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妲己与玉藻前为例,比较中日神话中的狐妖形象

文|视界说Talk

编辑|视界说Talk


一、中日狐文化的流变

(一)中国狐形象的女性化和妖魔化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狐是一种古典的文学形象,从原始的动物形象到女妖的淫秽符号,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狐狸的象征意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中国最早有关于狐狸的记载,是《山海经·南山经》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李炳海说:

“先秦文学中的狐形象或是男性配偶的写照,或是君主、权势的体现,或是思乡情感的寄托。”

狐族象征着强大的君王,而在先秦时期,政权基本由男子把持,所以狐族的形象是积极的,这也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在秦汉之前,虽然也有关于狐狸的诡谲、多疑的描写,但却没有一部关于狐妖迷惑、伤人的描写。

自秦汉以来,狐的形象逐渐被妖化,但是,在这个时期,狐的形象不再限于妇女,男性的狐类也经常出现。

在魏晋时期,狐妖特别是女性的传说盛行起来。《搜神记》十二卷:

“千岁之狐,起为美女。”

《搜神记》中明确了狐的女性化特点,而“狐狸精”这个以女性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开始在小说中大量出现。《拾遗名山记》中有这样一句话:

“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

唐宋时期,狐妖的女性化趋势更加突出,并逐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狐妓形象。《太平广记》卷四七中记载:

“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形态的狐妖,显示出地域化、宗教化、女性化的倾向,并对其后狐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明清时期,狐妖的形象在文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如《封神演义》中的苏妲己,魅惑君王,《醒世姻缘传》中的薛素姐,都是狐狸精的化身。以狐妖为题材的小说如《狐妖艳史》《狐狸缘全传》也逐渐风靡。

(二)日本狐妖文化概况

日本人认为,狐狸是最常见的鬼怪。

日本人对狐狸的崇拜与“稻荷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人将狐狸视为农神的信使,因为它们捕猎田鼠和保护农作物。

由于不同的文化相互影响,狐狸的性格也越来越多,而狐狸的形象也越来越复杂。

《百怪图卷》中,左胁松将狐狸分为两类,一类是野狐,一类是善狐。野狐是一种令人憎恨的狐狸精,擅长诅咒,会带来灾难,甚至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

不过,有些狐狸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有些狐狸会对人造成伤害,而九尾狐就是它的终极形态。

江户时代的画家于安永五年完成了一套名为《画图百鬼夜行》的绘画,其中《上篇·阴》中就有关于狐火的记载。

狐火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说法,狐族的火焰是一种可以让人产生幻觉的东西。

天保十二年,桃山人写的日本奇谈录《绘本百物语》,其中有葛叶的故事。葛叶是日本有名的狐狸精,据说是安倍晴明的生母。

《今昔物语集》是日本太平年间的一部说话集,它记录了许多关于狐狸精勾引男人而不能得逞的传说。

日本古典文献中的狐狸多表现为女性,雄性狐狸仅见于雄性狐狸的自然特性和少数幻化为人的男性狐妖故事。

日本稻荷人的狐族传说往往包括“狐报恩”“狐女为妻”,而狐族的故事则主要集中在妇女身上,而日本的古典小说则充满了阴暗的色彩,所以狐女总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现。

二、中日女性狐妖形象的演变——以妲己和玉藻前为例

中国最负盛名的狐妖妲己和日本大妖玉藻前,都是以狐妖形象的典型代表人物,在民间文化和民间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日本狐妖“玉藻前”传说是受中国狐狸精“妲己”的影响而形成的。中日狐族的故事情节与发展高度吻合,为中日狐文化的对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中国妲己形象的演变

在历代典籍中,妲己的形象是由虚到实的。

在西周春秋两代,虽然有这样的传说,但没有源头,直到战国时代,妲己的形象才逐渐出现。

《尚书·牧誓》中记载: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

这个“妇”是不是妲己还不清楚,但她的故事用该是从这一点开始流传的。《国语·晋语》中记载:

“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

《国语》首次提到妲己,赋予她苏氏女儿的身份,苏氏则以九尾狐为图腾。

从战国时期开始,妲己的形象就被不断地堆砌起来,使得她的形象越来越妖魔化。《国语》中的妲己与商朝的覆灭有关,而妲己的罪恶也开始显露端倪。

《吕氏春秋》中有这么一句话:

“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

以政事为例,说明妲己对政治的干涉。在西汉,妲己的形象更加丰满。《史记·殷本纪》记载:

“(殷纣王)爱妲己, 妲己之言是从。”

同时,还列举了大量的酒池、炮烙等情节,将妲己和纣王的所有罪行联系在一起,从而证实了妲己就是纣王暴行的罪魁祸首。

自从《史记》以来,妲己的“亡国”形象就逐渐形成了主流的看法。汉儒刘向撰写《列女传》时,妲己被归入“孽嬖传”《史记》中纣王“比干挖心”,刘向将其归入妲己,使妲己的形象更加丑陋。

