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罗凤:南诏后世可能又归唐,当指碑给唐使者看,明白我的心

读者朋友们阅读文章前,希望您抬抬贵手点一下“关注”,留下意见、指出不足。

核心内容:唐朝一手扶持起来了南诏国因边关守将侮辱南诏贵族,南诏和大唐反目最终倒向吐蕃。忍受不了吐蕃的压榨后分道扬镳,重入大唐怀抱。


自打始皇帝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后,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等朝代,中央政权一直努力向西南地区进行疆域扩展。

由于西南云贵地区山高路远,后勤难以保障,加之蛮夷林立。中央政权始终无法实际控制广袤的云贵地区。

这件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就一直拖到了李隆基时期,大唐这时候正值“开元盛世”国力最强的时期, 而此时唐王朝在其他地方的扩张已经进入瓶颈期了。

所以目光也就放在了一直没有实际控制的云贵地区,可是此时想要一举拿下云贵,盘踞在此处的南诏国就是最大的障碍!

南诏国(738-902)自皮罗阁建国之后,历经164年。全盛时期领土面积覆盖云贵地区,部分领土位于今天的越南、缅甸、泰国境内。

疆域面积大约180万平方公里,一时称雄于西南地区。

大唐和南诏一百多年的爱恨情仇、恩恩怨怨,一切的一切还要从那天说起!

南诏国的建立

公元629年哀牢后人独细奴在儿子细奴逻生下不久后被自己人暗算,随即带着儿子和少数手下逃到巍山之中隐居下来。

公元645年大唐边关守将刘伯英上书朝廷,李世民派梁建方率军进入滇境。唐军进入后肆意屠杀当地松外蛮夷,扩张领土。

公元651年云南地区的几个蛮夷首领商议后决定一起发兵攻打唐军夺回失地。

公元652年李治派刘伯英,率万人一举扫平诸部蛮夷。这一年逃亡巍山23年之久的独细奴,在巍山之中建立起来了彝族人为首的蒙舍部落。

公元715年第四代蒙舍首领盛逻卓,率众渡过澜沧江扫平了同族其余诸部,同时建立起了蒙舍的正规军队。

728年盛逻卓去世,他的儿子皮罗阁继位,成为了蒙舍的第五代首领。


皮罗阁

唐朝为了对付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决定扶持西南地区的夷人协助自己对抗吐蕃。

在李隆基的扶持之下,皮罗阁迅速吞并了云南地区其他的五个大的部落,738年建立了以太和为都的南诏国。

南诏国的崛起

建国之后皮罗阁便即刻动身前往长安城朝贡,见到唐玄宗李隆基以后皮罗阁跪地不起,表示南诏国愿意臣服于大唐。

李隆基大喜后,随即册封皮罗阁为越国公、云南王、开府仪同三司,之后又加封其为上柱国,可谓是礼遇有加。

天宝三年南诏国下属部落首领反叛大唐,李隆基大怒让皮罗阁速速平叛。在其恩威并施之下反叛的众多部落首领决定投降,事后皮罗阁上有朝廷为他们求情。

天宝四年52岁的皮罗阁因病逝世,其子阁罗凤(过继),在和姚州都督张虔陀支持的弟弟手中抢过王位,继任南诏第六代王。

在任期间扫平云南东部地区大小部族,统一云南全境。也从大唐那边学习了大量的汉人文化、制度、农耕技术,王国实力大大加强。


阁罗凤

阁罗凤反唐

天宝年间大唐武将对待蛮夷都是十分粗鲁的,说白了就是没事找事。能挑起战事最高,有仗打就不愁升官发财。

高仙芝、安禄山、王忠嗣等人对待蛮夷都是这样粗鲁,一句话不满意就是刀兵相向。

天宝九年(750年)阁罗凤(南诏国父子连名)和老婆香花夫人去成都开会,路过姚州(楚雄姚安县)顺便拜访一下都督张虔陀。

这个姚州都督张虔陀也是如此,想着他是杨国忠的人在会见阁罗凤夫妻时,公然调戏、侮辱了香花夫人还问二人索要大量钱财。

阁罗凤此人不愧是大丈夫,他按耐住心中怒火,拜访结束后便和夫人匆匆返回太和城。

要说这个事其实也算过去了,但是这个张虔陀真是个阴险小人。他事后反咬阁罗凤一口,上书李隆基说南诏国有反叛之心。请朝廷出兵讨伐!

