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昇十七岁夭亡,墓出土丝织品文物共354件,南宋风气如此奢华?

引言:

穿越千年,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她牵裳涉水走过秦汉麻衣;她富丽堂皇,葳蕤生光尽显大唐盛世;她罗裙纱纱,舞姿曼妙跳出宫廷盛乐......华夏五千载,经过朝代更迭,时光荏苒,以一素古韵走进现代人的眼帘,她就是中华传统服饰。

传统服饰是一个民族精神之载体,也是社会审美的集中体现。我们惊叹大唐服饰的富丽堂皇,而南宋服饰也值得我们一探。绫罗绸缎,一身素衣,别有一番典雅高洁。从女子服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南宋的社会审美,穿越千年去品味古人的社会审美。

图 |宋朝时期朝天门手绘图

一、“云想衣裳花想容”,从黄昇墓中看贵族妇女服饰尽奢华

说起南宋,闪进我们头脑里的是“积贫积弱”,“靖康之耻”,南宋朝廷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视为中国最软弱无能的朝廷。向内“冗兵”,“冗费”,“冗官”;向外面对的是金,辽等国家带来的边患。可南宋“守内虚外,消极防守”。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经济却是非常繁荣的,这为南宋贵族妇女的奢华打下了经济基础。黄昇墓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墓主人黄昇,于十七岁夭亡。其随葬物品436件,以服饰丝织品居多。

图| 黄昇画像图

黄昇墓出土丝织品文物共354件,其中服饰201件,整幅及零碎布料153件。服饰有衣、袍、背心、裤、裙、抹胸等,多为家养蚕丝织物,质地较为坚实。丝织品种类有绫、罗、绮、绢、纱、绉纱、缎七种,其纹样除了素面平纹外,多是提花的折枝花卉,也有一些印花、彩绘的花卉、动物纹样。色泽皆晕染褪变,显现出烟色、褐色等。袍为广袖袍和窄袖袍。皆为单层剪裁,衣长过膝,对襟,腋下开叉。其领口、袖口、衣襟下摆及腋下开叉处皆有花边或彩绘进行装饰。袖口下摆多为素色,少有装饰,衣襟多为印金填彩的花边。

图 |褐色罗镶花边单衣

褶裥裙质地均透明轻薄,下宽上窄,如扇状。一件两侧留有光面,中间折成纹道,另一件为满褶,褶子细密。单裙17件,上端较下端略窄,用四片料子分缝,每两片竖直缝合成片,然后按三片宽度上下相对错叠,居中重合部分宽度大于两侧。顶端合缝且另加裙腰,下摆未缝,裙身两侧可以自由离合。裙身两侧、下摆和接缝处多有花边装饰。除此之外还有夹裙,短裙,小脚式翘头弓鞋,抹胸,围兜,围件,佩绶等。

图 |烟色罗洒金双凤穿牡丹褶裥裙

纤秀细弱和含蓄奢华是其最大特征。衣服竖直又较为贴身的版型能够较好地突出女性身材的纤瘦细弱,同时遮掩胯部突出的部分,使其身材如同细柳,细瘦且没有突出的身材曲线。

而衣身裙身织物纹样除平素外,多为大小提花的折枝花卉纹样,只有少量为印花的花卉纹、动物纹。其丝织物以恬静自然、端庄内敛体现出时代风格,色彩偏重清雅柔和。

黄昇墓出土的织物虽已浸染变色,但从传世的仕女图中能看出,当时女性衣着多为淡绿、淡蓝、褐色、茶色这种淡雅之色,与唐时期丝绸颜色鲜艳饱和度高极为不同。

图| 褶裥裙穿着示意图

在衣身裙身色彩淡雅的同时,衣襟、下摆等处的花边又极为奢华,采用了彩绘、贴金、泥金等多种不同的装饰技术,贴金工艺指的是把样式图案雕刻在板子上刷黏上合胶,再将其放在印染好的面料上面,等到胶水稍微干后,将金箔纸覆盖在其上面,再压实,最后除去多余的金箔。

黄昇墓出土服饰中有一件褐色牡丹花罗镶花边夹衣,其花边制作工艺便采用此法,金箔至今牢固未脱落,花纹保存完好。

可见,黄昇衣着工艺复杂,且经不起久穿捣洗,大批量衣物均为其生前所制,足以显示其奢华。

二、“玉瘦香浓,檀深雪散”,形成南宋女性服饰的社会背景

南宋女性的形象深受当时的政治环境所影响。“婉婉有仪,柔淑之声闻于闾井”可以看出,温婉、柔淑是当时对女子有德的标准,同时也是当时时代和社会对女子的要求。

理学强调的道德伦理观,使这一时期的女性社会礼仪规范愈加制 度化且缜密细致,温良恭淑、纤弱轻盈逐渐成为当时社会塑造的女性形象。这种审美理念对女性服饰追求娴静雅致的理性之美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的丝织业相当发达。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完成,为南方种桑养蚕带来了劳动力和技术,这也为丝织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原料和人力。

当时为满足达官贵人的生活需求,在宗室子弟比较集中的泉州、福州两地,可能办起了官营作坊,以专门生产“纤丽之物”,供居住在福建的大批宗室子弟和官员使用。同时,织造技术也相当发达,如宋代诗人陆游说的那,“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图 |妇女纺织图

南宋理学思想及士大夫审美塑造了该时期女性。经过了唐朝“佛”的盛世,作为本土教义的儒学,在北宋“二程”弘扬与发展下,融合了佛教与道教的思想,摇身一变成了宋朝的国教—理学。

南宋时期,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但同时也为南宋社会带来了更严重的尊卑等级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用三纲五常为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束缚人们的思想。

