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浦荐宝#
继续推荐国家图书馆的开年大展——“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其中离大家最“近”的就是明清档案专题展了。
明清档案是中国明清时期社会发展史的多方位记载,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数量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藏明清档案1067 万余件,其中明代档案3800 多件册,时间起自明洪武四年(1371)至崇祯十七年(1644)。馆藏绝大多数为清代档案,时间自天命前九年(1607)至宣统三年(1911),另有溥仪退位后未出宫前及其在天津、东北时的档案。
档案里的这些人物个个都是耳熟能详,经常出入各种电视剧影视剧。。。。。。
庄妃册文,清崇德元年(1636年)
"册文”又称"册命”"册书”,是皇帝用来封授王公、后妃的文书。庄妃即著名的孝庄文皇后(清太宗皇太极之妃),是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于盛京,建立后宫制度。庄妃来自蒙古科尔沁部,因此册文使用满、蒙古、汉三种文字合壁书写。孝庄文皇后伴随三朝皇帝,扶立两代幼主,对清朝的建立和清初政局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慈禧太后代同治帝起草的谕旨,清同治朝(1862-1874)
清咸丰帝病逝后,御前大臣栽垣、肃顺等八人赞襄政务。慈禧联合慈安、奕䜣等人发动"辛酉政变",斥革八大臣,开始"垂帘听政"。此件档案为"辛西政变"期间慈禧太后亲笔所书,写有"求七兄弟奕譞( xuan )改写"字样。
这也是靠浦君@浦峰捉影 第一次真正见到慈禧太后的亲笔,在故宫里见了不少牌匾,还真以为慈禧至少有点料,结果差成这样。。。。
京城内外全图,清代同治、光绪朝(1862-1908)
清代北京城是在元明两朝基址上修缮、扩建而成。当时京城由紫禁城(大内)、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各城之间修城门、建城墙围合,以示分界。俗称"里九外七皇城四",即指各城之城门数量。此图将京城的大街小巷、城池庙宇、衙署府邸一一标注,是研究北京城市发展史的重要图像参考。
凑近,如果认真看里面的胡同名称,再对比现在的北京地图,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圆明园西洋楼二十景图铜版画,清乾隆朝(1736-1795)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为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乾隆年间圆明园内新建包括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等在内的十余座西洋式样建筑。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西洋式样建筑群惨遭损毁。此图为西洋楼建成后绘图刊刻而成的铜版画,是西洋楼各建筑物的真实记录,建筑形象、细部、尺寸等均准确可信。由当时的宫廷满族画师伊兰泰(郎世宁之徒)起稿绘制,并由宫中造办处工匠镌刻印制,共20幅。
展览展出了海晏堂、大水法两幅。
可以清晰的看到被西方炒成天价的十二兽首,但如果仔细看图,大家可以看到,兽首离开了兽身,艺术价值真的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被西方人利用中国人的面子乱开价讹诈。
前方那只神兽,应该是石雕,其形态惟妙惟肖,艺术价值一点都不差,可惜如今已不知去向。
圆明园的大水法,如今已经是圆明园的代表。如今认真一看,竟能发现很多神奇之处。门前的两棵大树,被修剪成超奇特的形态,也不知道是啥树种
大水法前的喷泉雕塑也极为精彩,一群猎狗追逐一只麋鹿,嘴里、角上都喷着泉水,太好看了。。。
清代膳底档。
清代帝后吃饭称"用膳""进膳"。膳底作为有关清代帝后每日饮食情况的档案之一,主要记载帝后每餐时间、地点、餐具式样、详细菜谱、何人烹调及赏赐情况等。平时的记录称"节次照常膳底档",出巡时按地点不同称"某地节次照常膳底档"。膳底档由御膳房记录,是研究了解清代宫廷生活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资料。
光绪帝脉案。
曾经作为一段公案的光绪帝死亡事件,很多专家都会参考这个档案
乾隆帝元旦开笔
分别书写于清乾隆元年(1736),清乾隆十四年(1749),清乾隆六十四年实为嘉庆四年(1799)
元旦开笔是清宫的礼仪习俗。每逢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日)丑时,皇帝拈香后到养心殿东暖阁书写"吉"或"三阳开泰,万象更新"等字,表达新年愿望。这种习俗始于雍正年间,之后历代皇帝延续仿效。元旦开笔由皇帝亲笔画押封存,生前死后都不再轻易开启。此三件元旦开笔为乾隆帝二十四岁、三十七岁和八十九岁所书,从中可以看出其在青年、壮年和临终前的新年愿望和笔迹变化。
皇家档案真的是一个宝库,可惜量太大,要不然肯定能找到很多历史真相的蛛丝马迹。
更新时间:2024-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