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行政区划变革简史:形似骨头,亟待调整

引言

甘肃,名字取自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甘肃省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常简称为陇。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总面积42.58万平方千米。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形似“骨头”、“小鸡”。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1.甘肃省行政区划变革简史(新中国成立前)

1.1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大禹分天下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州

禹贡九州图,甘肃属于雍州

商朝时期甘肃境内有羌、羌方、共(今泾川县北)、密(今灵台县西)等部落。

商朝时期甘肃境内有羌、羌方等方国部落

西周时期,秦人祖先在今天的天水定居,并设置都城,其余大部为羌族部落。

西周时期甘肃为羌族、秦人祖先占据

东周初年,秦国始列诸侯,占据陕西甘肃一带。春秋时期,秦国在甘肃地区设邽县、冀县,甘肃其余大部仍为羌、义渠等部落。

春秋时期甘肃分属秦国、羌、义渠等

战国时期,秦国疆域扩大,甘肃境内设置陇西郡和北地郡,甘肃西北仍为羌族部落。

战国时期甘肃分属秦国2郡和羌族部落

1.2秦汉时期

秦始皇一统天下,废分封制度,置郡县,先期设置36郡,后期增加到48郡。甘肃东南部属于陇西郡和北地郡2郡,西北部分仍为羌、月、氏等部落。

秦时期甘肃分属陇西、北地2郡和羌、月、氏等部落

西汉初年,分封和郡县制并行。甘肃境内东南仍属陇西郡和北地郡,西北仍属羌、月等部落。汉武帝时期,分天下为13刺史部,现甘肃大部属凉州。在任期间,北击匈奴,扩大版图,元狩二年(前121年)增设武威郡和酒泉郡,元鼎三年(前114年),增置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始元六年(前81年),从天水、陇西、张掖3郡各分出2个县建立金城郡。至此,甘肃共有10个郡。此外,现甘肃境内的华亭属于司隶部右扶风管辖;庆阳、环县等地属于朔方部的北地郡管辖;西北玛曲等地属于羌族部落。

西汉时期甘肃大部属于凉州刺史部

东汉沿袭西汉建制,在西汉10郡基础上增设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两个少数民族管理区,隶属凉州。

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期,甘肃大部分属曹魏的凉州(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金城郡)、雍州(天水郡、陇西郡、南安郡、广魏郡、安定郡)和蜀汉的益州(武都郡),东北少部分属于羌胡,西南少部分属于羌族。

三国曹魏时期雍州

三国曹魏时期凉州

西晋时期甘肃境内大部分隶属凉州(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西郡、西海郡)、秦州(陇西国、金城郡、南安郡、武都郡、略阳郡)和雍州(安定郡),少部分属于羌胡。

西晋时期凉州

西晋时期秦州、雍州

从西晋末到东晋十六国时期,甘肃先后隶属过的割据政权有后赵、前秦、后秦、前凉、西秦、后凉、南凉、北凉、西凉,这些政权各占有当今甘肃一部分土地。

十六国时期甘肃分属各地方割据政权

南北朝时期,北魏统一北方,甘肃属于北魏。后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后被北周和北齐替代,甘肃属于西魏和北周。南北朝时期甘肃境内主要属于瓜州、甘州、凉州、西凉州、河州、渭州、岷州、鄯州、秦州、朔州等。

南北朝西魏地图

1.4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华夏,实行郡县两级制,甘肃境内设有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金城郡、临洮郡、抱罕郡、西平郡、陇西郡、天水郡、会宁郡、安定郡、平凉郡、弘化郡、宕昌郡、武都郡、汉阳郡等16郡。

隋朝时期甘肃16郡

唐朝时,武德二年(619年)改郡为道,天下设10道,后增加到15道。甘肃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广德二年(764年),河西、陇右被吐蕃占据。大中三年(849年),唐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占据包括甘肃在内的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唐朝再次占据甘肃。

唐朝时期甘肃分属三道

五代十国时期,党项部落和甘州回鹘占据甘肃主体部分。

五代十国时期(943年)甘肃归属党项和回鹘

1.5宋元时期

北宋时期,甘肃被西夏国割据,设有西平军司、卓啰和南军司、甘肃军司,最早出现甘肃一词,甘肃境内设置有沙州、肃州、瓜州、西凉府等府州。甘肃南部属北宋秦风路、永兴军路,设置有兰州、洮州、河州、巩州、秦州、会州、渭州、原州、庆州、环军等府州。

