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夏朝(11):水患与灾难

大禹治水成功恐怕现在没有几个人相信了,这个带领族人一路西行的族长留给人们的是后人假托的虚名,《史记-夏本纪》大量的篇幅是后世君子们理想化的长篇大论,多是后世杜撰的,他留给人们的治水功绩也随着永不灭绝的水患冲击着后人。

少康复国后,无奈于滔滔不绝的洪水,又启用了商侯冥治理水患,自己也把都城从斟灌(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交界处,多认为是河南濮阳)之地迁到了太行王屋山下的原(河南济源境内),迁到了更高的地方躲避水患,而商侯冥的治水也未必取得成效,几年后“死于河”,至于是治水劳力而死、无功被天子处决而死还是失足掉水里死了,不得而知,反正水患是没有得到杜绝的。

多年以后,夏帝芬继位时,甚至把舜帝奖励给大禹王的玄圭都敬献给河伯了,也没有治理好水患,而几年后,殷侯也迁都到了殷地,看来水患是相当严重的。

另据现代气象学家论证,当时夏代还处在大气候形势下的干旱期,这些在各种文献中可见一斑,比如羲、和失政,大抵是说夏后氏把干旱的责任推卸给了管理历法的羲、和。而后羿射日,则是对干旱气候的演绎,《竹书纪年》中多次出现的“天生十日”、“伊、洛竭”,也可见当时干旱的状况,这种干旱,迫使夏后氏后期频繁迁都,如夏桀时期,就从西河之地重新迁回旧都斟寻,没几天又迁到河南之地,可见干旱气候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严重影响。

除此之外,《竹书纪年》还记载了多次“地震”、“泰山震”、“毁容台”等地震灾难,这种灾难,不要说是对古人,即便在今天,依然是致命的。也可以这样说,夏桀同志命不好,打败他的,有殷商的武力,更有老天爷。

我们的先人,在灾难面前,除了祈求于鬼神之外,能做到的也只有一条,迁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水患   后羿   大禹   都城   灾难   夏朝   纪年   河南   干旱   后世   后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