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府总于天官,杨坚和宇文护都曾权倾朝野,为何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纵观中国古代史,从先秦时期,诸侯王们就一直发愁自己精力有限,无法把所有国事都完善地处理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诸侯王们便设置了相国一职来辅佐自己处理政务。但在后来,却是相国的副手——丞相,将相国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取而代之。

由此,从汉朝设置丞相到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在这一千余年当中,皇权与相权的博弈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

而在宇文护和杨坚所生活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各国皇权无一例外都呈现衰落的态势。可权力不会因为皇权的衰落而减少,从皇帝手中流失的权力自然都落到了世家大族手中。于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相权往往比皇权更加有利。

但为何宇文护和杨坚二人,都想尝试将自己的权力凌驾于领导之上,出现了“五府总于天官”的现象,可二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何?

一. 五府总于天官

1. 具体内容

在前文中提到的五府总于天官,其实是在魏晋南北朝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在南北朝时期,由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分裂为了西魏和东魏,当中的东魏皇帝元善见被大臣高阳强迫“禅位”,于是东魏就变成了北齐。

而西魏也没有幸免,政权在分裂之初就被权臣宇文泰把持,宇文泰死后又被侄子宇文护掌控朝政。后来宇文护觉得有权力没名头办事不太方便,这个皇帝也有点不听话,干脆就也强迫“禅位”,把自己的堂弟宇文觉扶上了皇位,并改元周朝,史称北周。

既然为了强调正统性把西魏硬改成了周朝,那干脆就整全套,于是宇文护又推出了一连串的仿古政策效仿周朝。在这些仿古政策中,就设置出了周朝的六官分别是天地春夏秋冬,还设置了太宰一职统领百官。

太宰的本职是负责宫内大臣和内务总管,但某位周天子下令,表示“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从此太宰便成为了冢宰,统领五府。所谓五府就是六官中除去天官,其他五官的府衙都由太宰总摄。

而北周初年的宇文护便身兼太师,大冢宰等职务,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被称作“五府总于天官”,实际上就是对古代朝廷中,大权旁落到大臣手中这一现象的描述

但北周结束后,作为继承者的隋朝马上就把这些仿古政策废除,恢复了汉魏官制。这一称呼也马上就随之弃用,淡出了历史的天空。

二. 宇文护

1. 权力之路

书归正传,接着聊宇文护。

公元513年,那时的北魏还没有分裂,正是第八位皇帝宣武帝执政的时期。但在这一年,代郡武川的一个鲜卑族贵族家中,宇文护呱呱坠地。

在宇文护十二岁时,其父亲宇文颢便去世。好在他爷爷是部落首领宇文护的家族才没有一夜之间从巅峰跌落谷底。

但宇文护也并未过上逍遥的公子哥生活,就在父亲去世的那年,他便早早地跟随叔叔宇文泰南征北战。如果就这么继续在军营呆下去,或许历史上的宇文护到死也就是一个远离权力中心的武将而已。

到了公元556年,此时的宇文护已经凭借战功当上了当朝大将军。但就在此时,宇文家族的最大保护伞——大权臣宇文泰重病不起。

宇文泰料想自己应该好不了了,便赶紧召见宇文护,说:“我如今的状况,恐怕支撑不了多久。现在国家内忧外患严重,但我的儿子们都还太年幼。我死之后,国家政务都托付给你,宇文家也交给你了!”

说完这番话后没过多久,宇文泰便死了。在他死后,宇文护秘不发丧,一直等车马回到长安才宣布宇文泰的死讯。

一众大臣得知宇文泰已死,顿时慌乱了起来。他们自然不是因为宇文泰死后无所适从而慌乱,是因为朝廷要改朝换代,害怕自己在新朝廷中没有立足之地而慌乱。宇文护回到朝廷中,自然知道文武百官心里打的什么算盘。

于是宇文护第一件事便是摆出一个态度:宇文泰虽然暴死,但他的身前身后事并无太大变化。为了摆出态度,宇文护便“婉言劝谏”,让西魏恭帝拓跋廓禅位宇文泰的三儿子。时年十五岁的宇文觉便即位为孝闵帝,又称周天王。

而扶持新皇登基的宇文护自然也给自己升了职,官拜大司马,封晋国公。从实际意义上来看,宇文护才是真正的北周开国皇帝。毕竟在朝廷中,他想要坐皇位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2. 独断专权

虽然宇文护回到长安后贯彻了宇文泰的遗愿,但他很快就发现,此时的他已经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

在宇文护扶持孝闵帝即位后,前朝旧臣,西魏八柱国其二的赵贵和独孤信便策划政变,试图谋杀宇文护。但宇文护借着赵贵进京觐见新皇的时机,抢先一步把二人清理了。

朝中有大臣见宇文护执政,担心被算旧账,便一起对皇帝说:宇文护自从杀掉赵贵独孤信二人后,权势与日俱增。当年的周公会摄政七年后还政周成王,您能指望宇文护和周公一样吗?

