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失恋出国,却成为政治家和一代教育家

马君武,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翻译家、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原名道凝,又名同,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祖籍湖北省赤壁市铁山村,广西桂林人,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作为教育家,他在任广西大学校长期间,辛勤规划操持,聘请有才识之土和进步学者任教,提倡科学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因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马君武早年追随孙中山到日本,同他一起成立了同盟会,成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他由德国回到上海,出任《民立报》主笔,为革命奔走呼号。

革命成功之后,马被推举为江苏省代表,参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起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他又参与起草了《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失败之后,马君武再次远赴德国,直至1916年回国参与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至此,马君武就常随在孙中山身边,成为孙的左膀右臂。

1924年,马君武逐渐右倾,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纲领,北上任职段祺瑞政府,被国民党除名。

孙中山去世之后,马君武回到广西,醉心于教育,逐渐淡出政坛,最终才与蔡元培共享盛名。

据说马君武回到教育界是受到了陆费逵的影响。当时,他回到广西一度担任省长职位,却遭到桂系军阀的反对。

他将此事痛陈与老友陆费逵。陆费逵告诉他,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受到陆影响的马君武才下定决心,回到教育界,从一名政坛“勇夫”,成功转身成为一名雷厉风行的校长。

实际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受人影响,而改变心意,最终走上了另一条路。马君武决心远赴南洋,最终投身革命,同样是在他人的影响下的作为。这个人就是被誉为“女界梁启超”的张竹君。

张竹君,中国西医女子第一人。认识马君武的时候,张竹君已经有了倾慕的人,但正在广州读法文的马君武仍对她的才干与魄力钦佩不已。

在百般暗示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马君武用法文写了一篇情意真挚的求爱信。就是这封信让张竹君看得感动不已。

不过,鉴于自己已有了卢少岐的追求,张竹君不得已在回信中,称自己暂不作婚姻考虑,要马君武多为国家社会多尽些力量。

她的这封拒绝信让马伤心不已。他这才黯然奔赴南洋,向在新加坡的梁启超寻求救国真理。这才有了后来跟随孙中山这诸多事。

可以说,要不是张竹君的这封信,马君武也许不会从政,而是留在佳人身边,成为她的贤内助。这对于他也许是一件好事,对国家来说却少了一个救国救民的贤才。

虽然远在千里之外,张竹君在马君武仍然是那朵心中的“白月光”。《民报》创刊之后,马君武发表了一篇《女士张竹君传》,称之为中国的女豪杰,对她颂扬备至。不过就算这样,两个人由于各自事业奔忙,都抽不出空见一面。

直至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马君武不认同南北和谈,想要出国避世。临行前,他特意去了一趟上海张竹君当院长的医院,与她告别。两人多年未见,心中波澜可想而知。

离开后,直至马君武去世的1940年,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两人各自把对方放在心里,再无会面,却将“相互勉励着要永远有勇气,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放在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教育家   赤壁市   同盟会   辛亥革命   南洋   教育界   德国   广西   政坛   政治家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