北宋时期甘肃分属西夏、北宋

南宋时期,甘肃被西夏割据,设有西平军司、卓啰和南军司、甘肃军司。甘肃南部属金国临洮路、凤翔路、庆原路。

南宋时期甘肃分属西夏、金国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甘肃地区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管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其中属于现甘肃境内的有沙州路、肃州路、甘州路、永昌路、宁夏府路、山丹州5路1州。现甘肃省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金州、兰州、临洮府、巩昌路、平凉府、镇原州、静宁州等。

甘肃省除了包括现在的甘肃大部分地区外,还包括宁夏全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部分地区、陕西北部的部分地区、新疆东南部以及蒙古国西南部的部分地区,是甘肃建省以来省面积最大的时期。

元朝时期甘肃省地图

1.6明清时期

明朝在西北地区处于守势,按照明的定制,卫、所设于边境和要害地区,在边境重镇设行都指挥使司,每省设一都指挥使司。卫、所实行军屯,属军事机关。为了统筹指挥各方面的驻军,明朝撤销了甘肃省,并入了陕西省,改省设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境内设置沙州卫、高台所、镇夷所、永昌卫、山丹卫、甘州五卫、凉州卫、庄浪卫、镇番卫等此外,甘肃西北部的敦煌先后被吾畏儿(土鲁番)、赤斤蒙古占据;甘肃西南部分属于陕西行省的临洮府、洮州卫、巩昌府、岷州卫、靖虏卫、平凉府、庆阳府管辖。

明朝时期甘肃归属陕西省

清朝建立后,甘肃从陕西的管辖范围内被分出,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管辖甘肃大部分地区和宁夏全境以及青海东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新疆东南部。清朝时期的甘肃和元朝时期的甘肃比起来,管辖范围缩小了不少。光绪十年(1884年),分出新疆省。

清朝时期甘肃地图

1.7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甘肃省境划分为宁夏道(原朔方)、西宁道(原海东)、兰山道、泾原道(原陇东)、渭川道(原陇南)、甘凉道(原河西)、安肃道(原边关)七道。甘肃省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边、宁夏。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

民国时期甘肃地图

2.甘肃省行政区划变革简史(新中国成立后)

2.1 1949年时期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成立甘肃行政公署,下辖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临夏、庆阳、天水、平凉、武都11个分区(专区、市)、73县(局)。甘肃行署隶属于西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1954年撤销)。

1949年甘肃省地图

2.2 1950-1953年时期

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设县级天祝自治区;设天水、平凉、临夏3县级市。撤洮沙、曲子2县。撤张掖专区、岷县专区。撤卓尼、肃北2设治局,分别设县级自治区;设县级东乡自治区。设兰州市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区。临夏专区的夏河县改省直辖,临洮县划归定西专区;定西专区的西吉、海原、静宁3县划归平凉专区;平凉专区的庄浪县划归天水专区。化平县更名泾源县。

1951年兰州市的皋兰县改由省直辖。1953年撤兰州市第九区;撤宁定县,设县级广通回族自治区;撤泾源县,设县级泾源回族自治区;设县级张家川回族自治区和县级玉门矿区;设地级甘南藏族自治区,辖夏河、临潭2县和卓尼自治区;设地级西海固回族自治区,辖西吉、海原、固原3县;肃北自治区更名肃北蒙族自治区;天祝自治区更名天祝藏族自治区;东乡自治区更名东乡族自治区。

省际调整:1950年甘肃省酒泉专区代管的额济纳旗划归宁夏省。1953年陕西省 陇县马鹿区的第三、四、五乡划归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区。

1950-1953年甘肃省地图

2.3 1954-1956年时期

1954年,撤销宁夏省并入甘肃省。1954年设县级肃南裕固族自治区、阿克塞哈族自治区和舟曲、碌曲、玛曲3行政委员会。设银川专区,辖银川市等9县。吴忠市划归河东回族自治区并代管盐池县;额济纳旗自治区划归酒泉专区。西固县更名宕昌县。阿拉善左旗自治区更名阿拉善旗。

1955年额济纳旗自治区更名额济纳自治旗;泾原、东乡、广通、肃南、张家川、天祝、阿克塞、肃北等自治区分别改设自治县。撤兰州市第一、二区合设城关区;设河口区。撤庆阳专区;撤武威、酒泉2专区合设张掖专区。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更名固原回族自治州;河东回族自治区更名吴忠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区更名甘南藏族自治州;蒙古自治区更名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撤卓尼自治区和舟曲、碌曲、玛曲3行政委员会,分别设卓尼、舟曲、碌曲、玛曲县;玉门撤矿区设县级市。

1956年省直辖的皋兰县和天水专区的陇西县、通渭县及张掖专区的景泰县、永登县划归定西专区;武都专区的礼县、西和县、成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的庄浪县划归平凉专区。肃北蒙族自治县更名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族自治县更名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撤鼎新县;撤兰州市河口区。临夏专区改设回族自治州;广通回族自治县改设广通县。