该时期的女性受其影响,穿衣装饰变得保守且含蓄,服饰的色彩一扫唐之鲜艳,以水墨淡色替之。不少学者,士大夫也纷纷提倡服饰要简洁,朴实。

图 |南宋时期的女子

三、南宋明阶级的服饰,有着大讲究

无论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在曾经等级尊卑森严的封建王朝时期。服饰穿着都是一个社会整体面貌最大的体现,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整体社会形态。南宋时期的服饰也不例外,体现着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其中一个特点就是——等级森严。

不同等级,不同职业,不同阶层都有着不一样的服饰,且服饰穿着以及配饰都受到官府朝廷的明文规定,颁布了大量的服饰禁令来限制平民的穿着,规定不同等级官员的服装,以此来区分贵贱等级。

从服饰色彩出发看阶级尊卑。黄色一直是最为尊贵的色彩,因为“黄袍”自清朝以来都被视为皇权,王权的象征。但又因为宋朝服饰色彩一改唐朝的浓墨重彩,以淡雅为主调,因此皇帝的服饰一般为淡黄,浅黄色。

这在《宋史 ,舆服志》中就着记载。紫色,尤其是淡紫色的服饰多为士大夫所穿,且为朝廷中三品以上。起初宋朝是命令禁止民间平头百姓所穿戴紫色服饰,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富贾也开始穿戴。

宋朝里的红色不再是唐朝那样的大红色,而是淡红色,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穿戴红色官服。

在正史中记载:”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黑和白,一般由普通百姓穿戴。

图 |上朝时期的百官

裘衣在宋朝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一般只有皇族,贵族等上层阶级的才能穿。唐诗宋词中也不乏有描述裘衣的,李白《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陆游的诗句中“江市得烟蓑,不得千金裘”古人将裘称为“千金裘”,可以见得这裘是多么的昂贵与至尊。

如果你穿越回到宋朝,你会看见各种各样的服饰,意味着他们是不同阶级的人物,穿着裘衣者,一般非富即贵。

图 |裘衣

从服饰的样式和佩戴,可以来区分南宋阶层。南宋时期的阶层可以分为:上层,中层,下层,三个阶层。《梦华录》中对南宋人的衣着服饰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在社会的上层,衣物是其等级的标识,它的作用就好比我们佩戴各种勋章。

官员和商人们一般身着长衫,长衫要垂地;下层的平民百姓只能穿及腰的短衫,以及浅色的裤子。妇女们则身着长袍,上衣的长度近膝盖,下层的妇女的衣服一般是由麻布缝制而成,中层的大多是由丝制成,而只有上层中的衣物多由棉制成,棉花在当时种植面积少,棉的价格非常昂贵,正因如此,棉制的衣物一般只能由上层或少数的中层穿戴。

图 |棉制衣物

女子服装样式也有着大讲究。南宋时期,“大袖”和“背子”是两种较为流行的外衣。“大袖”顾名思义,外衣的袖口很宽大。其受到当时的贵妇们的青睐。“大袖”独特的袖口设计,能够很好的与贵妇们的发饰相匹配。

“背子”也称为“褙子”,其在宋朝时期广泛流行,上至皇家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穿。而且“背子”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少。

图 |大袖

与”大袖“相对的”窄袖“在宋朝也颇为流行,”窄袖“可以很好的修饰出女子手臂的纤细,给人以一种娇柔之美。”窄袖“也没有”大袖“那么繁琐,穿起来轻便,方便。

图 |窄袖

四、服饰的背后乃是国家实力

南宋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完成,南宋的经济也有所发展与进步。这个我们印象里”积贫积弱“的王朝,也有着它繁荣兴盛的一面。当时的黄金虽不是官方所认定的流行货币,但黄金,白银由于商业发展需求,以及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南宋的货币市场上广为流行。

南宋人贵族们对服饰极其讲究,我们看见的出土的很多南宋时期的贵族服饰,都不乏衣服上面有黄金,白银的成分。南宋人将黄金研磨成粉末,再用胶将其粘在衣物上,这称之为“销金”。

做出来的衣物因为有了黄金,白银的金属光泽感,很是好看,真可谓”明装丽服夺春晖“啊。许多名门贵族,因为衣物水洗后就没有原来的色泽,触感,所以很多华丽的衣物成了一次性物品,可以说是”鼎称玉石,金块珠砾“,

从服饰中,就可以看出南宋贵族们的奢华,也反映出南宋国家实力的较为强大。

图| 衣物上的花纹和销金

结语:

记忆里的南宋女子总是身着淡粉锦缎裹胸,下坠白玉轻纱荷花白水裙,轻挽淡白绢纱袖,腰坠淡青丝带,四角垂挂荷香包,从梦幻中走来,散发出阵阵幽香。

这样的女子总能让我想起南宋时期的女词人李清照,每每读《漱玉集》,南宋女子的婉约娇柔的形象让我很是喜欢。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走进南宋时期,最能吸引我的还是南宋时期的服饰。南宋发达的商业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为纺织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来的就是服饰的种类繁多,样式多样。

虽然受到南宋理学的影响,衣服趋向于保守,淡雅。但我们依然要看见古人和我们现代人一样,在追求美,寻找美。所穿的衣服,花纹精美,制作精细,装饰物点缀其间。好比是一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精湛绝美的不像话。从南宋服饰中我们感受到了南宋时期婉约淡雅,但又充满奢华和阶级色彩的社会气氛。

服饰--重要的文化载体,汉服则是我们中国人无可替代的文化载体,它承载着我们华夏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在今天,汉服也凭借着特色的古风古韵,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了解,学习汉服文化,并且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宋朝服饰图》

《梦华录》

《福州南宋黄昇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南宋   奢华   丝织品   宋朝   风气   衣物   文物   贵族   时期   女子   服饰   女性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