消息传到南诏国阁罗凤闻之大怒,立刻召集兵马出兵攻打姚州张虔陀。南诏国上下一心战斗力强悍无比,张虔陀不敌战死,南诏国一鼓作气拿下拿下大唐三十二州作泄愤。

俘虏军民几千人返回太和城后阁罗凤有点后悔了,上书李隆基以求原谅。

杨国忠对阁罗凤不满,力谏李隆基发兵南诏彰显大唐国威,玄宗同意。


杨国忠

大唐第一次 征讨南诏国

天宝十年(751年)于是杨国忠便委派亲信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带领8万将士出征南诏国。

八万精锐攻打边境藩属国,这在李隆基时代来说简直是少见的。安西、北庭每次出征也都是二万精锐左右,足以看出杨国忠是多恨南诏国了。

得知大唐派出大军攻打南诏国,阁罗凤自知不是对手便主动求和,愿意归还所占领土。希望鲜于仲通能上书朝廷,告知玄宗。

自己手下被杀,鲜于仲通哪里咽得下这口气。他驳回了阁罗凤的请求,没有办法为了南诏国的未来阁罗凤只得寻找靠山以求自保。

西边的吐蕃政权阁罗凤觉得可以利用,于是派出使者出使吐蕃,商议以后南诏国彻底倒向吐蕃。

得知南诏国投靠吐蕃后,鲜于仲通派手下大将王天运带一万骑兵迂回至点苍山背部,准备两面夹击阁罗凤的南诏大军。

吐蕃此时也已派出数万精锐支援了过来,吐蕃士兵个个身经百战和大唐交手数次,也是各有胜负,可想而知战斗力不比鲜于仲通的剑南镇兵差。

阁罗凤带主力和鲜于仲通在江口厮杀之际,吐蕃军瞅准时机从唐军后面杀出,和南诏军形成了反包围。

唐军大乱死伤惨重,鲜于仲通在少数亲卫互送之下居然偷偷跑了。失去了主心骨的剑南镇兵犹如没头的苍蝇一般,毫无章法。

战斗一直到傍晚才结束,此战唐军只有万余人逃了回去,6万多人战死。

惨败逃回的鲜于仲通在杨国忠的运作一下,居然坐上了京兆尹的位置。

李隆基

大唐第二次 征讨南诏国

得知鲜于仲通大败之后,李隆基雷霆震怒。好大喜功的他这次被一手扶持起来的南诏所败简直是奇耻大辱,决定再征南诏国。

天宝十三年(754年)阁罗凤又带兵攻占了被唐军夺回的姚州,俘虏了都督贾瓘。恼羞成怒的杨国忠派剑南留后李宓领精兵7万,准备再次征讨南诏国。

这个李宓其实也不愿意去,因为他和阁罗凤早年间在长安相识关系不错,此后一直都有联系。

南诏国这边得到消息后,阁罗凤也是提前排兵布阵、修建关卡做好万全准备,等待唐军到来。

李宓自己本不想打这场仗,带唐军进入南诏国境之后,便早晚让大军在太和城外的龙首关安营扎寨。

阁罗凤看得出来李宓的心思,两人就这么互相对峙着,谁也不肯先出手,都怕伤了朋友间的和气。

几个月过后,李宓这边由于长途跋涉,粮草眼看就要吃完了。后面的军粮又迟迟未到,没有办法只能下令进攻太和城。

亲帅大军大军在太和城下和阁罗凤足足打了半个多月,粮草也已经吃完了。

走投无路之下李宓决定放手一搏,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南诏早已经派人去吐蕃求援了。

腹背受敌的唐军这一次又完败在了吐蕃、南诏的联军之下,七万大军只逃回去数千人,剑南留后李宓也掉江里淹死了。

李宓

阁罗凤给 大唐战死将士立碑

由于阁罗凤内心是不愿意反唐的,他也是迫于杨国忠党羽的压迫才不得不反。他怨恨李隆基晚年的昏庸,致使佞臣惑乱朝纲。

南诏国一直在学习汉人文化、儒家思想、在他的治理之下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单纯的奴隶制国家了。

