拖必然使孙刘联军率先先入颓势。

为破此僵局,吴国名将黄盖提交了一份诈降尔后火攻的奇袭之法,深得左都督周瑜的认同,二人一拍即合,为此展开一番详谈,制订了为后世所啧啧称奇的苦肉计。

待到下一次战火重燃、两军重新交战之时,黄盖首先假意投降曹操,其身上赫赫在目的伤痕与毫无破绽的演技成功让曹操松懈,放下了警惕之心。

而后黄盖趁曹操不防之际,将事先满载着薪草膏油的船点燃,让火船沿水路乘着顺风撞向曹氏的水师,水师迅速便被熊熊燃起的大伙所吞噬,随后,火以联营之势迅速蔓延,波及到身处对岸正在陆上修整的曹操主力军,曹营大乱,孙刘联军趁乱出击,赤壁之战以曹操惨败收官。

虽然,赤壁之战以少胜多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曹操能够如此轻而易举的惨败,极大一部分原因是曹操中了黄盖的“苦肉计”,错信黄盖是诚心投降,此番失利直接导致他失去了一统全国的有利条件,间接使得三国鼎立局面的成型。

错放一人成就三国:刘备

刘备,想必但凡一个关注过三国的人都十分的熟悉,他字玄德,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开国皇帝。

说到曹操和刘备的关系,那就不得不提到《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问刘备现今天下有谁算英雄,刘备罗列了诸如江东小霸王—孙策、益州王刘璋以及张绣、张鲁、韩遂等人,都被曹操给一一否决,最后刘备实在是列举不出谁是天下英雄,曹操便鼓掌大笑,伸出手指指向刘备,然后又指回自己,说道:“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和我(曹操)两人而已啊!”

刘备听到这句话,大吃一惊,手里拿的筷子和勺子都不禁掉在地上,但此时恰逢雷声大作,刘备巧妙的以雷声掩盖了自己的惊讶之情,这才让多疑成性的曹操误认为刘备只是一介宵小之辈,不足为惧。

而在历史史实上,曹操确实是因为错误的判断了刘备的蜀汉政权的潜力,认为刘备势力弱小,成不了气候,便在战略上选择优先进攻东吴,而错失了将刘备的新生政权扼杀在襁褓之中的最佳时期。

这一错放导致了日后自己最大的敌人蜀汉的诞生,可以说是曹操最为错误的决定之一。

曹操所犯这五大错误,每一个都不是简单的,都纠葛着性格、时运、社会关系等种种不同的因素,都可谓是时命交错的历史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蜀汉   华佗   建安   赤壁   婶娘   错误   枭雄   部下   后世   政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