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准备干掉将军,将军知道后对心腹说: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家迅速由盛转衰。为了应对沉重的战争负担,唐朝颁布的各种苛捐杂税越加严重,加之各地饿殍遍野,导致在公元878年,爆发了导致唐朝走向灭亡的黄巢起义,这次起义持续六年,席卷大半个唐朝地域,使唐朝的统治摇摇欲坠。战乱让曾经镇压起义的各个藩镇看到了唐朝的虚弱,诸多的藩镇节度使开始成为拥兵自重的割据势力。公元907年,曾为黄巢起义军后投降唐朝的朱温杀 唐哀帝李柷,建立后梁政权,定都汴州,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唐亡后,各地的藩镇纷纷自立为王,公元923年,原河东节度使,沙陀族将领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后唐。公元934年,后唐李从珂为帝后,猜忌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公元936年,派军围攻太原。石敬瑭用割地称臣的条件,招来契丹耶律德光的的五万援兵。双方在团柏谷大战,后唐大败后亡国。

虽然石敬瑭年纪比耶律德光大很多,但仍然认耶律德光为父,并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在契丹的扶持下,石敬瑭建立卖国的后晋政权,石敬瑭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石敬瑭死后,后晋少帝石重贵不愿依附契丹的统治,激起契丹不满。公元947年,契丹南征后俘虏石重贵,后晋灭亡。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派人向契丹投降。契丹本想一鼓作气吞并后晋,但中原有愿意当儿子的皇帝,却没有愿意当儿子的百姓。在各地风起云涌的抗击下,契丹被迫退出中原地区。在此情况下,石敬瑭曾经的亲信,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机在开封称帝建立后汉政权。

刘知远当皇帝刚一年就死了,他的儿子刘承祐18岁的时候继位成为后汉隐帝。刘承祐虽然继位,但是毕竟年少,辅佐的大臣对其甚为轻视,大臣之间相互攻讦,专恣弄权,导致后汉政权内部一片混乱。当初后汉高祖刘知远在临死前,曾托孤郭威和苏逢吉两位大臣拥立刘承祐继位,其后苏逢吉官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宰相,郭威官拜枢密使,掌管全国的兵权。后汉在建立之初就不是个很稳定的政权,很多拥兵自重的节度使看到同为节度使的刘知远都能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行。在刘承祐继位后,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后汉的地盘本来就不大,一下子冒出来三个造反的节度使,后汉政权一时间是摇摇欲坠。

公元948年,在多次征剿灭不利的情况下,刘承祐派郭威领兵讨伐三个造反的节度使。不到一年,郭威杀河中的李守贞,永兴的赵思绾、凤翔节的王景崇出城投降。郭威又乘势北伐,大败契丹。如此的军功,让郭威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此时的刘承祐对郭威是又忌惮又惧怕,郭威手握重兵,一呼百应。自己一个乳臭未干,刚刚继位的毛头小子岂能是他的对手。

于是,刘承祐脑子一热就和自己的亲信李业密谋,准备诛杀妨碍忤逆自己的大臣,夺回权利。李业为何许人呢?他是李皇后的最小的弟弟,说白了就是刘承祐的外戚,估计和刘承祐年纪相仿。

李业作为刘承祐的亲戚,可以自由出入宫禁,经常和聂文进、后赞、郭允明等一起和刘承祐戏耍,还一起在宫禁之中放风筝。太后对刘承祐所为非常不满,屡屡相劝,刘承祐却听而不闻,毫不所动。李业除了陪着刘承祐玩,对当官还有瘾,他让刘承祐给他安排个宣徽使的职位干干,却遭到宰相杨邠、史弘肇的拒绝。后来,刘承祐又想立自己宠爱的耿夫人当皇后,又遭到二人的拒绝,这些事情都让刘承祐极为愤怒。

历史某些时候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东晋末年,刘裕建立刘宋政权,其子少帝刘义符就是个纨绔子弟,登基后整日与宫人游戏无度,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他甚至在宫廷内修了一个商店,自己当老板,每天在里面呼五和六,讨价还价,与佞臣玩的不亦乐乎。后汉的刘承祐与刘义符年龄相仿,所做之事也相仿。所不同的是,刘义符在天性大开为所欲为之后被群臣所杀。而刘承祐也想为所欲为,但被大臣所制,无法施展。

公元950年,刘承祐和李业趁郭威不在朝中,在上朝的路上设伏兵,杀了宰相杨邠、史弘肇和王章三位大臣,而且尽灭全族。然后又下诏让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李弘义是刘承祐的舅舅,也是个外戚,但他为人怯懦,接到诏令后,犹豫不决,不敢动手。最后还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就把传诏令的人送给了王殷。

王殷看到诏令后大惊失色,马上就告知了郭威。郭威没想到自己拥立的刘承祐居然想诛杀自己,一时间有点手足无措。自古一般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现在这狡兔还没死绝呢,走狗就要烹了,这就让郭威有点想不通了。事情紧急,不容郭威有优柔寡断的时间,于是郭威找来自己的谋士魏仁浦商量,魏仁浦为人机敏聪慧,博闻强记,且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也曾是刘知远的托孤大臣,与郭威关系甚好。

魏仁浦得知消息后也非常意外,他告诉郭威,你手握重兵,不受小人猜忌是不可能的,而且当年的托孤大臣杨邠、史弘肇和王章已经被刘承祐所杀,你怎么能白白受死呢,不如利用这次天赐良机挥兵南下。郭威听魏仁浦所言句句在理,就打定了主意,随即召见诸将出示了自己伪造的诏书,告诉诸将:皇帝要他诛杀手下的将领,而他实在是于心不忍,现在把大家叫来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办?诸将一听郭威的话,立刻就炸了锅,表示和刘氏势不两立,马上要拥立郭威造反。郭威一看时机成熟,就顺势就起兵南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向都城进发。

