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新时代双拥工作绘就斑斓画卷


河南省南阳市2012年首创“全国双拥模范城”,2016年、2020年蝉联这一殊荣。自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对该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民营企业吸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等做法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目前,全市已采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32.6万条,其中重点优抚对象8.26万人,居全省第一。全市6个县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县,市本级和邓州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总数量居全省第一。这些殊荣背后,是这片古老和现代交融土地上传承着的红色基因,是全市党政军民多年来携手并肩绘就的生动画卷,更是用鱼水真情筑起的历史丰碑。

完善“机制、机构、机能”,高位推动强组织。南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摆上突出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一是组织领导持续加强。将双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高规格召开市委常委议军会议和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靶向解决部队改革急需、备战急用的实际问题,驻宛部队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突破,进一步激发了官兵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热情。二是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做到“五纳入”“五统一”,即:坚持把支持国防建设和部队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计划;把搞好部队建设纳入党政军重要议事日程,统一组织;把双拥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统一领导;把双拥工作纳入党政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统一实施;把双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核算。三是工作机构更加健全。健全完善市县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建立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站、志愿者服务队“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和市、县、乡、村四级双拥工作网络。

聚焦“红史、红军、红人”,文化领航激活力。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众文化场所等阵地,积极营造民拥军、军爱民的浓厚氛围。一是赓续传承红色基因。运用南阳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组织烈士纪念日公祭、国防教育“五进”、老兵口述抗战故事等活动,传承好红色基因。镇平县、方城县通过书籍、征文、诗歌等形式,分别构建了以彭雪枫精神和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为核心的双拥文化体系;邓州市组建编外雷锋团“薪火营”,荣获2021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二是营造社会尊崇氛围。连续4届开展“南阳市最美退役军人”评选表彰活动。2020年以来全市共发放悬挂光荣牌33.1万张,累计为1269名南阳籍官兵家庭送达立功喜报、奖励金和功臣家庭牌匾;医院、公共交通、旅游景点等窗口单位严格落实“军人优先”“军人免费”等优待政策;牧原集团组织开展“万人万岗”退役军人定向招聘活动;镇平想念集团、仲景食品集团等龙头企业持续开展拥军慰问活动。三是持续建强红色高地。先后投资1.2亿元迁建南阳革命烈士陵园,投入6300余万元对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彭雪枫纪念馆、张星江纪念馆等60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改扩建。彭雪枫纪念馆被党中央、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桐柏革命纪念馆、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1年12月3日,占地280亩、先期投资3亿元的南阳市国防教育基地奠基开工,2023年8月1日前建成开馆,届时将成为集国防教育、军事训练、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防教育平台。

瞄准“前方、前线、前沿”,服务备战为打赢。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按照“动真情、办实事、抓落实、求实效”的要求,全力支持部队备战打仗,助力部队实现强军目标。一是千方百计办好拥军大事。内乡县耗资6亿元拆除企业超高建筑,确保部队飞行训练绝对安全,被军委首长称为“南阳担当”“内乡速度”。内乡县、南召县投资2300万元实施部队周边群众易地搬迁,确保部队周边绝对安全。方城县先期投资3000万元迁建民兵训练基地、人防办,筹建以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路线;唐河县无偿划拨80余亩市值2.4亿元土地,自筹资金80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新人武部、人防办和民兵训练基地。二是深度助力部队备战打仗。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大力推进拳头部队周边环境整治、防奸反谍工作,确保部队战备训练绝对安全;市财政投入资金175万元,对海军南阳舰官兵的生活起居、学习教育、精神文化生活等进行了精准慰问支持;持续开展“情系边海防”活动,市县各级在春节、“八一”期间常态化走访慰问现役边海防官兵家庭696户,发放慰问品(金)170万元。三是创新高效军供保障模式。2021年11月,市县拥军支前机制共编组1200多人,保障中部战区某部8000多名演训官兵过境,刷新了南阳拥军支前保障新纪录;南阳市军供站在2021年全国优秀军供站考评中位列中部战区第1名,被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

倾心保障办实事。严格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坚持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实际行动着力解决官兵的问题。一是好政策优先退役军人。2020年以来,全市高质量安置87名转业军官、209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安置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二是好举措支持部队建设。2020年以来,全市共发放随军未就业家属基本生活保障金280万元,优先安排325名现役军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子女到优质学校就读;市双拥办、市妇联每年组织地方优秀适龄女青年到部队交流联谊,搭好“军地鹊桥”,助力军人安家安心;制定实施市级随军家属安置就业措施,畅通随军家属安置渠道。三是好平台推进涉军维权。充分发挥双拥工作政治优势,努力打造行政协调、法律援助、司法协作“三位一体”的涉军维权新模式,全力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不让家事扰兵心。2020年以来,全市共收到部队来函215件,办结率为100%。

围绕“共建、共享、共赢”,护航发展善作为。驻宛部队紧扣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把部队所能、地方所需、群众所盼统一起来,为南阳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在支援地方建设中架起连心桥。2020年以来,驻宛部队累计派出官兵参加地方义务劳动3000余人次,出动机械、车辆900余台,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400余件(次)。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南阳军分区组织10万民兵成立了13支护水分队,为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争当排头兵。2020年以来,某部队投入乡村振兴资金52万元,帮扶驻地修建道路、漫水桥并安装路灯;投入18万元为驻地低收入群众购买米面油和学生学习用品。某部队与驻地多部门签订军地党建共建协议书,筹措资金30余万元为驻地协建党群服务中心、修缮通村主道、整治村容村貌,资助驻地17名贫困大学生。三是在军民共建活动中树起新标杆。海军“南阳舰”官兵与南阳市定点扶贫村结对共建,自下水列装后连续两年组织官兵捐资帮扶贫困学生家庭。武警支队在镇平县石佛寺镇“天下玉源”小区持续开展“3+1”军警民共建活动,先后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军警营等。2022年7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为驻宛某部队记二等功。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南阳   方城县   内乡县   镇平县   邓州市   南阳市   国防教育   双拥   河南   画卷   驻地   官兵   斑斓   军人   全市   部队   红色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