在后人的二次创作与传播过程中,妲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名字逐渐被赋予了身份,并在不断地被加害的罪恶中被抹黑。不过,妲己虽然被冠以亡国之名,但她依旧是以人类的身份出现,将妲己的妖魔形象塑造得如此之好,也是因为《封神演义》的盛行。

《封神演义》里,苏妲己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容貌倾国倾城,她的父亲将她献给了商纣王,在半路上,她被一只九尾狐妖精附在了她的身上。

九尾狐以美色诱惑纣王,残杀忠臣,导致大商灭亡,最后被姜子牙斩杀。《封神演义》中的妲己,从人到狐狸,再到她的所作所为,都充满了妖异的味道。

由此,妲己祸国殃民的形象在历代文人的笔下达到了一个高峰。

(二)日本玉藻前形象的演变

日本太平年间的儒家学者大江匡房在《狐媚记》中提到:

“狐媚变异,多载史册。殷之妲己,为九尾狐;任氏为人妻,到于马嵬。”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早就有关于中国妲己的传说了

日本神话中的狐妖玉藻前,是平安时代末期,鸟羽上皇时代,一位美丽的女子,以金毛九尾狐的身份进化而成,因为她的学识渊博,容貌绝美,被誉为世间最美丽的女子。

室町时期的《神明镜》《杀生石》《玉藻之草子》,都是玉藻前的传说。玉藻的名字叫“藻女”,被坂部氏夫妇收养,才华横溢并且拥有绝世容颜。

她在宫中做了侍从,深受天皇的喜爱,被册封为玉藻前。鸟羽天皇病危,安倍晴明五世孙安倍泰亲自调查,发现了玉藻前的所作所为,知道了他对天皇的所作所为。大战之后,安倍泰亲镇制了玉藻前,将他的意志保存在了“杀生石”之中。

关于“玉藻前”传说的来历,至今无人知晓。在江户时期,高井兰山《绘本三国妖妇传》中,对九尾狐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其中包括妲己、华阳夫人、褒姒,最后被贬到日本,做了一位妃子。

《绘本三国妖妇传》中九尾狐在中国,印度,日本三个国家游历,使她的形象更加完美。高井兰山把玉藻前与中国、日本和印度的著名女灾故事联系起来,使她的身世更为完整。

三、狐妖形象所见中日文化异同

中日两国的妖族文化源远流长,狐族是中日两国共同的妖族文化,体现出两个民族共同而又迥然不同的文化。

中日狐狸的形象都是通达人性,具有人情味;他们都有魔力。在日本的妖族系统中,有一些狐类是受人畏惧的,是中国狐类形象的妖化特征。

但是,日本狐妖在继承了中国狐族形象的妖化特点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神性,并被视为神明。

中国的狐妖是以女性的形态来吸引男性的,吸干男性的精华而日本的狐狸变成女人后,大部分都会嫁给男性,生下孩子,照顾自己的家人,更加的温柔。

与中国的男性受害者相比,日本狐妖的形象更多的是女性的魅力,而男性则更多地被女性的魅力所吸引,更多的是人与妖的区别。

中日狐妖的故事,最后都以狐狸的失败和男人的胜利告终,反映出中日文化中普遍存在的邪恶不胜正的民族心理,而中日的狐狸传说则是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

日本的河合隼雄说:

“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日本人喜欢用女性形象表达自我的了。日本的社会制度是一个极端强权的父权制度,这使得人们在许多时候不得不放弃这所谓的女性视角。但是对于民间故事而言,因为它具有心理补偿的作用,所以它便成为巾帼们自由活跃的载体。它并不代表女性的心理,而是日本的男性和女性共同的心理。”

日本的狐族传说强调了狐妖拥有一种强大的魔力,并在民间传说中赋予了女性强大的力量。

中国狐妖传说相对于日本来说,在表现上更多的是男性化。由于儒学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各方面都以男性为中心展开,甚至民间传说中,不管是剧情还是发展,都符合男性的观点,狐族的强大来源于男人,而男性视角一直贯穿着中国狐妖传说的历史,这也是中日两国狐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结语

中日两国的妖怪文化,都是中日社会的一种映射。

中日狐妖形象的演化,折射出儒家主流价值观念对妇女行为的严苛要求。随着男性话语力量的增强,蛊惑人心的妇女逐渐被妖魔化,最后沦为文化中的消极形象。

因为流传狐妖的大多是男性,因此,从妖文化的角度来展现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气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男权社会中的妇女地位和其他一些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向撰,张涛译注. 列女传译注[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许仲琳. 封神演义[M]. 北京:中华书局,2018.

[3]罗惠兰. 中国妇女生活史[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

[4]陈东原. 中国妇女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5]刘明妍. 日本中世文学中的狐妖形象[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6]李文博. 日本妖怪文化研究[D]. 青海师范大学,2013.

[7]王鑫. 比较视域下的中日“妖怪”与“妖怪学”研究[D].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8]朱井井. 中日传统妖怪形象比较探究[D]. 延边大学,201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中日   形象   日本   狐狸精   中国   狐狸   时期   男性   神话   女性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