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装备24挺机枪,廖耀湘在辽沈战役前的解决方案有多疯狂

1948年春,东北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惊人的逆转,随着民主联军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的进行,东北战场的蒋军已经处于处处挨打的境地。当然我们知道任何一支正常的军队都不会一味的被动挨打,东北的蒋军同样如此。1948年春作为东北蒋军系统头号战将的廖耀湘就提出的自己的解决方案。



以战力最优秀的驻印军系统(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及五十二军担任攻击兵团,这个兵团的任务在于寻找林彪主力进行决战。与之相对的部队为防守兵团,防守兵团就是以战力相对较弱的部队担任,这些部队就是蹲在大城市,挡住东北民主联军的攻击。而在这个计划中最有意思的在于防守兵团的编成。在廖耀湘的计划中防守兵团可不是弱不禁风的部队,而是长满獠牙的刺猬。在计划中对防守兵团的设定原则就是兵员减少,自动武器增多。



兵员减少是因为之前在东北战场上,蒋军在抗战胜利后从关内打进关外,一路上接收城市,结果越到后面兵力越少,到了最后整个东北战场能机动的兵力屈指可数,一度只有新六军是机动部队。作为在东北待了三年的老将廖耀湘是很明白东北蒋军的问题。就是可以利用的机动兵力太少,大量的兵力局限在城市里面,成了兵书上所说的死兵。但是把兵力抽回来,兵力少了那怎么防守呢?要知道到了1948年东北民主联军虽然有四平攻坚战的失利,但是并不是说东北野战军打其他中小城市也不行。相反经过近三年的锤炼,东北民主联军在攻坚上的进步同样的突飞猛进的。



比如在1947年的夏季攻势中,首战怀德,东北民主联军对怀德进行攻坚。在攻击开始5天前,新一军新三十师第九十团就进入了怀德城构筑工事加强城防,经过这一轮加强怀德城除了原先的保安团和骑兵第二师一部分外又加强了一个驻印军系统的精锐团,共计有兵力5000余人。我们知道新一军的装备水平在蒋军系统是第一流的,各种轻重火器的配备都是非常全面的。比如每个营有火箭炮2门。重机枪8挺,每个连有60炮6门,轻机枪9挺,火力是非常强悍的。但是在怀德之战中东北民主联军只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就打下了怀德,全歼了守城部队。可以说到了1948年虽然东北民主联军在攻坚大城市还略有不足,但是打蒋军坚固设防的中小城市是完全没有压力的。



廖耀湘的解决之策就是加强自动火力。具体而言就是配备超额的机枪。机枪是人类战争史上划时代的发明,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机枪并不能作为步兵的伴随火力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重机枪为主的机枪承担的任务是压制性的任务。但是随着一战的爆发,步兵战术的发展,交战双方都感到班组火力无法支撑步兵班完成战役设定的突破任务,一战开始时的步兵班基本上都是配属的步枪,步枪在火力爆发性和持续压制力上都是很不足的。虽然当时已经有轻机枪,但是并非大规模的装备部队。机枪跟随步兵行动是在一战后期德军的尝试,通过将马克沁重机枪减重增加到突击分队,用于承担步兵伴随火力的作用。


在中国,轻机枪的引进同样是颇有一番曲折。和同时期的列强军队一样,中国军队也是先有重机枪再有轻机枪。而且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军队的基层步兵分队装备的自动火力还不是轻机枪而是被称为手提机枪的冲锋枪。冲锋枪的精度和射程与轻机枪相比是相差极大,对于近距离交战来说冲锋枪尚可,要是宽大纵深距离较远的野战,冲锋枪就显得比较鸡肋了。




而在各路军阀还在以冲锋枪来充当基层步兵分队的自动火力的时候,北伐之后学习德军的蒋系中央军就开始大面积的装备轻机枪了。比如中原大战时,精锐的中央军教导师已经将轻机枪下放到排一级作战单位。到了1935年整军之时,更是将机枪下放到步兵班,极大的提升了基层步兵的火力。在五次反围剿中,林彪就认识到“(蒋军)连有多至六挺的机关枪,至少也有一挺。我们在敌机枪下除非不接近,一接近一冲就是伤亡一大堆。”可见在过去的战史中因为敌军技术兵器的增强,我军是吃过一些亏的。



在1948年当东北的蒋军面临战略颓势的时候,廖耀湘又想出同样的办法,通过增强技术装备来增强部队的战力。具体来说廖耀湘的计划是为防守兵团配备了超额的机枪,具体到每个班就是每班都配备两挺机枪。在之前蒋军在东北的部队最精锐的新一军新六军也就是驻印军系统的部队。一个连辖三个步兵排,每个排除编有三个步兵班外,还有一个迫击炮班(装备2门美制60毫米迫击炮)。每个步兵班由一个机枪组和一个步兵组组成,班长副班长还各带一支冲锋枪。这样的一个连有6门迫击炮、9挺轻机枪和18支冲锋枪,火力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强的。要知道八路军在抗战后期很多主力部队才勉强做到了机枪下排,就是每个排才一挺机枪。即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关内解放军的主力华东野战军也只是做到了每个排两挺机枪。



而廖耀湘对于这个火力还不满足,在他的新方案中,每班设置两组,每组四人配机枪一挺,每个排三个班,每个连四个排再辖一个60迫击炮班2门迫击炮。这样子的一个连有130人,轻机枪24挺,迫击炮2门。在自动火力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廖耀湘在这个设置中很明显是削减了步枪和迫击炮的设置。而这样做也是因为廖耀湘对防御兵团的设置就是坚守城市,做持久抵抗,根本就不是为了出来野战的。这样的配置对于攻坚部队来说还是非常难啃的骨头。



但是在后来的操作过程中,这个改编计划却并未通过。南京给出的理由是“基于作战指导之要求各项在原则上似均可行。唯军队编组,一则过于变更现行编制,二则增加重火器及骑炮兵战车车辆等太多。衡诸目前国力恐难办到,似近理想。”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法不错,但是现在的国力办不到,廖同学你想太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机枪   怀德   辽沈   轻机枪   迫击炮   冲锋枪   步兵   联军   兵团   火力   战役   部队   解决方案   装备   疯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