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彭加木失踪的最早档案记录,他一开始并不想独自寻找水源

在“702基地”的值班记录里,有关于当时彭加木失踪的档案记录,这是有关彭加木失踪的最早档案记录,其原文如下:

17日九时以后,彭要求出车外出找水,其他同志的意见是等基地12:00答复后再行动。12:00基地回电,决定派飞机救援,请原地待命。汪副队长持电文找彭,未找到,在彭乘坐的小车内发现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

从这份档案记录当中,可以看出两个信息:

1、彭加木是想出车去寻找水源,而并非步行;

2、关于要不要去寻找水源,当时队里是存在矛盾的,这就能说明,作为队长的彭加木,为何要独自前行了。

我们把时间点拉回到1980年的6月17号上午,这天上午九点,考察队吃过早饭后,彭加木再次提出,要往东而去寻找水源。

彭加木计算过,从扎营地到克孜勒塔格的水源地,路程大致是120多公里,开车去的话,所耗费的时间也不会太多。

不过,当时考察队的其他队员,却对彭加木的这一提议持反对态度,理由有三点:

1、单程就要用掉半桶汽油,当时所剩汽油本就不多了;

2、克孜勒塔格是否真有水源,也是不确定的,为了一个不确定的存在,冒险而去不值得;

3、最好的选择是原地等待,和附近驻军部队联系,才是最安全、最稳妥的方案。

客观的说来,队员们的考虑也是对的,毕竟罗布泊的环境复杂,又恶劣,在缺水少油的情况下冒险而行,实在不明智。

而彭加木之所以执意要去寻找水源,也是好心,他算过一笔经济账,附近的驻军来救援,出动直升机运水,从基地到考察队的营地,按照当时的价格来计算,单程就需要花费四千多元,来回的费用就得上万。

这笔花销在八十年代可谓是天价,用如此天价来运水,实在有些奢侈,况且,考察队也并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因此,彭加木是想先自力更生,实在不行再联系驻军部队。不过,队员们不同意他的这个想法,一致认为最好是就地等待救援。

一直到1980年6月17号的上午,彭加木也才不得不同意,选择了折中方案,就是一边和驻军联系,等待救援;一边去寻找水源。

倘若考察队自己找到了水源,再给驻军发报,告知无需来救援了。

彭加木的本意是想带着一两个队员,乘坐汽车往东去寻找。只不过,当时队员们已经精疲力尽了,缺水少油,连着半个多月苦战在罗布泊,此刻也只想好好休整一番。

因此,对于彭加木的这个折中方案,队员们也是持反对意见的。

所以,最后彭加木不得不只留下一张纸条,不告而去,最终杳无音讯。

1980年6月17号,这一天上午,考察队吃过午饭后,就开始了自由活动,有钻进帐篷打牌的,有独自去到卡车底下纳凉的,大伙都在等着附近驻军的回电。

一直等到中午11:30分,才等来了驻军的回电,不过这是一封密电码,要转译出来还得差不多半小时。

此时,大家也都没注意到,彭加木早在10:30分就默默离开了营地,独自往东而去了。

等密电文转译出来的时候,已经将近十二点了,副队长汪文先看到电文后,就去找彭加木,他去到彭加木的车里,发现没有人。随后询问了其他队员,也不知道队长的踪影。

不过,众人也并没有在意,只以为队长又去附近勘察什么去了。

一直到了中午12:30分,原本在卡车底下纳凉睡觉的司机王万轩,起身去车里拿衣服的时候,在彭加木常用的地图册里发现露出一半的纸条,找出来一看,才知道队长十点半的时候就独自往东寻找水源了。

彭加木或许低估了罗布泊严苛的自然环境,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可惜可叹。

本文由贱议你读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罗布泊   水源   密电   考察队   电文   回电   驻军   队长   队员   档案   基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