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相和杨太领导的洞庭湖农民起义是怎样发生的?有什么特点?

南宋时期宋高宗在任,宋朝以文治国,重文轻武,大量使用文官,武官限制太大。导致周围国家实力越发强大而宋朝无力抵抗,宋朝孱弱以银两换得暂时的平静,导致国库空虚无力,无以银两来补充军队。

朝廷内部腐败严重,贪官污吏当权,对百姓的剥削日益渐增,南宋建立以抗金的名号用各种手段剥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的赋税无法承受。战争的洗礼和朝廷的剥削,使得百姓苦不堪言,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此时风雨飘零的宋王朝没有把重心放在如何治理群众上面,还是整日整夜花红酒绿。

在这人神共愤的世道下,钟相抓住了人们内心所需要的,在合适和时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乱世之中,钟相的理论直击人心!

被剥削的农民们想要的就是一个天下均分,一时间群雄四起,纷纷选择加入以钟相、杨么为首的起义军。

由于农民长时间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对地主阶级极为的憎恨。导致原来处在洞庭湖的地主剥削阶级极为的害怕钟相所领导的起义军,起义军一时间名声大震。

随着时间的累积,起义军的势力越发壮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因为受不了朝廷的威压加入了这次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

在起义军的日益壮大下,地主阶级害怕起义军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地位以及利益,地主阶级花重金邀请了南宋叛将孔彦舟来帮助他们对抗农民起义军。

孔彦舟本就是无赖强盗出身,性格残暴,手段极其残忍,眼中没有国家存亡,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后来向金国投降成为叛将。

一时间,起义军所向披靡,愈发壮大,甚至自立为王。

洞庭湖周边19个县城都被起义军所占领,起义军所到之处,焚烧官府城市寺院神庙以及富贵之家,杀戮高官僧人富贵之人,所得财产平分,生病不准服药,去世不得有葬礼。

我们可以看出起义军确实体现了均分的原则。但是他也反映了农民阶级起义的一些局限性,有着先进的均分思想,也有着落后的封建思想。

大多数农民起义处于虎头蛇尾的状况,前期处于不可阻挡的势头,到了后期由于农民本身的局限性,大多数农民起义以大多数复杂的因素失败告终。

在钟相的领导下,起义军不断风生水起,但是朝廷却不得有如此的威胁存在,派出乱寇孙彦舟对起义军进行多次围剿。

由于农民本身的战斗力限制,钟相的妻子和儿子全部被孙彦舟所杀害,钟相本人也惨死在孙彦舟手上。

起义军的势力遭到了一定的打击,但是在杨么的领导下快速站住脚步,稳住了当下的形势并且进一步扩张。

此时,起义军已经对南宋的势力产生了巨大影响,朝廷内部已经镇压不住起义军的势力,宋高宗居然将岳飞从抗金前线上调回,可见此时的南宋皇帝昏庸到何等程度,不惜将朝廷重将从抗金前线上调回。

此时的南宋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摇摇欲坠,皇帝昏庸无能,朝廷内部贪污腐败严重,外忧内患,腹面受敌。这已经符合了一个王朝崩塌的所有标准,毫无疑问宋朝在不久以后也走向了终点。

起义军所驻扎的洞庭湖区域水域广泛,岛屿无数,各岛之间平时的来往靠的都是划船,而且手下的各个将领都是占岛为王,不少将领到了起义后期都也失去了起初的那份雄心壮志,基本成为了一盘散沙。

杨钦在想起钟相一家妻儿的惨死和兄弟的离去,从而也失去了对岳家军抵抗的想法,火拼起来,起义军和岳家军的硬碰硬必将伤亡惨重,劝降之后反而还能享受到朝廷给予的一官半职,并且收到了岳飞赠送的视若珍宝的金腰带和战袍。

岳飞使得一手离间计,使得战争还未开始,岳飞这边已经赢了一半,而杨钦在此后也成为了南宋水军的重要统制。

其实人生的选择显得更重要,如果杨钦选择了留在起义军,也许可以和起义军一起共进退共存亡,但是他选择了投靠朝廷,这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可以成为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这是因为这件事情,他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成为了一名水军编制。

在岳飞的岳家军领导下,这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也以狼狈收尾。

其实钟相早年也就显现出,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早在洞庭湖起义20年前,钟相就提出了贫富均分的想法。

在那个封建年代,此种想法显得格格不入,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和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才使得钟相在后面成为起义军的领导者。

而钟相他本身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带有了商人的足智多谋,为什么农民就一定要受地主的剥削?为什么天下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面?为什么天下的财富不能均分?

但是明显如此理想的主义,在古代的封建社会明显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大时代背景下也决定了如此理想的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为不同的时代有时候决定了思想的可行性,阶级理念此刻已经刻在了封建人民的心里面。在如此背道而驰的理念下举行的起义,也注定失败。不过在历史中,这是一次具有积极意义的尝试。

而杨么可谓是重情重义的代表,在对抗孙彦舟的军队时,钟相自己以及钟相的妻子孩子都惨死在孙彦舟手中,但是杨么没有惧怕孙彦舟的势力,杨么迈起了坚定不移的脚步,继续领导起义军进行着持久的反抗。

快速驻扎领地稳住军心,一次次的沉思,一次次的尝试,杨么凭借着沉稳的性子成为了起义军的领导者,并且将起义军的势力进行进一步扩大。

而在钟相死后,杨么悲痛欲绝,旧日茶饭不思,对昔日老大的突然离去,在起义军里面显得如此突然而又急促。

杨么在钟相已经去世的情况下,依然立钟相的公子为太子,以此来告诉自己死去的大哥,杨么在替他守着这一支起义军,纵使日出日落,你我兄弟之情如初……

岳飞则是忠君爱国的代表人物,岳飞统帅的军队纪律严明,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并且训练严格,被百姓称为“岳家军”。

岳飞本人更是配得上他身后的“精忠报国”四字,更是将起义军数十万人收入岳家军,壮大了岳家军的整体实力。在风雨飘摇的南宋,岳飞就是南宋的最坚实的一道屏障。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从军十余年,带领了岳家军与金军进行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斗,功勋卓越,平定叛乱。却终究还是逃不过“莫须有”的罪名。以身许国,何事而不为?的将领,终究挡不住卑鄙的小人和昏庸的君主。

孙彦舟则是典型的反面人物,流寇出身,生性淫荡嗜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平时在南宋早已臭名昭著。所行之事伤天害理,令人闻知愤然,更显出了人在做天在看,如此之人必将遗臭万年,人人得而诛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农民起义是时局混乱的必然产物,但是大部分农民起义都将以虎头蛇尾收尾,不能坚守住当初起义的初心,正是因为农民思想的局限性导致了这一结果。

天下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而此时统治者也应反思一下自身,终究是对权利的渴望,还是对欲望的追求,导致了一个王朝的鼎盛时代葬送在了自己的手里面。

农民为何起义?无非就是逼上梁山,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如果天下太平,无时不盛世,怎会起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洞庭湖   农民起义   岳家   起义军   地主阶级   宋朝   南宋   朝廷   势力   农民   发生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