唐军统帅又是自己的多年故友,坠江之后遗体也被阁罗凤派人找回,并且以高规格入葬。

事后又在太和城,为大唐二次征讨南诏国战死的十几万将士建了一个万人冢。祭拜唐军阵亡将士时感慨道:“君不正而朝纲乱,奸佞起而害忠良。”

南诏国趁“安史之乱”大举攻唐

两次征讨都惨败南诏,李隆基、杨国忠等人还是不服气,准备再点兵马对南诏进行第三征讨。

天不遂人愿,天宝十四载(755年11月)安禄山、史思明拥兵叛唐中央自顾不暇,对南诏的征讨也就此作罢。

吐蕃趁大唐内乱,相继占领了大唐苦苦经营百余年的西域、河西、陇右地区。但是此时的吐蕃并不满足,又打起了大唐西南地区的注意。

公元756年吐蕃授意下南诏趁机攻打雟州,全歼州内守军,金银玉帛、牛羊各类物资以及男女被劫掠无数。

公元762年阁罗凤率领南诏大军攻占安宁城,成哥云南唐军被彻底扫清。

公元766年阁罗凤让人打造了一块巨型石碑(南诏德化碑),立于太和城中。记载着张虔陀的各种罪状,表示反唐不是自己的本意,也是被逼无奈。

又嘱咐孩子和大臣们:“南诏后世可能又归唐,当指碑给唐使者看,明白我的本心。”

公元777年,野心勃勃的吐蕃联合南诏再次进攻唐朝西川地区。唐代宗李豫派西平郡王李晟领五千人马也去支援西川守军。

李晟到达西川后和南诏、吐蕃联军展开对攻,唐军此役犹如天兵下凡、锐不可当。斩杀联军一万余人,俘虏数万。

战后李晟率部继续追击逃跑的南诏、吐蕃联军,将其团团包围。饥寒交迫,饿死冻死者无计其数。

南诏、吐蕃 决裂

吐蕃折损十万兵马,随即和南诏解除了“兄弟关系”,阁罗凤被贬为日东王。

公元779年67岁的南诏雄主阁罗凤逝世,传位给了孙子异牟寻(他爹已死)。从此之后南诏国和吐蕃的关系日渐疏远、难以缓和,变为藩属国的南诏国被吐蕃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

大唐降臣郑回(南诏宰相)劝说异牟寻与吐蕃接触关系,早做打算和大唐重归于好。

南诏国再次回到大唐的怀抱

公元787年吐蕃对南诏国的剥削越来越重,异牟寻再也无法忍受吐蕃的索求。便派出使者和宰相李泌联络,表示愿意和大唐重归于好。

66岁的李泌自知大限将近,决定有生之年要为大唐扫除吐蕃这个威胁。

李泌劝说德宗李适改变外交策略:“西联大食,北和回纥,东结南诏。”

让大唐和这三股势力联合,组建四国联军共同对抗这个强大的对手,李适随即同意。

得到唐朝的答复后,为了表示愿意和好的决心,异牟寻联合唐军一起对吐蕃右路展开攻击。

公元793年联军向吐蕃进发,连下吐蕃16座城池,斩首六万吐蕃兵、俘虏三万多、并且俘虏了吐蕃5位藩王。并把吐蕃边境的南诏子民,迁移到滇东地区。

随后献出缴获的吐蕃地图、大印,派人送至长安请求德宗回复南诏国号。

收到战利品以后德宗大喜,答应了异牟寻的要求。赏赐金印(贞元册南诏印)

总结

南诏国是我国历史上西南地区最大的政权,被唐朝一手扶持建立起来。后来又被杨国忠党羽所逼,反叛大唐倒向吐蕃。再后来忍受不了吐蕃的压榨,又重新回到大唐的怀抱。

南诏就像大唐的孩子一样,受了点委屈离家出走。在外面被人欺负了,觉得还是家里好,于是便主动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南诏   吐蕃   西南地区   天宝   太和   大唐   蛮夷   云南   后世   使者   公元   地区   罗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