省际调整:1954年撤宁夏省并入甘肃省。1956年甘肃省崇信县1个村划归陕西省陇县。甘肃省康县与陕西省略阳县互换土地。甘肃省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54-1956年甘肃省地图

2.4 1957-1960年时期

1957年广通县更名广河县。1958年玉门市升格地级市;撤武都专区;设地级白银市。撤碌曲、玛曲2县合设洮江县;撤西和、礼县2县合设西礼县;撤徽县、成县2县合设徽成县;撤张家川和清水合设清水回族自治县;撤酒泉、金塔2县合设地级酒泉市。撤皋兰、临泽等27县;撤兰州市盐场区。夏河撤县设县级德乌鲁市;张掖撤县设地级市;永登县改设兰州市永登区。天水专区的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959年舟曲县更名龙叠县。1960年兰州市设红古区,撤东岗区、阿干区。定西专区的靖远县划归白银市。

省际调整:1957年7月1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辖甘肃省银川专区、吴忠回族自治州、 固原回族自治州和所属市、县及隆德县、泾源回族自治县。甘肃省灵台县1 个乡和两个村划归陕西省长武县。1960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友爱乡划归青海省;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区划归甘肃省。

1957-1960年甘肃省地图

2.5 1961-1968年时期

1961年复设正宁、合水、华亭等23县。撤徽成县,恢复徽县、成县和两当县;撤西礼县,恢复西和县和礼县;撤清水回族自治县,恢复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撤洮江县,恢复碌曲、玛曲2县;撤张掖市,恢复临泽县和张掖县;撤德乌鲁市,恢复夏河县;撤兰州市永登区,恢复永登县。设迭部县。复设庆阳专区,辖7县;复设武都专区,辖5县;复设武威专区,辖5县;复设酒泉专区,辖6县;设临洮专区,辖4县。玉门市降格县级市。龙叠县更名舟曲县。

1962年设白银市市郊区。1963年撤临洮专区,撤地级白银市。兰州市的永登县划归武威专区。1964年平凉、酒泉2市分别撤市复设县;撤临夏市,并入临夏县。1965年设县级嘉峪关市,由省直辖。1968年兰州市城关区更名东风区。

1961-1968年甘肃省地图

2.6 1969~1978年时期

1970年武威地区的永登县和定西地区的榆中、皋兰2县划归兰州市;省直辖的嘉峪关市划归酒泉地区。1971年嘉峪关市升格地级市。1973年兰州市东风区更名城关区。

省际调整: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分别划入甘肃省酒泉地区、武威地区。

1969-1978年甘肃省地图

2.7 1979-1999年时期

1980年设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1981年设地级金昌市;永昌县划归金昌市。1983年撤平凉县复设县级平凉市;复设县级临夏市。1984年设金昌市金川区。1985年张掖、酒泉、武威3县撤县设市;设县级西峰市。武都地区更名陇南地区,天水地区的西和县、礼县划归陇南地区;天水地区的漳县和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复设地级白银市;靖远、会宁、景泰及兰州市白银区划归白银市管辖。撤天水地区,天水市升为地级市,撤天水县并入天水市,天水市设秦城、北道2区。天水地区的秦安、武山、甘谷、清水4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划归天水市;徽县、两当2县划归陇南地区。白银市设平川区。1987年敦煌撤县设县级市。1996年设县级合作市。

省际调整:1979年甘肃省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组建阿拉善盟。

1979-1999年甘肃省地图

2.8 2000年之后

2004年天水市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2005年1月,天水市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2006年2月,酒泉市安西县更名为瓜州县。2018年撤销华亭县设立县级华亭市。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下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共14个地级行政单位;县57个、自治县7个、县级市5个、市辖区17个,共86个县(市、区)级行政单位,常住人口2492万人。

2022年末甘肃省行政区划地图

3. 甘肃省行政区划存在的问题及调整设想

3.1 存在的问题

(1)管辖范围过长过窄,管辖成本高。甘肃是我国最狭长的一个省,从东南至西北距离达到1000多公里,南北最窄100公里不到,管辖范围过长过窄,管辖成本片过高。比如庆阳市距离西安市只有200多公里,太到兰州却有500多公里。敦煌至酒泉市区有近400公里。

(2)过去犬牙交错管辖方式已成为区域发展壁垒。比如庆阳从水系、从地理单元以及地域方言,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更偏向于陕西省。但在封建割据时代,上级为了防止地方各省闹独立,在省与省接壤部分,相互打入楔子,做到相互牵制。庆阳如果归陕西管辖,上级就不能利用甘肃庆阳很好地牵制陕西,而庆阳归甘肃管辖,可以很好地利用甘肃庆阳来牵制陕西。这种犬牙交错的管辖方式在我国各个省的接壤的地方都会出现,当然这种管辖方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现代社会已经形成区域一体化的一种发展壁垒。