刘承祐没想到郭威没有杀成,反而惹毛了了郭威,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郭威在路上给刘承祐上了一道奏疏,要求把进谗言的李业送到他的军营处置。刘承祐把郭威奏疏给李业看,李业非常害怕,就极力挑唆说郭威早有反心,现在可算是做实了,要刘承祐杀了郭威全家。刘承祐听信李业之言,就把郭威全家杀了个鸡犬不留。《新五代史》:“婴孺无免者。”

这下刘承祐可算是把事情做绝了,他派军队抵抗郭威,可是后汉的精锐皆在郭威麾下,他手下军队怎么可能是郭威的对手。很快,刘承祐的军队在七里坡被郭威打败,刘承祐只好带着苏逢吉、聂文进和茶酒使郭允明等这些人仓皇逃出,跑到半路上,茶酒使郭允明远远看到追兵到来,就想用刘承祐的人头邀功,从后面一刀杀死了刘承祐,至此,后汉灭亡。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后汉是典型的主弱臣强的政权模式,刘承祐是在郭威等众大臣的拥立下才继位的,而且时间不长,他的皇位坐的并不稳固。朝廷的权利对内掌握在杨邠、史弘肇和王章等大臣手里,而对外仰仗的是藩镇手握重兵的将领,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其实很常见,处理方式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

汉武帝死前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霍光对汉武帝忠心耿耿,用心辅佐汉昭帝。期间上官桀等阴谋发动政变想杀掉霍光,废黜昭帝,立燕王刘旦为帝。被霍光发现后族灭了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同谋的鄂邑长公主和燕王刘旦被迫自杀,自此,霍光成为西汉的实际决策者。汉昭帝驾崩后,由于他没有儿子,霍光就迎立了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即位。

但是谁也没想到刘贺继位后,就开始胡作非为,在汉昭帝守丧期间和手下的奴仆饮宴淫乱,用皇帝的符节向各地官署下达诏令,征索物品,短短二十七天就多达一千一百二十七起。刘贺如此荒淫昏乱,在失去帝王礼谊同时,还破坏了汉朝的制度。虽然群臣多次进谏,但刘贺听而不闻,都当成耳边风了。在这种情况下,霍光同群臣一起禀告上官太后,详细说了昌邑王不能继承皇位的情况,遂将昌邑王废为海昏侯。

然后霍光又立汉武帝曾孙刘询为皇帝,是为汉宣帝。一前一后,霍光扶立了三个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看到霍光虽权倾朝野,却依然对大汉忠心耿耿,毫无异心。2016年3月2日,在江西南昌挖掘海昏侯刘贺之墓的时候,发现在墓中刘贺居然穿着金缕玉衣,还有堪比帝王的大量黄金陪葬品,这说明刘贺死后还是按皇帝的规格下葬的,这一考古验证了那一时期的历史情况。刘贺如果不作死,霍光也不会废了他。

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本来就是个群雄争霸,互相攻伐的年代,各路诸侯犹如走马灯一样上上下下,今天你登基,明天我上位,谁有能力谁就当皇帝。当然,也可以像石敬瑭一样找个契丹爹,自己来当儿皇帝。

后世都说赵匡胤是第一个黄袍加身当的皇帝,其实不是,第一个黄袍加身的是郭威,准确的说是黄旗加身,因为当时找不到黄袍,郭威的手下就扯下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等到赵匡胤想篡位的时候,那准备的就充分多了,找了一件真正的黄袍。如果说郭威是被迫造反登上皇位的,那赵匡胤就属于明目张胆的蓄谋已久。

在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最担心的就是他的手下将领也会模仿他的行为再搞一次黄袍加身。这在那个时代发生的也太频繁了,赵匡胤需要有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考虑再三后,他没有对手下诸将进行清洗,而是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用大量赏赐换回了部下手里的兵权,这种方式让部下心甘情愿的解甲归田,还没有怨言。

不得不说赵匡胤的方法很聪明,这一举解决了五代十国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的弊端。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从开始到灭亡都一直采取了以文制武的治国方略,虽然避免了武将独大,但是也削弱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导致北宋在和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失败。

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不管是谁当上皇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情况是比比皆是。刘邦建立汉朝后,立刻就开始诛杀功臣。帮他打败项羽,平定天下的韩信分分钟就被刘邦的老婆吕雉杀于未央宫。刘邦自己打仗的本事不行,等到匈奴入侵的时候,找不到将领带兵,只好自己勉强御驾亲征,带的几十万人被匈奴包围,最后还是靠向匈奴单于的老婆行贿才逃回来。如果韩信还在的话,刘邦何至于如此狼狈,当刘邦感叹的喊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时候,不知道他有没有对自己诛杀功臣的做法感到后悔。

明太祖朱元璋起于微末,建立大明王朝。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彻彻底底的以赤贫身份翻身做了皇帝的人。如果拿解放初期划分成分的贫农来说,朱元璋的情况还不如个贫农,贫农好歹还能给人当个佃户什么的谋生,元末的残暴统治让朱元璋一家只能活活饿死。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很担心自己死后,子孙没有能力制约这些骄兵悍将和贪官污吏,他觉得必须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这些树杈上的刺都拔干净了才放心。所以,朱元璋在诛杀功臣勋贵和贪官污吏的时候毫不留情,以至于官员上朝前都要先和家人道别,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后的永别。朱元璋没正经读过书,他的知识都是在战争中学习的,但是他比历史上许多皇帝都聪明的多,可惜他的所作所为防得了外人,却防不了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契丹   皇帝   后晋   藩镇   后汉   节度使   心腹   大臣   唐朝   政权   公元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