孝闵帝此时还是个没多少心眼的年轻人,见一帮大臣这么说了,便也开始训练卫队。宇文护暗中得到消息后,便将这些吹耳旁风的大臣调离中央

还告诉孝闵帝说:你爹死前把后事托付给我,我尽心尽力地干活,陛下可以对我放心。更何况我是你堂哥,又是国家大冢宰,我已经很满意了,你就别乱心思了。

但那帮大臣的残党依旧要动手,宇文护可以给皇帝三分面子,可不用给他们好脸色。于是宇文护带着禁军把一帮大臣全都活捉杀了后,把孝闵帝也关了起来。

宇文护召集群臣哭着说:我叔宇文泰励精图治三十年,可惜死的早。我亲自接受遗命,因为孝闵帝是宇文泰的嫡子,便和你们一起拥立他当皇帝。但这小子登基后,远离骨肉亲近小人,想把文武大臣杀个遍,我只能当这个国之罪人了。

一众大臣们的回答也很耐人寻味:这是您家事,我们管不着。于是宇文护便动手把孝闵帝也废了,另立宁都郡公宇文毓做了皇帝。

但不管怎么说,虽然皇帝已经随你拿捏,但作为大臣对皇帝动刀,是非常有损自身声望和人心的事情,而这也为宇文护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动手杀了第一个皇帝之后,宇文护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公元560年,宇文护下毒害死了第二位皇帝,另立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宇文邕为北周武帝。

在北周武帝在位期间,宇文护率军进攻北齐,但无功而返,让本就没什么好名声的宇文护在大臣们的心中又降了一个等级,或许这也是宇文护的能力与地位不匹配的体现

最终宇文邕策划了一场政变,他对宇文护说太后身体不好,但还是贪恋饮酒,我劝不听,希望您能去劝一下太后。于是宇文护进宫拿着宇文邕事先写好的酒诰,对着太后读了起来,但还没读完便被杀害。

从此,一代权臣宇文护由于滥杀大臣,谋害皇帝导致人心尽失,以及对外作战无法取胜,让身边同党对他能力产生怀疑,落了个死于非命的下场

二.隋文帝杨坚

1.外戚杨坚

在北周武帝将宇文护铲除后,第一件事便是削弱大冢宰的权力,毕竟官位不能空,但无论谁来做这个大冢宰都是威胁,不如先削了了事。

把对皇权的威胁消除后,北周武帝便想更进一步将东边的北齐彻底消灭,于是便点将出征。而此时的杨坚,正是武帝军中的一名将领。

武帝为了拉拢作为关陇贵族的杨坚,将杨坚的大女儿杨丽华和自己的儿子宇文赟两人拉郎配到了一起。

由于杨坚在对外战争中表现良好,取得了数场胜利,能力也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北周武帝为了奖赏军功,将他加封为柱国

但一代雄主北周武帝没活多久,两年后便死了。其儿子宇文赟即位,杨丽华从太子妃升至皇后,而杨坚也从一个朝中重臣升级成了外戚,成了政治斗争的核心。

虽然老爹武帝是个雄主,但儿子宇文赟似乎是要报复老爹对自己过于严厉的管教,刚登基就一副昏君样子。

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下诏命令官员的女儿不许嫁人,等他挑完了才可以嫁人,诸如此类。到最后一个后宫竟有了五个皇后,群众喜闻乐见的宫斗自然也是少不了。

不仅如此,宇文赟还对亲族下手,杀了皇叔齐王宇文献,又勒令各亲王从长安到封地就藩。这样一来二去,削弱了皇族宗室的势力,给了杨坚这个外戚上位的机会。而宇文赟的身体随着纵欲过度也逐渐恶化,最终二十二岁便死了。

宇文赟死后,儿子宇文阐即位,即北周静帝。老爹二十二岁,从理论上说,静帝撑死二十一岁,就算是二十一岁也玩不过宦海平生的杨坚。于是公元581年,时任北周左丞相的杨坚便取代了北周,建立隋朝。

三.总结

有时在读历史的时候,难免感叹天命所归,将宇文护和杨坚作对比的话,这种感觉便更加强烈。

宇文护本就是一员武将,政治智慧并不高,宇文泰的早死将他带到了不属于他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又极其多疑,为了保护自己便滥开杀戒,甚至杀成了整个中国历史上杀皇帝最多的权臣。

但这并不是什么好名声,只会对他的声望和部下的忠心造成极大的打击。反观杨坚,先是天时,从小便是镇守一方的随国公,积累了大量经验。

后有地利,早年随军出征,取得的几场胜利为他积累了声望。而人和自然就是武帝早死,儿子宇文赟早亡,自己成了三朝大臣,女儿又是垂帘听政的太后。

如此看来,杨坚和宇文护相比,宇文护差的实在不是一点半点的距离

参考文献

《周书》

《隋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宇文   西魏   北周   权臣   周朝   皇权   朝野   朝廷   大臣   皇帝   儿子   杨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