(3)地级市(县级单位)人口与土地面积很不均衡。按照常住人口与所辖地级市比例来说,甘肃14个地级市偏多,但考虑甘肃面积较大,而且有少数民族聚集区域,14个地级市基本合理。但存在人口与土地面积很不均衡,有些行政区域人口数量过少且土地面积过小的问题。嘉峪关市人口只有31.53万人,不及内地一个普通的县,土地面积2900平方公里,也只是一个县的水准。同样还有金昌市,土地面积在国内地级市不算小,但在甘肃省内排名倒数第三,人口仅有43.53万,也就一个普通县的水准。酒泉市土地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占到甘肃省总面积42.58万平方千米的1/3强。

一些县级行政单位也存在人口过少的问题,如肃南裕固自治县只有为3.5万人左右,崇信县为9.5万人左右,阿克塞县不到1万人,肃北县1万多人,两当县5万人左右,碌曲县3.5万人左右,玛曲县不到5万人。

2021年甘肃省各地级市面积人口情况表

3.2 调整设想(小方案,省内调整,难度相对小)

(1)小地市合并。建议实行嘉峪关与酒泉合并、金昌与武威合并。原因有三条:嘉峪关市、金昌市人口过少;嘉峪关、金昌都曾经是矿产城市,面临资源枯竭问题;合并的两城市处于同一流域,合并更有利于流域水资源合理使用。

(2)敦煌市升格为地级市。敦煌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很多王朝都设置过敦煌郡(瓜州、沙州等)。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保护敦煌莫高窟等世界遗产,建议将敦煌市升格为地级市。升格后,敦煌市区改为“沙州区”(历史上曾名沙州),将肃北县、阿克塞县、瓜州县划入“敦煌市”。划出4县市的酒泉市辖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嘉峪关市(县级市),同时将肃南县的西南部的祁丰乡以及酒泉市与高台县之间的飞地明花乡划入酒泉市,改变整个酒泉城区处在张掖的半包围之中,改变此两乡由于离肃南县城太远带来的不便。

(3)定西市区划入兰州市,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定西市区划给兰州市后,将定西市改名为“陇西市”并将政府驻地迁往今陇西县,将今天水市所属的武山县划归“陇西市”,将“陇西市”打造成天水至兰州之间的中等城市,增强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带动能力。

(4)徽县、两当2县划回天水。人口数量较少,历史上曾属于天水的两县合并划入天水市,以消除两县人口过少的状况,又使两县能融入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圈,加速其经济发展。

(5)舟曲县划入陇南市。考虑水系流向及管辖距离,建议将距甘南州政府驻地合作市较远而与陇南市政府驻地武都区非常接近的舟曲县划归陇南市。

(6)撤并一些人口小,面积小的县。撤销崇信县,并将其所属乡镇划归并入其毗邻的泾川县、华亭县和崆峒区。撤销碌曲县,并入玛曲县和合作市。临潭县与卓尼县合并,解决人口过少,飞地满地飞的问题。

调整后的甘肃省行政区划,地级行政区域数量因减2个(嘉峪关市、金昌市)增1个(敦煌市)减少到13个,总体合适。

3.3 调整设想(大方案,跨省调整,难度非常大)

(1)额济纳旗划入酒泉市。建议将与酒泉市历史渊源深厚、经济联系紧密的内蒙古额济纳旗旗划入酒泉市,以带动额济纳旗经济发展,改变因额济纳旗距阿拉善盟驻地过远(近1000公里)给其管理带来的不便。

(2)阿拉善右旗划入张掖市。建议将内蒙古阿右旗划拨张掖市管理,改变该旗距该盟驻地过远对其管理带来的不便,也可以使该旗经济发展能更好地融入与其毗邻的张掖市。

(3)庆阳市、平凉市(除静宁、庄浪2县)划入陕西省。庆阳、平凉2地市均处于六盘山脉以东;两地水系均属于流入陕西的泾河水系;两地地域方言,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交通便利度等更偏向于陕西省;两地历史上很多时候属于陕西‬管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建议将庆阳市、平凉市划入陕西省。

调整后的甘肃省行政区划,地级行政区域数量因减4个(合并嘉峪关市、金昌市;划出平凉市、庆阳市2个)增1个(敦煌市)减少到11个,总体合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甘肃省   庆阳   张掖   酒泉   兰州市   天水   自治区   甘肃   行政区划   简史   骨头   时期   专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